鯰魚、鰻魚、土虱,你分得出來嗎?
鯰形目 (Siluriformes) 是淡水魚類中相當大的一群,廣泛地分布於全世界。
目前已知的種類約有 31 科、 400 屬、 2,200 多種,其中僅有海鯰科 (Ariidae) 與鰻鯰科 (Plotosidae) 為海水魚,其他均為淡水魚。鯰形目魚類的主要特徵為吻部有鬚,依據種類的不同,具有 1~4 對不等的鬚。其他的特徵包括胸鰭與背鰭的基部具有硬刺,有的種類的硬刺甚至具有毒性。少數種類在背鰭後方有脂鰭 (adipose fin) 。
台灣的溪流中,常見的鯰形目魚類包括有鯰魚、土虱、三角姑 (淡水河鮠) 以及稀有的台灣鮰。
鯰魚、鰻魚、土虱,你分得出來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gl=SG&hl=en-GB&v=-_8GxWtiLjY
鯰魚
其實,牠應該叫「鮎魚」。
中文「鮎」同「鯰」。《說文解字》即收錄「鮎」,「鯰」則未見於以往典籍,但因清末民初日本強勢文化及台灣曾受日本統治影響而常用「鯰」;台灣制定BIG5碼時未加考據隻納入「鯰」,教育部也將其列為正字。「鯰」,據日本方面考證,最早出自中國南北朝典籍《食經》。
在日文「鮎」被本土化指「香魚」,附會《日本書紀》記載神功皇後親征新羅前釣魚占蔔,以勾針為鉤、衣線為釣線、飯粒為餌,結果釣得細鱗魚(香魚)兆勝的事蹟;原義另由「鯰」表示。
世界七大洲,除南極洲之外,到處都有鯰魚。有幾種鯰魚是海魚。這類魚大小差異極大,包括世界最大的淡水魚──歐鯰,長達5米,重330千克,也包括一種很小的寄生鯰魚,成體小於10毫米,是最小的脊椎動物。
鯰魚沒有魚鱗。一般都有鬚,和其他淡水魚不同,鯰魚是夜行動物,主要感覺器官不是依靠視覺,而是觸鬚或其他感覺器官。一般為雜食性,也有幾種是單一性,如寄生鯰隻食動物血。
鯰魚是主要食用魚之一,在亞、美、非洲都有很多飼養鯰魚的魚場,出產食用鯰魚。
鰻魚
鰻,又稱鱔,是一種外觀類似長條蛇形的魚類,具有魚的基本特徵。此外鰻魚與鮭魚類似具有洄遊特性。
鰻魚在陸地的河川中生長,成熟後洄遊到海洋中產卵地產卵,一生隻產一次卵,產卵後就死亡。這種生活模式,與鮭魚的溯河洄遊性(anadromous)相反,稱為降河洄遊性(catadromous)。
全世界的鰻魚主要生長於熱帶及溫帶地區水域,除了歐洲鰻(Anguilla anguilla)及美洲鰻(Anguilla rostrata)分布在大西洋外,其餘均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區域。
鰻魚的性別是後天環境決定的,族群數量少時,雌魚的比例會增加,族群數量多則減少,整體比例有利於族群的增加。
底下幾種是比較容易混淆的,如:電鰻(electric eel)並非鰻魚,而與鯰魚(catfish)較為相近。黃鱔與泰國鱔像鰻魚,卻是合鰓目淡水底棲魚類。八目鰻(或稱七鰓鰻)與盲鰻也很像鰻魚,但牠們都是無頜綱的魚類。真正的鰻魚屬於硬骨魚類的鰻鱺目魚種。
土虱
蟾鬍鯰或胡鯰,台灣俗稱土虱、土殺、泰國土虱、塘虱魚,是輻鰭魚綱鯰形目塘蝨魚科的其中一種。
原產亞洲湄公河、湄南河流域及馬來半島、印尼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島。並引入美國、日本、歐洲等地,但已造成部分地區的生態問題。
魚體修長,似鰻魚狀,體色為棕綠色,帶有斑點。腹鰭小,胸鰭上帶有毒棘,由其是雄魚魚體上的毒棘很堅硬。背鰭軟條60至76枚;臀鰭軟條47至58枚。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於沼澤,池塘,溝渠,稻田與河水泛濫區污濁又泥濘的水域。乾旱時,能離開水域並靠著輔助器官呼吸在陸地上移動至其他水域。屬雜食性,以昆蟲、蚯蚓、貝類、水生植物。
是重要的食用魚,但有做為觀賞魚用。
鯰魚與土虱
就外觀而言,土虱六根鬍仔,鯰魚四根鬍仔;土虱鰭很長,鯰魚鰭很短;土虱瓜子臉,鯰魚厚鬥 (取自綜藝大集合) 。
衍生的兩種效應
鯰魚效應
出自挪威,相傳漁夫為降低沙丁魚在遠洋運送過程中的死亡率,所 以常在槽中放置鯰魚,藉由追逐激發沙丁魚的求生本能。漁夫引進鯰魚的目 的,是為了提高沙丁魚的存活率,而不是為了消滅沙丁魚。 然而鯰魚效應這典故,也常被應用在公司員工身上,當老闆發現,員工之間競爭力下降, 就會安排一位能力強悍的人,進而提高員工之間的危機意識,而激發出員工競爭向上的潛能。
土虱效應
來自於聰明的台灣人,人家放鯰魚,我們放鰻魚的天敵-土虱。台灣的鰻魚也是日本人的最愛,但嬌貴的鰻魚可禁不起這趟旅行,聰明的台灣人就發現,一箱的鰻魚中放一條生命力極強的土虱,鰻魚因為怕被土虱吃,所以得提起精神奮戰不懈,就因為這個原因,鰻魚到了日本還是新鮮活跳跳的哦。
最後這張,猜猜看牠是?
牠是泥鰍 XD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圖片來自網路搜尋。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