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8 11:33:33Carol Huang

〈第三種人的可能〉


圖片為梵天
內容涉及伊格言《噬夢人》內容,請慎入。



〈第三種人的可能〉

一、前言

  伊格言的《噬夢人》將讀者的閱讀和想像推往了一百多年以後的地球,許多的發展和夢的理論都是新穎的,在小說建立了另一個未來地球。故事中主角K是一個被遺棄的生化人,他不知道他應該知道的出廠日期、地點以及職務。一連串的事情讓自己的身分逐漸明朗化,他是生化人解放組織的實驗品-第三種人。
  到底怎樣才算是第三種人?本次討論筆者將試以夢、梵、全景、死亡和輪迴為主要討論內容,分析在《噬夢人》中,伊格言所想像的第三種人是怎樣的可能,以及到底誰是噬夢人。

二、夢

  小說的以「夢」為出發點環繞整個故事,從《最後的女優》這部紀錄片說明生化人和人類的差別,進而推展出一系列的篩檢法,是經由夢來篩檢:

  (女聲:二二一0年,Woolf教授成功研發出「夢的邏輯方程」篩檢法,以二十二型分類成功標定出人類與生化人在夢境結構上之差異。)
(女聲:夢將不只是夢。藉由對夢境的分析,我們能夠區辨異類,嚴格管理……)
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我不再擔心生化人偽扮成人類了……」
抱著孩子、穿著白色洋裝的媽媽:「我不再擔心來應徵褓母的是缺乏愛心的生化人了……」
全副武裝的人類士兵:「我不再為『生化人解放組織』的繷不攻擊而感到憂慮了……」
穿著圍裙、正將小男孩送上校車的家庭主婦:「我不再煩惱孩子會與感情淡薄的生化人為友了……」
                                -〈3〉p.48-49

  上述可知人類和生化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情感,也是非生理上的最大差別,主要原因在於做的夢境,對於夢境的情感波動不同,在小說中做了詳細的敘述。然而在小說中不對夢只做了以上敘述,也給予夢其他性質:

  那同樣是我,與方才的地下室房間中相同的我。然而此刻卻走在一條人群熙攘的街道上。只一瞬間,我便領悟到這條街正是方才那地下室房間氣窗外的街道。同時我也確知,那是過著另一個人生的我。
                                -〈18〉p.153

  我或許可能喚醒在那另一個人生中沉睡的我自己,但K卻是叫不醒的;因為K也像我此刻的我一樣,正陷落在他的另一個人生之中……
                                -〈18〉p.155

  「基本上,每個單一夢境敘述一種人生情境。再說的明白些:這其中每個單一夢境,都等同於一個人生。」
                                -〈50〉p.429

  四下寂靜。Eurydice柔軟蒼白的軀體由在床褥上微微起伏。她發出均勻的鼻息,陷落在自己不為人知的夢境之中。
或著,另一個人生之中……
                                -〈51〉p.455

  夢又代表著「另一個人生」的意義,在夢裡的經歷、時空多少與現實生活是不相符的,也就是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下的我。在作夢的時候實際上是到了某個時空下的自己、某個人生中的自己。
  作者對於夢的功能也不僅止於此,它擁有與全景相似的內容:

  「……依我看來,最接近『梵』的形象,或者說,如果硬是要選擇某種事物作為『梵』之具象;那麼我會說,那就是『夢境』。」Devi稍作暫停。「夢即一切,夢即萬有。這是我之所以把我的店名命名為『梵』的原因。……」
                                -〈35〉p.290

  夢具有和梵一樣的功能,它跳脫了時空的限制,從全景來觀看。如果說人要以輪迴方式回到全景(也就是梵)的話,那麼筆者以為夢境可能就是人的小型回到全景的狀態。
總結上述,人類和生化人的夢有情感上的不同,再者夢境也代表著自己的另一個人生,最後夢即一切,夢即萬有,類似於梵或是全景的概念。

三、 輪迴

  先從梵、全景開始,這兩個的概念是不謀而合的。梵和全景都可以看見任何事物,具有全面性、全知的概念。小說用了長篇幅、重複句子述說梵的概念:

  「在婆羅門教的核心教義中,『梵』所代表的就是一切。……『梵』就是宇宙、『梵』就是本質、『梵』能幻化而為萬物,表現為一切事物、一切形體。然而,也因為『梵』即一切,那麼它就不可能只是某些具體的、特定的事物。它難以言說、不可觸及,所能言說、觸及者,都只能是『梵』在某些特定時地的特殊體現而已……」
                                -〈35〉p.282

  「……先回到關於『梵』、以及我們所持有的梵天神衹全像畫片上。方才我曾提到,『梵』即是一切、『梵』即是萬有、『梵』即是萬事萬物。所有事物皆是梵的個別體現;即使是作為『梵』的人格化表現的神衹『梵天』,亦只是『梵』之ㄧ端。」
                                -〈35〉p.288

  由此可知萬物都只是梵的個別體現而已,如動物、昆蟲、植物、山川岩石……等,都是梵的特殊體現、梵的一端。
  筆者以為在小說中所提及的死亡或是瀕死經驗和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其道理類似於輪迴的概念:

  「……基本上,所有人的記憶-你我現在所能夠回憶的生命經驗,全都是和鏡像階段之後的『自我』相綰結的。而Daedalus的『自我解體』理論即是試圖指出,那種電影放映式的瀕死體驗之存在,正是源自於人死亡時自我的解體。像是一場腦葉之內的核爆-在生命之火黯滅的同時,那原本結構完整的『自我』就此崩解,人所有的生命記憶與『自我』之間的鏈結也從此鬆脫。記憶的零件瞬間飛散而出,在意識之中看來,確實就像是無數過往經驗的結晶破片,一場生命的浮光掠影……」
                                -〈49〉p.425

  「理論上,無法迴避的可能性是,如若人的意識尚有『以後』,那麼這些遺留的、殘存的感官碎片,究竟會對人造成何種影響?……」
  「……設想兩種情境:第一,在同一個生化人身上『同時』植入兩種認同的夢境;第二,在一種認同消亡或崩解之後再植入另一種認同。第一種情境沒有問題,它必然失敗,因為人當然無法在同一時刻認同兩個相異的自我。而第二種情境則等同於,若『自我A』崩解消亡之後,人可否重新建構、認同一個相異的『自我B』?……」
                                -〈50〉p.446

  從萬物的生滅來說,筆者以為萬物皆從梵而來,而在死後也全歸於梵,回到全景之中。故萬物一直在此種循環之下流動,就稱為『輪迴』。故人類也是生於梵,而死後歸於梵、歸於全景,如此地這樣子輪迴下去。而人的感情之所以豐富,是因為經歷了各種不同的人生、各種不同的經歷,如此堆疊而來的龐大集合體;而生化人之所以感情淡薄,筆者以為原因在於生化人是由工廠製造,且植入為單一夢境,只有一個人生、一個認同,所以生化人並不是我們所說的輪迴之下的產物,故沒有情感累積。
  夢和瀕死經驗,筆者以為是在身為梵的特殊體現『人』時候的小輪迴,如前述夢的概念有「另一個人生」、「全景」、「梵」的概念,故在作夢時人到了另一個空間,如同全景一般,看著不同時空下的自我;而瀕死經驗也像是如同小說中說的「小死」一樣,是身為人的體現時所感覺到的經驗。

四、 輪迴與佛洛伊德之夢

  以上述的想法來探討小說中的佛洛依之夢的原理,筆者以為目的是要創造出一種「類輪迴」概念。人在輪迴之中,走出梵,又進入梵,如此反覆循環,累積了許多的情感以及另一個人生的經驗,而在作夢時會落入自己的某一個人生、落入全景之中,人類是經驗以及情感的龐大集合體;相反的,生化人並不是如此,是從工廠製造,沒有輪迴、沒有另一個人生和情感的累積。
  故才會嘗試將K植入夢境之後,又將之以模擬死亡的方式死去。如此植入了十三個夢境,其中間死了十二次,企圖去創造像是輪迴的概念。如此一來可以增加另一個人生的經驗、增加夢、增加情感,使生化人可以有些許的情感累積,因此K才會是界於生化人以及人類的第三人種,因為其情感、輪迴的經驗比一般生化人高,但又低於人類。筆者以為作者所要創造的第三人種是在如此的概念之下產生的。

五、 誰是噬夢人

  「所以你擁有鄉愁。」Cassandra繼續述說:「所以你可能思念你的母親。所以你可能同時背負著身為被出賣者與告密者的罪究。所以可能同時經歷了屠殺者與被剝奪者的痛苦。你是背叛者。你是殺妻者。你是被虐者。你是殖民者。你是反抗者。你是被壓迫者。你是剝削者。你是被剝削者。你是被侮辱與被損害者。你既是加害者又是被害者。你吞噬了所有存在的夢境……」
                                -〈50〉p.447

  就生化人而言,不可能擁有這麼多的感官碎片,然則K卻是這樣的生化人。故筆者以為「噬夢人」指的是主角K,因為他經歷佛洛伊德之夢得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夢境。將之一一吞食、嚥下和消化。

六、 結論

  小說中所定義的第三種人,是從輪迴的概念而來,利用佛洛伊德之夢類輪迴,將生化人變為異於生化人以及人類的第三種人。而「噬夢人」則是直指K,將許多夢境吃下。
為何會有第三種人的可能性,筆者以為作者想藉此來說明全景的概念,一切的可能性的概念。將萬物推到了全景、梵或是宇宙的概念。畢竟我們是生活在此之下,也活在輪迴之下。

上一篇:《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