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3 09:38:21rvt755dz13
扶貧先扶智 文化惠民生
扶貧先扶智 文化惠民生
鄉村大舞臺好戲連臺。
央廣網銀川9月25日消息 2016年9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寧視察期間,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安排專項資金6060萬元,支持我區9縣(區)606個貧困村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啟動實施寧夏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暨文化扶貧工程,專門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並把此項工程列為2017年十項民生實事,安排配套資金6090萬元,制定瞭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目前,606個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全面實施,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將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將在全國貧困地區率先實現以省區為單位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傳統技藝成扶貧“金鑰匙”
9月22日上午10時,記者走進鹽池縣花馬池鎮蘇步井村,遠遠就聽到陣陣歡快高亢的歌聲就從蘇步井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傳來。在文化廣場,新建的鄉村大舞臺上演員們載歌載舞,臺下的村民看得津津有味;文化服務中心設施齊全,一樓的手工刺繡坊扶貧車間裡,婦女們正穿針引線繡著手帕;中老年活動中心,老年人在此休閑娛樂;文化活動室裡,有下棋、下跳棋的,還有打乒乓球的;二樓還有圖書室,喜歡安靜的村民靜靜地坐在這裡看書學習……文化廣場上還有健身器材,供村民鍛煉身體,不遠處還有新建成的農貿交易市場,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蘇步井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9月剛剛建成,22日手工刺繡坊扶貧車間正式揭牌,自治區非遺項目“刺繡”傳承人王淑萍正耐心地向學生講解刺繡技巧,學生認真地聽著學著。這些學生都是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在進刺繡班之前她們大都以種地為生,一年傢庭收入僅有2000元。
為精準扶貧,刺繡班第一期招收50名,學員們所用的佈料、針線都由政府部門提供,村民不用帶一針一線,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就能掌握刺繡技藝。“我是替我媽過來的,她想學刺繡但是今天很忙沒有時間來,我學會後回傢再教給她。”村民趙嘉梅說,趙嘉梅以前和村子裡很多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做過收銀員、服務員,工作很累還不能經常回傢,趙嘉梅說:“我也喜歡刺繡但是沒機會學,這次跟老師上瞭一堂刺繡課後,打算以後專職做刺繡。”
王淑萍說:“婦女們做完傢務利用空閑時間就可以學刺繡,目前做一些簡單的刺繡品,每月賺1500元,相當於她們過去大半年的傢庭收入。等以後手藝好瞭,在旗袍上繡一朵花就能賺到200元。作品通過訂單銷售,前景不錯。”
花馬池鎮副鎮長吳曉鵬告訴記者:“我們通過扶貧車間免費為村民培訓,提高技藝,同時還報銷路費鼓勵村民考技能證,把村民的刺繡作品進行評比拍賣,幫村民把手藝變成錢,幫他們發傢致富。”
鄉村大舞臺“送戲”到傢門口
鄉村大舞臺前座無虛席,有的村民還自帶凳子趕來觀看。花馬池鎮特意請來鹽池鹽州藝術團演員們送戲到村民傢門口。歌聲嘹亮、舞蹈優美,坐唱《精準扶貧》用方言自編的歌詞幽默易懂,讓村民笑聲不斷。“我是隔壁村的,我們村距離這裡有十幾裡地呢,聽說今天這裡唱戲,我就特意帶孫子過來看。”58歲的劉淑芳說。80歲的吳老先生來遲瞭,戲臺前已經密密麻麻坐滿瞭觀眾,他便撐起自帶的便攜折疊凳在後排坐下來看戲,與旁邊的熟人一邊聊天,一邊聽戲。“兒女都在外打工,平日裡與老伴在傢也沒什麼可供娛樂的事情。今天趕來聽聽,熱鬧熱鬧。”吳老先生樂呵呵地說。
吳曉鵬介紹:“以後每周五,蘇步井農貿交易市場定為趕集的日子,政府部門定期都會為老百姓‘送戲’,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豐富他們的業餘文化生活。”
這裡不僅是大舞臺,還有圖書室、文化活動室等,為村民提供文化服務。
6天前,68歲的貧困戶官振興從十多公裡外的村子搬到這裡,政府為他傢蓋瞭50多平方米的新瓦房。“我以前在外打工,現在患病,行走不便,靠雙拐走路。幸好新傢就在文化活動中心旁邊,每天閑瞭就來這裡下下棋、玩玩牌。”
蘇步井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隻是文化扶貧工程的一個縮影。據瞭解,目前,今年鹽池縣建設的95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按照“七個一”的標準打造完工投入使用,為村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
讓文化服務中心為民富民便民
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廳瞭解到,我區加快實施文化精準扶貧和文化脫貧行動,積極爭取中央各部委專項資金支持,在2016年建成110個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工程取得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啟動實施寧夏文化扶貧工程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力爭到9月底全面建成寧夏貧困地區606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率先在全區貧困地區實現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將寧夏建設成為全國貧困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省區。
2016年,各部門對口爭取中宣部、文化部等國傢部委(局)專項支持資金,為110個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瞭文化廣場、簡易戲臺、多功能活動室等,每村配置齊全文化、體育器材,為群眾就近便利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提供瞭便利。今年,寧夏又爭取支持資金,為606個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礎設施、配備設備器材,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為村民更好提供文化服務,組織文化系統專業人員送劇本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選派導演指導創排,為農村群眾提表現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的文藝作品。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並開放,為老百姓提供圖書閱覽、文藝表演、體育健身等公共文化服務。拓展服務功能,鼓勵有條件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增設非遺展示,“四點半學堂”“老飯桌”“道德講堂”,農村實用技能和創業培訓,電子商務等,真正發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為民、文化便民、文化富民作用。(記者 陳秀梅 實習生 楊曉彤 文/圖)
鄉村大舞臺好戲連臺。
央廣網銀川9月25日消息 2016年9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寧視察期間,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安排專項資金6060萬元,支持我區9縣(區)606個貧困村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啟動實施寧夏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暨文化扶貧工程,專門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並把此項工程列為2017年十項民生實事,安排配套資金6090萬元,制定瞭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目前,606個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全面實施,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將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將在全國貧困地區率先實現以省區為單位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傳統技藝成扶貧“金鑰匙”
9月22日上午10時,記者走進鹽池縣花馬池鎮蘇步井村,遠遠就聽到陣陣歡快高亢的歌聲就從蘇步井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傳來。在文化廣場,新建的鄉村大舞臺上演員們載歌載舞,臺下的村民看得津津有味;文化服務中心設施齊全,一樓的手工刺繡坊扶貧車間裡,婦女們正穿針引線繡著手帕;中老年活動中心,老年人在此休閑娛樂;文化活動室裡,有下棋、下跳棋的,還有打乒乓球的;二樓還有圖書室,喜歡安靜的村民靜靜地坐在這裡看書學習……文化廣場上還有健身器材,供村民鍛煉身體,不遠處還有新建成的農貿交易市場,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蘇步井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9月剛剛建成,22日手工刺繡坊扶貧車間正式揭牌,自治區非遺項目“刺繡”傳承人王淑萍正耐心地向學生講解刺繡技巧,學生認真地聽著學著。這些學生都是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在進刺繡班之前她們大都以種地為生,一年傢庭收入僅有2000元。
為精準扶貧,刺繡班第一期招收50名,學員們所用的佈料、針線都由政府部門提供,村民不用帶一針一線,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就能掌握刺繡技藝。“我是替我媽過來的,她想學刺繡但是今天很忙沒有時間來,我學會後回傢再教給她。”村民趙嘉梅說,趙嘉梅以前和村子裡很多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做過收銀員、服務員,工作很累還不能經常回傢,趙嘉梅說:“我也喜歡刺繡但是沒機會學,這次跟老師上瞭一堂刺繡課後,打算以後專職做刺繡。”
王淑萍說:“婦女們做完傢務利用空閑時間就可以學刺繡,目前做一些簡單的刺繡品,每月賺1500元,相當於她們過去大半年的傢庭收入。等以後手藝好瞭,在旗袍上繡一朵花就能賺到200元。作品通過訂單銷售,前景不錯。”
花馬池鎮副鎮長吳曉鵬告訴記者:“我們通過扶貧車間免費為村民培訓,提高技藝,同時還報銷路費鼓勵村民考技能證,把村民的刺繡作品進行評比拍賣,幫村民把手藝變成錢,幫他們發傢致富。”
鄉村大舞臺“送戲”到傢門口
鄉村大舞臺前座無虛席,有的村民還自帶凳子趕來觀看。花馬池鎮特意請來鹽池鹽州藝術團演員們送戲到村民傢門口。歌聲嘹亮、舞蹈優美,坐唱《精準扶貧》用方言自編的歌詞幽默易懂,讓村民笑聲不斷。“我是隔壁村的,我們村距離這裡有十幾裡地呢,聽說今天這裡唱戲,我就特意帶孫子過來看。”58歲的劉淑芳說。80歲的吳老先生來遲瞭,戲臺前已經密密麻麻坐滿瞭觀眾,他便撐起自帶的便攜折疊凳在後排坐下來看戲,與旁邊的熟人一邊聊天,一邊聽戲。“兒女都在外打工,平日裡與老伴在傢也沒什麼可供娛樂的事情。今天趕來聽聽,熱鬧熱鬧。”吳老先生樂呵呵地說。
吳曉鵬介紹:“以後每周五,蘇步井農貿交易市場定為趕集的日子,政府部門定期都會為老百姓‘送戲’,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豐富他們的業餘文化生活。”
這裡不僅是大舞臺,還有圖書室、文化活動室等,為村民提供文化服務。
6天前,68歲的貧困戶官振興從十多公裡外的村子搬到這裡,政府為他傢蓋瞭50多平方米的新瓦房。“我以前在外打工,現在患病,行走不便,靠雙拐走路。幸好新傢就在文化活動中心旁邊,每天閑瞭就來這裡下下棋、玩玩牌。”
蘇步井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隻是文化扶貧工程的一個縮影。據瞭解,目前,今年鹽池縣建設的95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按照“七個一”的標準打造完工投入使用,為村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
讓文化服務中心為民富民便民
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廳瞭解到,我區加快實施文化精準扶貧和文化脫貧行動,積極爭取中央各部委專項資金支持,在2016年建成110個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工程取得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啟動實施寧夏文化扶貧工程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力爭到9月底全面建成寧夏貧困地區606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率先在全區貧困地區實現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將寧夏建設成為全國貧困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省區。
2016年,各部門對口爭取中宣部、文化部等國傢部委(局)專項支持資金,為110個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瞭文化廣場、簡易戲臺、多功能活動室等,每村配置齊全文化、體育器材,為群眾就近便利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提供瞭便利。今年,寧夏又爭取支持資金,為606個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礎設施、配備設備器材,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為村民更好提供文化服務,組織文化系統專業人員送劇本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選派導演指導創排,為農村群眾提表現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的文藝作品。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並開放,為老百姓提供圖書閱覽、文藝表演、體育健身等公共文化服務。拓展服務功能,鼓勵有條件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增設非遺展示,“四點半學堂”“老飯桌”“道德講堂”,農村實用技能和創業培訓,電子商務等,真正發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為民、文化便民、文化富民作用。(記者 陳秀梅 實習生 楊曉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