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9 11:47:56藍色俄羅斯

闔家觀賞:看電視配飯

高明的藝術就在信手拈來之際別寓生命觀照力道,看似輕描淡寫,卻劇力萬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影從生活中取材,除了寫實呈現人生情貌之外,若能進而利用現實素材完成藝術上的象徵或影射意味就更好了! 不久之前,有十多位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員連名要求撤除餐廳中的電視,希望吃飯時能夠專心吃飯,不要用電視新聞配飯吃。看到這則新聞,我不禁噗哧笑了起來,因為台灣導演早就懂得電視新聞的妙用了。 這則新聞反應了兩個現象:第一,太多台灣人習慣一心二用,邊吃飯邊看電視新聞不但是各式餐廳中常有景像,更是許多家庭的真實生活場景,用一心二用,最節省時間,也最符合經濟效益;第二,台灣電視新聞很像連續劇,嘈雜又熱鬧,有許多雞毛蒜皮事,亦有許多荒唐血腥事,拿新聞當配菜,嗯,確實有點不好消化。 電影中出現電視新聞,通常扮演訊息告知的功能,王家衛導演的作品《春光乍洩》中,梁朝偉從阿根廷來到台北,旅館中電視新聞率先報導的新聞就是鄧小平去世的消息,香港遊子在97大限之前倉皇出走寂寞天涯,卻又在97大限之前,來到人情味最濃郁的台北,這一則新聞交代了他出走的歷史背景,也交代了畢竟迴避不了的歷史浪潮;陳可辛的《甜蜜蜜》則是透過電視新聞告知了鄧麗君的死訊,讓「月亮代表我的心」的音樂得以滲透進紐約時空,穿透張曼玉和黎明兩位主角的心,促成了失聯情人終於相會的奇蹟。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