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2 13:31:03藍色俄羅斯

蓋布律雅赫:音樂人生

人人都愛唱情歌,真能寫出好情歌傳唱世代卻要大本事,一九四九年在黎巴嫩出生,卻在巴黎定居的蓋布律.雅赫,就是九0年代最紮實的「情歌」聖手,不論是情癡、情狂或情聖,他都找得到最貼切的音符。 《巴黎野玫瑰》那種肉欲飽滿,但是充滿毀滅性格的愛情,會讓很多人心肌梗塞,血流不通;《羅丹與卡蜜兒》那種曾經火熱,但又永遠不能確定能否獨佔獨享的愛情,也要有夠強的心臟才能承受,蓋布律用風狂雨驟的絃樂旋律做了註解。 白衫白褲的梁家輝露出偉臀,和虎牙微暴的珍瑪琪演出絕對肉欲,床戲栩栩如生的《情人》時,蓋布律用提琴和黑管,吹奏出少女在幽暗混沌中慢慢舒卷開來的情欲,替欲望女神雕塑出神思空乏的立體空間。 蓋布律.雅赫的音樂以旋律浪漫動聽著稱,你很難想像他是無師自通的音樂天才,他七歲時學了手風琴,九歲學了鋼琴,但是老師都不覺得他有音樂天份,因為坐在鋼琴前面,他覺得讀起五線譜,比彈琴更有趣。 二十歲之前,他還一直以為自己這輩子做定律師了(好像波蘭的普瑞斯納),誰也沒料到,學業即將告一段落的最後關頭他突然輟學,而且「落跑」到巴西,找知名歌手Ellis Regina 和 Ivan Lins.「混」了一年流行音樂,二十三歲後再回到巴黎向名師亨利.杜提勒(Henri Dutilleux)和墨希斯歐哈那(Maurice Ohana)旁聽作曲和指揮課,很快就成為法國通俗流行音樂的搶手作曲家,七年之內,呼風喚雨,好不風光。 八0年代,在名導演高達的召喚下,他轉向創作電影音樂,雅赫的電影配樂處女作是高達執導的《各自逃生(Sauve qui peut la vie)》但是觸角也兼及芭蕾舞劇、廣告音樂和電視劇,充分展現了能文能武,集通俗與雅趣於一身的過人長才。 不過,他真正獲得電影界和音樂界重視的作品則是和法國導演尚.雅克.貝奈合作的《巴黎野玫瑰》。 貝奈一開始就邀請蓋布律參加前期籌備工作,因為劇本裡寫得很清楚,《巴黎野玫瑰》裡有多場戲是要男女主角在一起談鋼琴,一開場更是薩克斯風演奏的情緒,他的音樂處理方式就是從演員下手,在電影開拍前八個月的時候,他就先邀請男女主角到他家玩,要先知道演員有沒有詮釋音樂的本事,才能確定他寫出來的音樂作品對演員會不會造成困難,男主角尚胡安哥拉剛巧會彈一點德布西的作品,而且還當場示範了一下他的彈奏技巧,女主角碧翠絲妲兒則是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會用手指一個音一個音彈。」這樣子的親密接觸,使得蓋布律雅赫在寫下《巴黎野玫瑰》的主題音樂時,就能兼顧浪漫與技巧。 等到電影正式開拍時,蓋布律的音樂早已完成,從演員到攝影師、燈光師等工作人員都已經熟悉了電影主題旋律,不管現場放不放音樂?旋律早已進駐大家的腦海中,出來的律動和美學,都和音樂感情若合符節。蓋布律強調說:「這就是我的電影音樂創作模式,一次只能替一部電影作曲,我不想一年替兩三部電影配樂,電影音樂進度是很慢的,但是卻能夠幫助導演找到更多拍攝角度、指導演員和色彩美學,我寧願一年就只和懂得這個道理的導演合作一部電影,一部就夠了。不是要你三個月就得交出一部作品的合約。」 《巴黎野玫瑰》花了他一年的時間,《英倫情人》八個月,《情人》又是一年,他當然堅持作曲家要全心全意投入電影音樂的創作,但是並不贊成其他什麼事都不管了。他認為作曲家還是要抽空去做些廣告音樂,因為所得高,可以養活作曲家,同時呢,探探頭去呼吸別的空氣,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回頭再來創作,靈感會更精彩。他強調「慢工出細活」不只是專業上的問題,同時也有人性上的考量,因為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完成一部電影配樂,其實不難,但是這種「容易」,就會養成人的惰性,讓你不斷重複自己。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