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8 23:29:55藍色俄羅斯

0708高炳權:愛的麵包魂

台灣新生代電影創作者高炳權今天在第九屆台北電影節頒獎典禮上,一共上台三次,因為他先拿了觀眾票選獎,既而又獲得媒體評審特別提及獎,最後更獲得評審團的特別推薦獎,可以說是一次獲得觀眾、媒體及評審的三方肯定,堪稱是今年最受注目的創作者。

評審對高炳權的得獎意見這樣寫著:
以精準的執行力在《愛的麵包魂》中呈現新舊文化的對比趣味,在《靜夜星空》中捕捉狹小空間內的人物關係與緊張氣氛,潛能豐沛。

媒體對高炳權的得獎意見這樣寫著:
今年讓人眼睛一亮的創作新人,《愛的麵包魂》與《靜夜星空》兩部不同題材的作品,都能呈現出新鮮感與說故事的能力。

顯然,所見略同,出入不大,有關《靜夜星空》的成績,大家可以參考我在五月十七日所寫的評論文字(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0084914),今天接下來要介紹《愛的麵包魂》。

高炳權今天在台上的得獎感言其實就已經很準確傳達出他的題材創意:「我就是台客,我很受不了台灣的女生就是很偏愛ABC,不愛台客,我很受傷,早就想要拍一部有關台客與ABC的矛盾電影。」《愛的麵包魂》就是這樣一部兼顧台洋文化與年輕人心情的作品,從它廣受歡迎與肯定的成績上來看,高炳權應該不會太受傷了。

《愛的麵包魂》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小鎮上一間經營不善的傳統麵包店。男主角糕餅(高志宏飾演,他的名字其實也隱隱呼應著導演高炳權的「高炳」二字,既貼合了麵包師傅身份,也成了導演的代言人)是傳統麵包手藝出身的純樸漢子,家裡供了一尊三太子神像,因為他還喜歡跳陣頭,扮神明遊街;他和麵包師傅邱爸(邱啟發飾演)的女兒曉萍(王湘涵飾演)是青梅竹馬,但愛意一直隱藏在心,直到一位英國返台的西點助教布萊德(張大鏞飾演)租了邱爸的房子,成為糕餅的室友,也追起曉萍時,台洋愛情與中外糕餅技藝之爭都浮上檯面,碰撞起一連串的好戲。

《愛的麵包魂》的趣味主要集中在聲音、士洋意像和愛情三個面向上。電影的第一個畫面就是三太子神像奔跑在小鎮的街道上,隨著鑼鼓點和街景的變化,觀眾看到糕餅從神像中探出頭來,大聲用台語叫著:「曉萍,你是要去那裡啊?」古典與現代的影像並置對話,就已經準確突顯了電影的台洋雜處的趣味了。
接下來則是邱爸透過社區廣播向村民問安,為民服務之餘順便宣傳自家的麵包已經上市了,公私不分的社區廣播充滿了百無禁忌又不拘禮法的語言力量,台味十足的生命力躍然銀幕。然而,邱爸的聲音只是插科打諢的時代背景,《愛的麵包魂》中的每位演員其實都有鮮明的語言表現,糕餅擅長火氣十足的台式語言,布萊德是英語流暢的ABC,曉萍則是國台英語都極精準的時髦女孩,他們的語言都恰如其份反應了角色的生命力度,更讓大家清楚聽見了穿梭在台灣時空中,老青二代的語言處理能力,不但以雋永語絲捕捉了台客的生命智慧,同時也從抑揚頓挫中見証了台客的生命挫敗與火氣,建構了全片的精準氣息。

麵包自然就是《愛的麵包魂》的爭議焦點,高炳權一方面用了極其淺顯的角色名姓來對比,不論你是叫糕餅,或者叫布萊德(Bread的英文諧音),都屬於土洋麵包的代號;但是另一方面他卻跳過了土洋麵包大戰的傳統迷思,除了偶一為之用小弟弟愛吃布萊德麵包的情節來交代台式麵包式微的困境外,他無意在土洋兩位麵包師傅到底誰的麵包好吃來做食神大賽比高下,反而是透過邱爸做了一輩子麵包只想做給愛人吃的微妙心情交代了「有愛,麵包就好吃」的主題,同時也帶出了土洋二男爭一女的愛情矛盾。


《愛的麵包魂》的選角功力做到了清楚分明而且含意多元,例如王湘涵飾演的曉萍就有人見人愛的小家碧玉模樣,加上她流利自在的口條,宛如平常生活的自然氣息,具體雕塑出足以吸引兩男為之瘋狂競愛的青春魅力;至於五音不全的邱爸則是組織了一隻樂團,還奢想著要花十五萬買把最新電吉他的「輸人不輸陣」心情,以及創作出「菠蘿麵包的憂傷」的搖滾樂…這對父女身上同時讓觀眾見識了既土又洋的生命質量,卻也是《愛的麵包魂》土洋意象的迴旋餘波,角色呼應主題又有餘波振盪,劇本的密度極其札實豐厚。

不過,《愛的麵包魂》的電視電影格局(該片為公視投資投攝),卻也使得部份劇情的符號象徵太過簡單明白,例如:爛摩托車對上賓士車;波士頓派對上菠蘿麵包;檳榔與口香糖的對比笑話,雞同鴨講的台語英語對話,都略嫌老套與淺顯,反而是邱爸在租房紅單上強調的房東人不錯,以及調侃自家人心境的廣播,才是原汁原味又不落俗套的台式風情,迷人又風趣。

做為第一部電視電影作品,高炳權展現的成熟與自信高度就已不凡,對視覺符號與場面調度的駕馭自如,更是讓人驚豔,台北電影節的風光轉眼就成了記憶,我們相信也期待著高炳權的續航力。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