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2 13:38:06藍色俄羅斯

20060301:忘掉奧斯卡


又到了奧斯卡熱季,媒體陸續出現許多的討論議題,有的人認為奧斯卡只是美國國內影展,而且是年度成績單,2006的奧斯卡獎肯定的就是2005年出品的電影,而且主力就是在替每年十一月和十二月出品的新片做宣傳,除了美國媒體熱情響應之外,其他地區的人實在不必跟之起鬨;有的人卻認為全球影迷都哈好萊塢電影,媒體報導「民之所欲」的影壇活動,一點不為過,況且奧斯卡早已超越了單純的電影競賽內涵,有的人看熱鬧,有的人看服飾,有的人歡欣鼓掌,有的人悲傷落淚…確實會比一般電視綜藝秀好看得多了。

誰該得獎?頒獎前,媒體時興猜謎押寶風,頒獎典禮後,卻很少再討論得獎影片的真正成就和歷史定位,畢竟有獎就有輸贏,不管你是靠運氣或實力,人們通常只給贏家掌聲。但是掌聲並不代表成就,掌聲並不代表記憶,過去十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你還記得幾部?最重要的是你願意重看那幾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掌聲和風光很快就會褪色,只有活在影迷心中的電影才是刻骨銘心的電影,但那是不是好電影呢?每個人的見解各不相同。

去年,英國的「帝國」雜誌選出十大奧斯卡獲獎爛片。結果梅爾.吉勃遜自導自演的《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1995)獲選為榜首;其次則是
  2.《美麗心靈》(2001)
  3.《戲王之王》(1952)
  4.《凡夫俗子》(1980)
  5.《阿甘正傳》(1994)
  6.《親密關係》(1983)
  7.《環遊世界80天》(1956)
  8.《氣壯山河》(1933)
  9.《洛基》(1976)
 10.《翡翠谷》(1941)

去年英國人玩過的遊戲,今年換成了美國人來玩,「首映」雜誌也在今年奧斯卡頒獎前夕,選出了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中的十大最差與最佳影片。

這十大奧斯卡爛片除了《環遊世界80天》、《戲王之王》相同之外,另外還有《芝加哥》、《孤雛淚》、《歌舞大王齊格菲》、《窈窕淑女》和《美國心‧玫瑰情》等片。很明顯地,「首映」雜誌的投票編輯很不喜歡歌舞片,但是歌舞片有其特殊歷史,站在21世紀的技術觀點來看,也許簡陋了些,主題也太簡單了些,但在1930到1950年代,這些歌舞片有其時代意義和貢獻的,只不過,如今即使有上捧著dvd上門請你看,你不是看都不想看,就是看也沒看完,就擱一旁了。

我相信「成王敗寇」的殘忍現實,但是我也相信歷史會還給傑出影片一個公道,就像學電影的人一定要好好分析《大國民》,不管他有沒有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因為影片得不得獎,其實是操縱在握有投票權的人,他的品味、心情和耳根子都會影響投票結果,就像關錦鵬的《三個女人的故事》當年可以在金馬獎大賽上擊敗《悲情城市》,但是今天呢,很多人還在研究《悲情城市》的攝影、美學和語言趣味,《三個女人的故事》卻已悄悄避退影史角落了。

電影需要票房,電影也需要記憶,票房讓工作者繼續有動力往前衝,記憶讓電影人的心血,得到由衷的敬禮與回饋。只是,票房和記憶都不能由你我操控,做為創作者全力拚出自己的夢想,大概是唯一能做也應該做的事了。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