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8 18:33:22藍色俄羅斯
0516:李鴻章拍片
大陸影人為了慶祝華語電影誕生一百年,正在緊鑼密鼓籌辦各式活動,大家都公認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是華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可是譚鑫培到底是那一天拍的電影呢?沒有現存史料可以查考。
電影史書上用相當含糊的「為了慶祝譚鑫培六十歲生日」為理由,指出豐泰照相館的老闆任慶泰就在照相館內的院子裡拍起了電影,而且言之鑿鑿地說一共拍攝了「請纓」、「舞刀」「交鋒」三場戲。譚鑫培的生日是一八四七年的陽曆五月十日(陰曆三月二十日),一九0五年他才五十八歲,就算中國人愛算虛歲的心態,勉強可以是提前過六十大壽,然而後人查閱了一九0五年的報紙就是查不出到底譚老爺子是在那一天拍的電影?又究竟在什麼時候於北京公演,更沒有人能夠斷言,譚鑫培傳世的那張《定軍山》劇照是平常演出拍的照片?還是電影的劇照?
華人電影史的首頁真相,依舊在渾沌迷霧中。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早期華人電影史的相關人物都是政治人物,華人電影中的第一位明星就是鼎鼎大名的李鴻章,而且拍攝電影的時間遠比譚鑫培早了十年。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先以大清朝特使的身份出席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就職大典,隨後以大清帝國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搭乘「聖-路易斯號」 郵輪抵達美國紐約,下榻於紐約華爾道夫飯店開始對美國進行訪問。替愛迪生主持的Biograph 公司拍片的狄克森(W.K-L. Dickson)就紀錄下這位滿清特使的點點滴滴,這段新聞影片的片名就叫做「李鴻章─第四大道與百老匯( Li Hung Chang - Fourth Avenue and Broadway)」。
第二天,美國總統克利夫蘭接見了李鴻章,狄克森不但拍下了這段歷史畫面,同時也將李鴻章和美國一些要員及群眾見面的畫面統合成名為「李鴻章─第五大道與第五十五街(Li Hung Chang 5th Ave and 55th Street.)」的影片。可惜當時電影都還是默片,否則李鴻章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所顯露的「土包子」見聞一定可以成為後人研究清朝國力衰敗的有力証物,當時,李鴻章特別盛讚紐約許多超過二十層樓的高樓大廈,認為中國不可能蓋出摩天大樓,因為樓太高了,他擔心風一吹就會垮了!
不過,李鴻章當時對中國媒體的批判卻是到今天都還十分犀利的,他說:「遺憾的是中國的編輯們不願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中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的時候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的報紙也沒有你們報紙這麼大的發行量。由于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價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狄克森後來也拍下了李鴻章到格蘭總統墓前獻花的畫面,而且在李鴻章返回中國前送給他一套紐約行的電影紀錄,Biograph 公司甚至還派出了Fred Ackerman一路隨著李鴻章回到中國,拍下了後來的義和團事件的珍貴畫面,同時也紀錄下李鴻章接受Biograph 公司致贈的Mutoscope 單眼觀影器的儀式,以及李鴻章觀賞Mutoscope 影片的景況。
另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則是英國的保守黨國會議員海契爵士(Sir Ernest Frederic George Hatch),他曾在1899 to 1900 間到了遠東和加拿大旅遊,而且隨身擕帶了一套攝影器材,拍出了大約五十套電影,和當時中國有關的影片包括「北京街景(Street Scene in Pekin )」和「織布的老婦女 (An Old Chinese Woman Spinning)」 並且在 1900年的五月做了慈善義演,因為時值義和團拳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消息轟動歐洲,英國人對於華人世界的點點滴滴充滿了好奇,使得海契的電影大受歡迎,陸續在倫敦的好幾家音樂廳做公開放映。
不論是李鴻章做主角的紀錄片,或是海契的旅行見聞,落後的中國,陌生的中國,異文化的中國,都是歐美電影先驅最感興趣的題材,為了整理華人電影史做了這一頁的歷史查考,心中惦想的是百年前的華人祖先,在洋人的鏡頭下,不知曾經備受多少屈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