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24 00:04:36藍色俄羅斯

電影筆記0223─國際影展

蔡明亮導演在本屆柏林影展大大小小抱回了三座獎,可是台灣的媒體做了多少現場報導?

我們看到的影展新聞,是什麼樣的影展新聞?讀者不在意,記者呢?媒體老闆呢?


1985年,整整二十年前的五月二十日,南斯拉夫導演艾彌兒.庫斯杜立卡(Emir Kusturica)的《爸爸出差時(Otac na sluzbenom putu)》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在二十二日見報的報導上這樣寫著:「南斯拉夫導演愛彌兒庫斯杜力卡的「爸爸出差去」,二十日獲得第三十八屆坎城影展頒發的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這是坎城影展三十八年來,南斯拉夫片首次獲得最佳影片獎。」

那時,我才剛跑電影新聞不到兩個月,還是試用記者的身份,第一次遇上坎城影展,事先無能做任何報導介紹,成天關在電影圖書館(後來才更名為「電影資料館」)查資料,知道得獎名單出爐後,根據讀到的資料,寫下了一篇特稿:<「本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爸爸出差去」,是南斯拉夫新銳導演愛彌兒.庫斯杜力卡的第二部作品,對共產政權下的人性極盡揶撳謹刺,但仍不失人間喜劇的溫婉,美國綜藝周刊在影展前夕,就認定該片必將大有斬獲。

「爸爸出差去」時空背景設定在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二年間的南斯拉夫薩拉耶佛市,那時狄托政權正與蘇聯史達林和共黨情報局決裂,風聲鶴唳,局勢緊張,不少人無須罪名就被下獄勞改。庫斯杜力卡藉六歲小男孩的觀點來評介他們家庭在這段期間發生的事,小男孩的父親經常出差,很顧家,但又喜歡在外拈花惹草,後來爸爸的女友一時嫉妒,向警方誣告(其實是檢舉爸爸的言論),爸爸莫名其妙就關入牢中,三年後出獄……由於小男孩的見事觀點並不完整,對事件的天真評論相形之下,也就益加顯得詼諧辛辣……」

當年,台灣還在戒嚴體制,台灣人根本沒有機會看到東歐共產國家的電影,只能根據資料「神遊揣想」之後寫影展新聞或電影介紹,難免就會出錯,就和真實的電影內容不盡相符。

但是那個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娛樂市場除了錄影帶上的VHS與 BETA的大小帶之爭外,影碟LD的普及更是最奇特的現象,台灣出現了太陽系等影碟租借中心,大量進口了各國的知名電影,只要夠勤快,常跑所謂的MTV,很快就可以看到知名的最新世界電影,經典大師的經典傳奇作品更是如潮水般一套套地湧進台灣,當時的主力供應商太陽系和台雷集團都還找人翻譯出中文字幕,絕對不會有看不懂的事情發生,很快我就看到了這部後來改名做《爸爸出差時》的得獎電影,才發覺自己的報導出入有多大。

一九八八年解嚴前夕,我的長官唐經瀾告訴我去辦一張可以多次出入境的護照吧,隨時到國際影展現場去採訪重要的國際影藝新聞,那時候,台灣人真正熟悉的只有台灣人最捧場的亞太影展和奧斯卡活動,真的以為只要能在亞太影展得獎是大事,媒體的關切重點也在亞太影展和奧斯卡之上,渾然不知世界上還有柏林、坎城和威尼斯等影展或電影節活動,我這先跑的一步,意義不凡,真正讓我見識到國際影展的盛況,也改變了後來台灣媒體認識國際影壇的角度。

做為第一代採訪國際影展,率先跑遍四大影展的記者,到太陽系和電影資料館做功課是我一定要做的事,除了讀書查資料外,就是要勤看片,舉凡有作品參加競賽的知名導演,只要能在太陽系裡找到影碟的作品,絕對不能放過,只要資料館有報導的文章一定要每篇都印下來,閉門苦讀,當時念茲在茲的是就怕到了國際不知大師名號鬧出了笑話,不識大師風采,寫出來的文章貽笑大方……清楚記得,出國採訪前,很多時間都是鎖在太陽系裡k電影的,出國採訪時,更是逮到機會去看片時絕對不錯過,前後一個多月,都是在暗無天日的放映室裡度過的,就這樣,匆匆七年寒暑,k影碟忙影展的固定行程,一直是我的生活重心之言,直到我離開了報社,轉赴電視台工作才告一段落。

跑國際影展人面要熟,電影要看得廣,還要有夠敏銳的鼻子聞得出時代脈動,更重要的是品味要追得上時代潮流,寫出來的報導重點才不會離譜,第一回去坎城,就直覺得瑞典電影《比利小英雄(Pelle the Conquere)》最有王者之姿,後來更直言《霸王別姬》和《鋼琴師和她的情人》難分軒輊……這些都是立見分曉的賽前預言,能夠準確命中,當然不只是運氣,眼光和嗅覺都不可缺。

多年後,做了報社主管,非常鼓勵記者去海外採訪,相信只有國際大陣仗,實際遇上各國高手,短兵相接才是訓練記者成長的最佳利器。可是,台灣的媒體很離譜的,有的人外語不通也去跑國際影展,理由是他只負責寫華人新聞,不需要外語;有的人識人不多,看片又少,經常張冠李戴,反正台灣也不見得有人能夠糾正察覺;更有的人品味不足,目光如豆,硬是咬定某些影片水準太低,結果卻得了大獎,一定是評審有問題……這類笑話層出不窮,來年我一定好好寫他一章。

在經濟條件和版面效應的考量下,今年的柏林影展,台灣媒體只有一家媒體派了記者實地採訪,很不幸,也是只顧寫華人消息,完全看不到其他的國際面向,其他的媒體只能越洋打電話,或者靠一些人在現場的影人撰稿,大家瞎子摸象,摸到啥就是啥,相反地,大陸媒體大舉出動,有圖有文,非常熱鬧,雖然還是華人為主,畢竟國際觀要比台港略勝一籌,看到台灣的墮落,放棄了傳統優勢,看到大陸的勃興,二十年風水輪流轉,往日勝景俱往矣,我只能長長一歎!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