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2 01:47:42藍色俄羅斯
電影筆記0122─烽火浩劫
很多電影一開場就已經確立了電影基調,「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就是典型實例。
一開場,破碎的十字架上,只剩釘在其上的一隻手掌,鏡頭慢慢往下延伸而去,看到的是裂成好幾塊的耶稣身軀。
這是什麼意思?導演居內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直接挑明了說:戰爭是無情的,砲火是不長眼睛的,一旦槍彈齊鳴,就連神明也無能庇佑自己,只能癱在戰場上任人蹂躝踐踏……神明尚且如此不堪,凡夫俗子更何以堪?
是的,「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是一部反戰電影,片商投資該片有兩個理由:第一,2004是二次大戰終戰六十周年紀念,用戰爭電影提醒大家不要再搞戰禍,可以說是冠冕堂皇;第二,導演尚皮耶.居內和女明星奧黛莉.朵杜曾經連手創造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風光戰績,兩人再度攜手合作,票房上絕對有魅力。
戰爭電影有兩類:一九七0年代之前的戰爭電影,除了「西線無戰事」之外,多數都是鼓吹戰爭英雄;越戰之後,美國人灰頭土臉,戰爭電影不再一味歌功頌德,開始有了嚴肅反省與批判,從「現代啟示錄」、「前進高棉」、「搶救雷恩大兵」到「泠山」都算。
但是這裡面又可以分兩類:一種是罵歸罵,檢討歸檢討,拍起戰爭場面卻絕不手軟,槍林彈雨的聲光效果還是讓找刺激的觀眾覺得過癮極了,「現代啟示錄」的直昇機空中攻擊就是其中經典,「搶救雷恩大兵」的諾曼第登陸也是如此,甚至連「特洛依:木馬屠城」的希臘聯軍搶灘戲也在東施效颦……另一種則是戰爭的奇觀不是重點,倦極困極的戰爭恐懼症才是焦點:「冷山」如此,「未婚妻的漫長等待」亦然。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的故事主線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那是個以戰壕為主,毒氣為輔的恐怖年代,五位法國士兵各自以不同的原因在前線發生了「肢體受傷」的現象,受傷是真,用心卻被軍法官認定「不良」,判定是故意「自殘」以求逃避戰爭,為免其他軍士起而效法,因而判了他們死刑,但是法方又不願背負自家人槍殺自家人的罪名,就把他們棄置在德法兩軍對峙的三不管地帶,一個叫做黃昏賓果的戰區,讓他們在兩槍砲火下自生自滅。
醫療人球的失德失政,教人髮指;前線人球的情況,不會更好,但在國家神話的大前提下,沒有人敢於出面替死囚人權說話,只能靠著每天早上的早點名來探知他們究竟死了沒有,人的荒謬與無情,就在面對自殘死囚的時刻顯現無疑。
如果,「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從頭到尾就是以戰爭不仁為主題,觀眾肯定會看得心驚膽裂,不忍卒睹。這樣批判戰爭的故事其實也不算新鮮,更難吸引沒當過兵,更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年輕族群前來看片,居內必需另起爐灶,於是愛情羅曼史和抽絲剝繭的偵探推理就適時而進,豐富了電影的多層內涵。
本片好看的地方在於正反對比的雙重論述技巧,凡事都不是一廂情願地以某一特定觀點做單邊傾斜的論述。有的人自殘求退伍,有的人則想靠生子換退伍,手段不一,心思卻無不同;被控自殘的土兵有的是刻意求傷,有的是槍枝走火;有人同情自殘士兵,連聲求情;有的人則滿口正義,開槍制裁;有的長官泠漠無情,以下屬為芻狗;有的長官明察秋毫,滿心同情,卻也無法抗拒如山軍令;……這種充滿對比和對照觀點的手法,讓觀眾在解讀所謂的人世真理時,有了更宏觀的角度。
正因為居內導演試圖以羅生門的拼圖方式來說故事,戰爭所製造的寡婦或寡母也就有了不同的面對態度:有的人把悲痛埋在心底,不敢宣洩;有的人則是刨根就底,非要搞得水落石出不可;有人恨到最最高點,一心要報復,血債血還;有人卻接受現實,包容受傷生命,繼續編造生命的幻夢……生命的不同選擇,成就了我們多采多姿的浮世風情。
電影的正反對比雙重論述還包括了信天翁既是男女主角在鐘塔上定情的見証鳥,也是讓男主角腹部中彈的德軍輕航機;法軍換穿德軍陣亡兵士的長筒靴,在天寒地凍中可以禦寒自保,卻也會成為屠殺德軍的劊子手罪証……但是其中最有力的雙重論述,應該就在「黃昏賓果」的今昔對比,大戰時,那是人間煉獄,四年後,壕溝已填平,花草叢生,看似繽紛草原,很難想像當年有多人在此殺紅了眼,曾經有人血肉橫飛,屍塊如雨墜下;曾經有人拿著同伴的肉身做為擋子彈的肉身盾牌……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是一部漫長的電影,但是越漫長的咀嚼,就越有美味反芻而生。
一開場,破碎的十字架上,只剩釘在其上的一隻手掌,鏡頭慢慢往下延伸而去,看到的是裂成好幾塊的耶稣身軀。
這是什麼意思?導演居內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直接挑明了說:戰爭是無情的,砲火是不長眼睛的,一旦槍彈齊鳴,就連神明也無能庇佑自己,只能癱在戰場上任人蹂躝踐踏……神明尚且如此不堪,凡夫俗子更何以堪?
是的,「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是一部反戰電影,片商投資該片有兩個理由:第一,2004是二次大戰終戰六十周年紀念,用戰爭電影提醒大家不要再搞戰禍,可以說是冠冕堂皇;第二,導演尚皮耶.居內和女明星奧黛莉.朵杜曾經連手創造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風光戰績,兩人再度攜手合作,票房上絕對有魅力。
戰爭電影有兩類:一九七0年代之前的戰爭電影,除了「西線無戰事」之外,多數都是鼓吹戰爭英雄;越戰之後,美國人灰頭土臉,戰爭電影不再一味歌功頌德,開始有了嚴肅反省與批判,從「現代啟示錄」、「前進高棉」、「搶救雷恩大兵」到「泠山」都算。
但是這裡面又可以分兩類:一種是罵歸罵,檢討歸檢討,拍起戰爭場面卻絕不手軟,槍林彈雨的聲光效果還是讓找刺激的觀眾覺得過癮極了,「現代啟示錄」的直昇機空中攻擊就是其中經典,「搶救雷恩大兵」的諾曼第登陸也是如此,甚至連「特洛依:木馬屠城」的希臘聯軍搶灘戲也在東施效颦……另一種則是戰爭的奇觀不是重點,倦極困極的戰爭恐懼症才是焦點:「冷山」如此,「未婚妻的漫長等待」亦然。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的故事主線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那是個以戰壕為主,毒氣為輔的恐怖年代,五位法國士兵各自以不同的原因在前線發生了「肢體受傷」的現象,受傷是真,用心卻被軍法官認定「不良」,判定是故意「自殘」以求逃避戰爭,為免其他軍士起而效法,因而判了他們死刑,但是法方又不願背負自家人槍殺自家人的罪名,就把他們棄置在德法兩軍對峙的三不管地帶,一個叫做黃昏賓果的戰區,讓他們在兩槍砲火下自生自滅。
醫療人球的失德失政,教人髮指;前線人球的情況,不會更好,但在國家神話的大前提下,沒有人敢於出面替死囚人權說話,只能靠著每天早上的早點名來探知他們究竟死了沒有,人的荒謬與無情,就在面對自殘死囚的時刻顯現無疑。
如果,「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從頭到尾就是以戰爭不仁為主題,觀眾肯定會看得心驚膽裂,不忍卒睹。這樣批判戰爭的故事其實也不算新鮮,更難吸引沒當過兵,更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年輕族群前來看片,居內必需另起爐灶,於是愛情羅曼史和抽絲剝繭的偵探推理就適時而進,豐富了電影的多層內涵。
本片好看的地方在於正反對比的雙重論述技巧,凡事都不是一廂情願地以某一特定觀點做單邊傾斜的論述。有的人自殘求退伍,有的人則想靠生子換退伍,手段不一,心思卻無不同;被控自殘的土兵有的是刻意求傷,有的是槍枝走火;有人同情自殘士兵,連聲求情;有的人則滿口正義,開槍制裁;有的長官泠漠無情,以下屬為芻狗;有的長官明察秋毫,滿心同情,卻也無法抗拒如山軍令;……這種充滿對比和對照觀點的手法,讓觀眾在解讀所謂的人世真理時,有了更宏觀的角度。
正因為居內導演試圖以羅生門的拼圖方式來說故事,戰爭所製造的寡婦或寡母也就有了不同的面對態度:有的人把悲痛埋在心底,不敢宣洩;有的人則是刨根就底,非要搞得水落石出不可;有人恨到最最高點,一心要報復,血債血還;有人卻接受現實,包容受傷生命,繼續編造生命的幻夢……生命的不同選擇,成就了我們多采多姿的浮世風情。
電影的正反對比雙重論述還包括了信天翁既是男女主角在鐘塔上定情的見証鳥,也是讓男主角腹部中彈的德軍輕航機;法軍換穿德軍陣亡兵士的長筒靴,在天寒地凍中可以禦寒自保,卻也會成為屠殺德軍的劊子手罪証……但是其中最有力的雙重論述,應該就在「黃昏賓果」的今昔對比,大戰時,那是人間煉獄,四年後,壕溝已填平,花草叢生,看似繽紛草原,很難想像當年有多人在此殺紅了眼,曾經有人血肉橫飛,屍塊如雨墜下;曾經有人拿著同伴的肉身做為擋子彈的肉身盾牌……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是一部漫長的電影,但是越漫長的咀嚼,就越有美味反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