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0 21:34:38runs534

論文摘要與札記11 (明群)

學術流變史 論文摘要與札記11
論文題目:〈清代學術思想特色簡論〉
作者:王俊義、黃愛平
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第4期,頁15~20。
摘記學生:碩二 陳明群

◆摘要

一、清代的學術思想處於一個輝煌璀燦的重要時期。
二、所謂「特點」,就是事物有別於其它事物、自身獨具的,能反映本質屬性的特徵。
三、要研究清代學術思想的特點,得先把握清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特點,如下:
(一) 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皇朝,又是中國近代社會的起點。
(二) 清朝的統治以滿族為主體,又充分別收了漢族文化。
(三) 清朝受西方資本主義及殖民擴張的強烈衝擊。
四、清代學術思想的主要特點為:
(一) 早朝啟蒙思潮的興起與發展
1 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進步思想家在明清之際提出許多深刻的思想,在政治方面對封建專制的弊端進行激烈的抨擊,倡導民主,反對獨裁;在社會經濟方面,提出「均田說」和「工商皆本論」。
2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們提出的一些思想和命題,與其以前的思想家相比,顯然有新的色彩並達到新的高度。
3 即使18世紀在乾嘉考據學占據支配地位,思想領域相對比較沉寂,仍出現戴震、曹雪芹等進步的思想家、文學家。
4 17世紀興起的早期啟蒙思想,在18世紀並未完全中斷,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又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
(二)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總結和整理
1 清代對傳統思想文化的總結和整理表現在各個方面,如大型類書和叢書的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的產生。
2 康雍乾時期對中國古代的典籍大規模地進行訓詁、注疏、輯佚、辨偽、考訂與整理,為後人的閱讀和使用提供了方便,為研究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資料,也為進一步總結和清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奠定基礎。
(三) 中西思想文化進一步交融與衝突
1 雍正、乾隆實行保守的閉關政策,中西文化交流中斷了一百多年。
2 1840年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轉入近代半殖民社會、半封建社會,西方文化(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也在船堅炮利和鴉片煙毒的伴隨下,進一步輸入中國。
3 鴉片戰爭時期,魏源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咸豐、同治年間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戊戌維新時期,引發了中學與西學、新學與舊學的矛盾鬥爭。
4 中西文化交融與衝突涉及的主要問題,為「要以何態度對待西方文化與傳統中國文化?」
5 中西文化的交融與衝突貫穿有清一代。


◆札記

清朝處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特殊地位,在學術上所面臨的兩大課題,一為總結過去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二為西方思想文化的強烈衝擊。放眼世界各國,所有古老的文化古國無不面臨著西化、現代化的問題。在強勢的西方文化衝擊之下,中國如何能對其傳統文化去蕪存菁,融合西方文化,走出屬於中國精神特質的現代化道路,是當代每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所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