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9 11:00:34runs534
論文摘要與札記09 (繼瑩)
學術流變史 論文摘要與札記09
論文題目:〈明代朱學論述〉
作者:陳寒鳴
出處:《中華文化論壇》,第4期,2001年,頁94~99。
摘記學生:碩二 黃繼瑩
一、 摘要
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有著明顯的心學傾向,之後史家多承其餘緒,在論述明代學說思想時,將重點放在心學,對於朱學或無所論及,或論而不詳,顯然不夠全面了解、認識明代的儒學,故本文寫作重點,即在於明代朱學的發展。
(一) 洪武朱學
明代朱學盛於洪武年間,儒士多出於浙江金華,於是南宋以來,金華已經是傳揚程朱理學的重鎮。此地的金華朱學,有能夠體現元末明初時代精神的特徵:
1. 講求道統,卻無先輩的強烈宗派情緒,在學術上有寬闊的胸襟。
2. 講求作文之法,並都以文章知名於世,但他們不以文章為世,是把文章視為「載道」、「用世」的工具。
3. 不尚性理空談,力倡經世之用之學,這種實用理性的精神,使金華朱學大行於世,成為洪武儒學的主潮。
(二) 永樂朱學
永樂帝以武力手段取得王位後,需要權威性的理論來獲得專制權力的合理與合法性,於是他選擇了程朱理學。
1. 為求強化程朱理學的思想統治,他昭令儒臣胡廣、楊榮、金幼孜等纂修《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頒行天下,成為科舉考試的規範,評定學術是非的欽定標準。
2. 永樂朱學缺乏洪武朱學講求實用的生命精神,雖以理學為標榜,卻喪失內蘊的崇尚節氣之人格精神。
3. 三部大全所代表的永樂朱學,受到後世學者(如顧炎武)的批評。
(三) 宣德──成化年間的朱學
有些朱學家能夠不囿於學術立場,以開放心態包容心學,並順應發展潮流提出有價值意義的思想,為即將掘起的心學思潮做了準備,吳與弼與程敏政是這方面的主要代表。
1. 吳與弼的理學雖屬於朱學範疇,但與陸九淵的心學頗為接近,影響了陳獻章、胡居仁、婁諒等人。
2. 程敏政認為朱陸在「尊德性」、「道問學」這一觀點殊途同歸,又著有《道一編》,影響王陽明的《朱子晚年定論》,也認為朱陸「早異晚同」。
(四) 正德──嘉靖年間與陽明心學相對立的朱學
此時是陽明心學思潮的掘起,並出現與之對立的朱學,最具有影響性的是羅欽順、陳建等朱學家。
1. 羅欽順對於陽明「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有所懷疑,提出如何做到內外統一、主客觀相符的疑問。
2. 陳建斥責陸王心學「陽儒陰釋」,認為陸九淵所言「心」與禪宗所言「本性」一樣,故「收拾精神,自作主宰」,即可不必役於外事外物,而能明心見性、神通妙用。
(五) 晚明東林朱學
東林黨人痛恨政治的腐敗,於是以道義相互砥礪,力倡道德重建,推崇由王返朱,試圖以儒學拯救衰世,務必使理學節氣與道德人格能夠互相輝映。
1. 顧憲成、高攀龍等東林諸儒,通過批判王學,糾正末流空談心性而不務實學,談空說無而流於禪的不良學風,進行返朱的學術思潮。
2. 通過他們的提倡、推動和身體力行,學術風氣為之一變,王學亦漸漸歸於終結。
二、 札記
明末東林黨人痛恨王學末流的空談心性,便透過批判來積極進行返朱,最後王學趨於沒落,清初經世之學興起,學者多著重章句訓詁的工夫,進而考究義理,如此黃宗羲的《明儒學案》還帶有明顯的心學傾向,是否會和當時學風產生矛盾的現象呢?
論文題目:〈明代朱學論述〉
作者:陳寒鳴
出處:《中華文化論壇》,第4期,2001年,頁94~99。
摘記學生:碩二 黃繼瑩
一、 摘要
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有著明顯的心學傾向,之後史家多承其餘緒,在論述明代學說思想時,將重點放在心學,對於朱學或無所論及,或論而不詳,顯然不夠全面了解、認識明代的儒學,故本文寫作重點,即在於明代朱學的發展。
(一) 洪武朱學
明代朱學盛於洪武年間,儒士多出於浙江金華,於是南宋以來,金華已經是傳揚程朱理學的重鎮。此地的金華朱學,有能夠體現元末明初時代精神的特徵:
1. 講求道統,卻無先輩的強烈宗派情緒,在學術上有寬闊的胸襟。
2. 講求作文之法,並都以文章知名於世,但他們不以文章為世,是把文章視為「載道」、「用世」的工具。
3. 不尚性理空談,力倡經世之用之學,這種實用理性的精神,使金華朱學大行於世,成為洪武儒學的主潮。
(二) 永樂朱學
永樂帝以武力手段取得王位後,需要權威性的理論來獲得專制權力的合理與合法性,於是他選擇了程朱理學。
1. 為求強化程朱理學的思想統治,他昭令儒臣胡廣、楊榮、金幼孜等纂修《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頒行天下,成為科舉考試的規範,評定學術是非的欽定標準。
2. 永樂朱學缺乏洪武朱學講求實用的生命精神,雖以理學為標榜,卻喪失內蘊的崇尚節氣之人格精神。
3. 三部大全所代表的永樂朱學,受到後世學者(如顧炎武)的批評。
(三) 宣德──成化年間的朱學
有些朱學家能夠不囿於學術立場,以開放心態包容心學,並順應發展潮流提出有價值意義的思想,為即將掘起的心學思潮做了準備,吳與弼與程敏政是這方面的主要代表。
1. 吳與弼的理學雖屬於朱學範疇,但與陸九淵的心學頗為接近,影響了陳獻章、胡居仁、婁諒等人。
2. 程敏政認為朱陸在「尊德性」、「道問學」這一觀點殊途同歸,又著有《道一編》,影響王陽明的《朱子晚年定論》,也認為朱陸「早異晚同」。
(四) 正德──嘉靖年間與陽明心學相對立的朱學
此時是陽明心學思潮的掘起,並出現與之對立的朱學,最具有影響性的是羅欽順、陳建等朱學家。
1. 羅欽順對於陽明「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有所懷疑,提出如何做到內外統一、主客觀相符的疑問。
2. 陳建斥責陸王心學「陽儒陰釋」,認為陸九淵所言「心」與禪宗所言「本性」一樣,故「收拾精神,自作主宰」,即可不必役於外事外物,而能明心見性、神通妙用。
(五) 晚明東林朱學
東林黨人痛恨政治的腐敗,於是以道義相互砥礪,力倡道德重建,推崇由王返朱,試圖以儒學拯救衰世,務必使理學節氣與道德人格能夠互相輝映。
1. 顧憲成、高攀龍等東林諸儒,通過批判王學,糾正末流空談心性而不務實學,談空說無而流於禪的不良學風,進行返朱的學術思潮。
2. 通過他們的提倡、推動和身體力行,學術風氣為之一變,王學亦漸漸歸於終結。
二、 札記
明末東林黨人痛恨王學末流的空談心性,便透過批判來積極進行返朱,最後王學趨於沒落,清初經世之學興起,學者多著重章句訓詁的工夫,進而考究義理,如此黃宗羲的《明儒學案》還帶有明顯的心學傾向,是否會和當時學風產生矛盾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