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27 10:25:28Ronny

從河邊開始的故事(自序)

離開波士頓之前,朋友們最喜歡問我的問題是:「你在這邊這麼多朋友,你真的捨得離開?」,我總是裝成一付飽經世故的模樣,淡淡的回答他們:「我也捨不得,但It is the life-這就是人生」。

之後我獨自開著車,帶著我喜歡攝影而又從來沒出過國的父親,展開兩個月的長途自助旅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田納西州密西西比河畔「貓王」的故鄉,經由邁阿密海灘,潛進佛羅里達最南角的Key West群島珊瑚礁﹔再從猶他州鹽湖城越過一望無際的高地草原,北征黃石公園、南討科羅拉多河峽谷湖泊區等數個國家公園﹔又從波士頓縱切夏季綠樹青青的新英格蘭,到加拿大充滿法式異國風情的魁北克市、陶醉在綜合古典與現代的蒙特利婁、簡單樸實的渥太華、千島群島、多倫多和尼加拉瓜瀑布﹔然後又飛馳在大洛杉磯地區像田野阡陌縱橫般的高速公路上,享受南加州的陽光海灘和聖地牙哥的西班牙風情。

當我在百老匯的歌劇院第二次看著"The miserable",再度熱淚盈眶,我覺得我屬於紐約﹔當我躺在愛達荷州牛群遍野的草原上望著天空冥想,我覺得我屬於天和地-我以為我已經忘掉了波士頓人情世故的牽掛,換個方向出發,年輕的生命可以再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可是,當我回到了台灣的第一天早晨,在嘉義小城的晨曦中驀然驚醒,腦中浮現的,竟是夏天的波士頓街頭,新英格蘭(註)的楓紅,White Mountain冬天雪白的滑雪場和查理士河的帆船點點。
原來,就算我再怎樣灑脫的離開波士頓,再怎樣的學著去無情與忘懷,新英格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已經悄然的烙印在我的心底,讓我畢生無法鎖上記憶、說揮即去。

而從我離開的那一天開始,那片土地也會開始懷念我-那個喜歡在河岸跑步、河上操帆的男孩到哪裡去了?那個常常在梭羅Waden湖潛泳戲魚的男孩到哪裡去了?那個在佛蒙特州冬雪的山頂上,頭也不回地從陡峭山壁縱身而下的男孩到哪裡去了?那個在緬因州冰冷的大西洋海水中游泳找龍蝦的男孩還會再回來嗎?

故事的開端,是從河邊開始的…..。

註:新英格蘭(New England):十六世紀末及十七世紀初,英國清教徒橫越大西洋,移民美洲大陸,尋找可以讓子子孫孫安身立命的新樂園。他們首先在美國東北地區落地生根,初期他們帶來了英國的建築和風俗,為了紀念他們的故土,連街道名稱和城鎮也都沿用英格蘭當地的舊名,於是美國的東北,又稱為新英格蘭。由南到北,包含羅德島州(Rhode Island)、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麻塞諸塞州(Massachusetts)、新罕不什州(New Hampshire)、佛蒙特州(Vermont)、緬因州(Maine)六州。 新英格蘭地區四季分明、人文薈萃,大部分的長春藤名校都位居此區,核心的城市在麻塞諸塞州的大波士頓地區,為許多年輕人嚮往的求學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