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26 16:53:30Ronny
教授的芳名錄
~中秋剛過,新英格蘭滿山楓紅,秋蟬喚起濃濃秋愁。教授忍不住地打開他的陳年百寶箱,找出一卷「長江之歌」錄音帶,他又想聽一聽那讚美「祖國」偉大的雄壯歌聲 。雖然他長在台灣、生根在美國,但這豪邁歌聲不禁讓他又想起他的「故國」秀麗山河,想起了古詩人登黃鶴樓的豪情,而又悵然涕下地一個人哭了起來…。
第一次見到張教授,在哈佛舉辦的農曆新年晚會上。我和一群在台灣就熟識的波士頓大學女孩們坐在同一桌。我看張教授先是有一點鬼頭鬼腦的端著菜,在我們旁邊晃來晃去,然後就很紳士的問著已經滿桌的我們:「我可以和你們坐在一起嗎?」。身在異鄉,看到說國語的長輩,又不知是何方神聖,豈有拒絕的道理!大夥硬是讓這位白髮蒼蒼的教授湊了進來。「掰」的正興的話題突然加進了這位不速之客,大家正為如何轉變話題而傷腦筋的有點尷尬,沒想到教授就興沖沖的自我介紹起來。他東說電腦,西提MIT,又是X校專業學會的指導教授、Y校校方的學生顧問,把我們唬得一愣一愣的。然後一下從貝多芬的交響樂,一下又跳到唐詩宋詞,飯還沒吃完,就已經讓所有女孩在他的記事簿留下姓名、地址、電話還有e-mail。
我的第一印象是對他有點感冒,倒不是因為他獨漏我的姓名電話而吃醋,而是發現他在長輩對晚輩的細細關懷與諄諄教誨之間,同時刻意在年輕女孩前展露出的浪漫與唯美,實在是有點不搭調,好像穿著拖鞋跳探戈,身著西裝打太極。後來幾個女孩花容失色的對我說:「上次那個張教授好奇怪啊!有事沒事就打電話給我,東扯西扯的.....」;「教授打電話給我,叫我趕快打開收音機,說FM102.5的音樂好好聽啊!!??」;「教授又傳真了一堆『無病呻吟』的文章給我看,叫我幫他指正一下,說要投稿到雜誌社.....」。
我開始對張教授感到興趣。來到美國,看到學校的教授是很可憐的,付出的心血精力與薪資所得實在不成比例,又沒有股票紅利可以拿,整天昏天暗地的關在研究室做實驗,年輕的教授要拼升等-助理教授怕拿不到Tenure被解聘,好不容易年紀四十才熬到一個副教授,又有一個正教授的關卡橫在前面。像我在MIT的兩個指導教授,一男一女,年紀沒多大,三十出頭,日夜做學問,做的全都離了婚。而這個教授就有點與眾不同,有華人學生的Party不但前來光顧指導一番,還看他隨時拿出芳名錄「造冊」,原來現場指導完畢,回家還有電話做「居家關懷」。
新英格蘭美麗的夏天,躺在麻塞諸塞州西邊的Tangowood綠油油草地上聽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奏,是一種台灣所沒有的廉價又奢侈的享受。張教授又和我們同行,他拿著他在刊物上的作品影印,在野餐時送給隨行的漂亮小姐們,再來吟詩作賦一番,當然又沒有我們男生的份。教授的特質就是看到漂亮「眉眉」就興奮的口沫橫飛,見一個愛一個,對旁人視若無睹。他會想盡辦法先靠近獵物,然後尋找任何漂亮「美眉」落單的時候趁虛而入。等到他像鯊魚一樣把獵物團團圍住,接著便散發出與他外表舉止有點不搭調的羅曼蒂克,東談古典音樂,西談莎士比亞-我終於摸清楚教授的求愛三部曲。只可惜教授少念了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民國六十年次以後出生的新新人類,可能談談劉德華、張學友來的比較有效。
我終於忍不著,想要探探張教授的底細-年過半百,寡人獨居,想必八成有點心理問題!直到我看到他年老體衰、白髮蒼蒼的父親,坐著越洋飛機前來看他,教授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好色之徒,變成慈父膝下的一個小頑童。
張教授,其實他的遭遇是頗令人同情的。台灣眷村的外省家庭,從小全家就以「消滅萬惡共匪」為職志。家中兄長一一從軍,竟然都壯志未酬身先死,眼看共匪一個都還沒遇到過,自己全家就已經快先被「消滅」,只好快快改變志向,棄武從文。家裡好不容易栽培他到台灣著名的大學畢業,娶了校花赴美留學。在寒窗苦讀數年後,終於拿了博士學位,任職波士頓全球知名的通訊公司,並且生兒育女,總算可以好好讓父母好好地含飴弄孫,安享餘年。可是教授萬萬沒想到,從哪裡站起來的,竟然就從哪裡再跌下去。
張教授其實也有點自作自受!平常喜歡寫一些風花雪月的文章,看到自己的文章和照片登在報上,教授渾身就充滿著知識分子的自信與使命感。就這樣,教授白天坐在實驗室埋頭苦幹,立志要做中國的牛頓和愛迪生;學生放學離開後,他把研究室的門一關,又一下變成杜甫、李白;他白天志在諾貝爾物理獎,太陽下山後又彷彿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文豪;好不容易熬到七晚八晚回家,就寢時躺在床上又開始憂國憂民,恨不得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快快的解決海峽兩岸問題。至於嬌妻和小孩嘛,這種兒女私情,哪比得上國家民族大義!可惜教授沒有讀通「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先後順序,他的家庭,漸漸的亮起了紅燈。
波士頓是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張教授在自我寫作陶醉之餘,也不忘在社交場合結識一些名作家,一起煮酒論劍一番,有一次,他瞧見了一位名作家,這位作家的文章和「先總統蔣公」的「生命之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那篇文章,都是從前在學校教科書中的必讀文選。張教授想,如能和他結為好友,對他的寫作生涯必然有一番助益!教授於是很高興的去認識這位年紀當他老爸都不為過的名作家,希望與他結為莫逆。張教授也把他的老婆介紹給他認識,真可謂袒裎相待了。沒想到不到幾個月光景,張教授的老婆就也和這位名作家袒裎相見起來,一起遠走高飛去了。
張教授開始精神崩潰起來。
我開始同情起教授!雖然我不是漂亮「美眉」,但還是試著去和他做做朋友,也好,反正我不是女生,和他沒什麼利害衝突,反而更容易讓他褪去外面那層皮,探索他的內心世界。
張教授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大中國沙文主義情懷,喜歡故作權威,批評台灣時政,但卻又讓我們這些台灣來的留學生無所適從,因為他的擇「善」固執和他的學術專業邏輯完全不能相容,還好他已在美國安身立命,否則不知道他在台灣怎麼混下去。和幾個大陸學生談起教授,沒想到他們的反應和我別無二致:「如果他在大陸,一隻嘴巴搞不清楚狀況,就在那邊嘰咕嘰咕,一定早就被共產黨整死。」至此,我才了解到張教授其實是反應出另一種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平時鑽研學問,不食人間煙火,偶而有經世致民之志,卻又找不到著力點,只好淪為清談,談到激動處,猛捶胸脯,仰天長嘯一番,一吐心中的怨氣與無奈。一旦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一只枯木,便視之如寶樹-今天是中南海的座上賓,和江主席一起吃飯,談談祖國統一大業;明天機會一到,又要到台北和李總統握手合照,建言中華民國的生存之道。
和張教授熟起來,發現他有點像是阿Q,好面子又好辯,得理不饒人﹐沒理也要咄咄逼人。有時看他越「掰」越離譜,想尊重長輩,就找個台階給他下,他還視若無睹,深怕有損讀書人的尊嚴。
「什麼叫做『中華民國在台灣』?那根本就沒有把我們算進去!我們是『中華民國在波士頓』!」。
我們苦口婆心的向他解釋族群融合過的新台灣人定義,他還是從不承認他是台灣人-「我的父親是湖南人!母親是廣東人,所以我是湖南人,加州有一個『台僑中心』根本是命名錯誤,把我們完全排除在外!」
大家只好安慰他:「教授不要生氣,我的阿公的阿公的阿公也是中國大陸人!但我們現在都是以台灣為故鄉的人。」
張教授節儉,穿了又穿還是那一件外表起毛的破夾克:夾克的口袋撐的好大,因為教授參加Party或到別人家作客,看到好吃的東西都會像三歲小孩一樣,拼命地往自己口袋偷塞;看起來有一點小器,把「隨手做環保,資源要回收」的觀念發揮到淋漓盡致,常喜歡收集上一場party剩下的東西,又帶到下一場Pot Luck給大家吃。他喜歡上鏡頭,卻從不自己準備相機: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美女願意和我單獨合照,擺好pose,想要寄張照片回台灣炫耀一番,但照片洗出來才發現教授也在裡面,他表情得意的躲在後面角落,指頭擺出V字,然後露出詭異的笑容,笑得竟比我還燦爛奪目。害我往後和漂亮「美眉」照相,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教授而東張西望一番,深怕教授又在一旁「插花」,壞了我的好事。女孩子們更怕和教授站在一起照相﹐因為他總會在鏡頭按下去的那一剎那﹐手拿出來搭在妳的肩上﹐讓妳氣的翹鬍子瞪眼﹐深怕照片傳出去了百口莫辯﹐尤其教授又喜歡把他的那種「得意照片」放在他的Homepage上﹐讓這張照片在全世界「奇文共欣賞」。
我們想想,張教授大概是太寂寞了,需要找個終身的伴侶。於是,我們明察暗訪,幫他找到不錯的對象,女方也是台灣來的留美博士,端莊賢淑,四十歲還待字閨中。把他們湊合起來好了,教授剛開始也沒反對之意,我們就在一個大的Party上請女方一起來玩玩。看喜歡就繼續交往,一切看他們的造化。看不對眼,「買賣不成仁義在」,反正同處異鄉,大家交個朋友也不錯。女方很慎重的來參加這個Party,父母同來,還做了美味的台灣小菜來給我們加菜。沒想到張教授只瞄了人家一眼,全場就再也不理人家,目光兀自又在四處搜尋,尋找美麗年輕的獵物。這次我們實在是被他惹火了,從此決定讓他自生自滅。
早已習慣回到家裡,打開答錄機:「Hello,My friend,This is Professor Chang..」,張教授不知又要向我探聽哪一種情報。暸解他的遭遇,搞清楚他的個性之後,當波士頓新來的女孩們又在我細說教授的電話「居家關懷」,或是他又在打電話找漂亮「美眉」訴說那他說不完的苦﹐我總是笑著對他們說:「沒關係,張教授煩雖煩,但還是有中國傳統讀書人的風骨,他比起其他真會「咬人」的登徒子,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隻「花蒼蠅」,雖在妳身旁飛來飛去揮不去,但也不會去螫到妳,誰叫你要自己把名字留在教授的芳名錄上!」
是的,有了張教授的芳名錄,波士頓的留學生活才顯得生動有趣,多彩多姿。
第一次見到張教授,在哈佛舉辦的農曆新年晚會上。我和一群在台灣就熟識的波士頓大學女孩們坐在同一桌。我看張教授先是有一點鬼頭鬼腦的端著菜,在我們旁邊晃來晃去,然後就很紳士的問著已經滿桌的我們:「我可以和你們坐在一起嗎?」。身在異鄉,看到說國語的長輩,又不知是何方神聖,豈有拒絕的道理!大夥硬是讓這位白髮蒼蒼的教授湊了進來。「掰」的正興的話題突然加進了這位不速之客,大家正為如何轉變話題而傷腦筋的有點尷尬,沒想到教授就興沖沖的自我介紹起來。他東說電腦,西提MIT,又是X校專業學會的指導教授、Y校校方的學生顧問,把我們唬得一愣一愣的。然後一下從貝多芬的交響樂,一下又跳到唐詩宋詞,飯還沒吃完,就已經讓所有女孩在他的記事簿留下姓名、地址、電話還有e-mail。
我的第一印象是對他有點感冒,倒不是因為他獨漏我的姓名電話而吃醋,而是發現他在長輩對晚輩的細細關懷與諄諄教誨之間,同時刻意在年輕女孩前展露出的浪漫與唯美,實在是有點不搭調,好像穿著拖鞋跳探戈,身著西裝打太極。後來幾個女孩花容失色的對我說:「上次那個張教授好奇怪啊!有事沒事就打電話給我,東扯西扯的.....」;「教授打電話給我,叫我趕快打開收音機,說FM102.5的音樂好好聽啊!!??」;「教授又傳真了一堆『無病呻吟』的文章給我看,叫我幫他指正一下,說要投稿到雜誌社.....」。
我開始對張教授感到興趣。來到美國,看到學校的教授是很可憐的,付出的心血精力與薪資所得實在不成比例,又沒有股票紅利可以拿,整天昏天暗地的關在研究室做實驗,年輕的教授要拼升等-助理教授怕拿不到Tenure被解聘,好不容易年紀四十才熬到一個副教授,又有一個正教授的關卡橫在前面。像我在MIT的兩個指導教授,一男一女,年紀沒多大,三十出頭,日夜做學問,做的全都離了婚。而這個教授就有點與眾不同,有華人學生的Party不但前來光顧指導一番,還看他隨時拿出芳名錄「造冊」,原來現場指導完畢,回家還有電話做「居家關懷」。
新英格蘭美麗的夏天,躺在麻塞諸塞州西邊的Tangowood綠油油草地上聽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奏,是一種台灣所沒有的廉價又奢侈的享受。張教授又和我們同行,他拿著他在刊物上的作品影印,在野餐時送給隨行的漂亮小姐們,再來吟詩作賦一番,當然又沒有我們男生的份。教授的特質就是看到漂亮「眉眉」就興奮的口沫橫飛,見一個愛一個,對旁人視若無睹。他會想盡辦法先靠近獵物,然後尋找任何漂亮「美眉」落單的時候趁虛而入。等到他像鯊魚一樣把獵物團團圍住,接著便散發出與他外表舉止有點不搭調的羅曼蒂克,東談古典音樂,西談莎士比亞-我終於摸清楚教授的求愛三部曲。只可惜教授少念了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民國六十年次以後出生的新新人類,可能談談劉德華、張學友來的比較有效。
我終於忍不著,想要探探張教授的底細-年過半百,寡人獨居,想必八成有點心理問題!直到我看到他年老體衰、白髮蒼蒼的父親,坐著越洋飛機前來看他,教授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好色之徒,變成慈父膝下的一個小頑童。
張教授,其實他的遭遇是頗令人同情的。台灣眷村的外省家庭,從小全家就以「消滅萬惡共匪」為職志。家中兄長一一從軍,竟然都壯志未酬身先死,眼看共匪一個都還沒遇到過,自己全家就已經快先被「消滅」,只好快快改變志向,棄武從文。家裡好不容易栽培他到台灣著名的大學畢業,娶了校花赴美留學。在寒窗苦讀數年後,終於拿了博士學位,任職波士頓全球知名的通訊公司,並且生兒育女,總算可以好好讓父母好好地含飴弄孫,安享餘年。可是教授萬萬沒想到,從哪裡站起來的,竟然就從哪裡再跌下去。
張教授其實也有點自作自受!平常喜歡寫一些風花雪月的文章,看到自己的文章和照片登在報上,教授渾身就充滿著知識分子的自信與使命感。就這樣,教授白天坐在實驗室埋頭苦幹,立志要做中國的牛頓和愛迪生;學生放學離開後,他把研究室的門一關,又一下變成杜甫、李白;他白天志在諾貝爾物理獎,太陽下山後又彷彿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文豪;好不容易熬到七晚八晚回家,就寢時躺在床上又開始憂國憂民,恨不得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快快的解決海峽兩岸問題。至於嬌妻和小孩嘛,這種兒女私情,哪比得上國家民族大義!可惜教授沒有讀通「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先後順序,他的家庭,漸漸的亮起了紅燈。
波士頓是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張教授在自我寫作陶醉之餘,也不忘在社交場合結識一些名作家,一起煮酒論劍一番,有一次,他瞧見了一位名作家,這位作家的文章和「先總統蔣公」的「生命之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那篇文章,都是從前在學校教科書中的必讀文選。張教授想,如能和他結為好友,對他的寫作生涯必然有一番助益!教授於是很高興的去認識這位年紀當他老爸都不為過的名作家,希望與他結為莫逆。張教授也把他的老婆介紹給他認識,真可謂袒裎相待了。沒想到不到幾個月光景,張教授的老婆就也和這位名作家袒裎相見起來,一起遠走高飛去了。
張教授開始精神崩潰起來。
我開始同情起教授!雖然我不是漂亮「美眉」,但還是試著去和他做做朋友,也好,反正我不是女生,和他沒什麼利害衝突,反而更容易讓他褪去外面那層皮,探索他的內心世界。
張教授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大中國沙文主義情懷,喜歡故作權威,批評台灣時政,但卻又讓我們這些台灣來的留學生無所適從,因為他的擇「善」固執和他的學術專業邏輯完全不能相容,還好他已在美國安身立命,否則不知道他在台灣怎麼混下去。和幾個大陸學生談起教授,沒想到他們的反應和我別無二致:「如果他在大陸,一隻嘴巴搞不清楚狀況,就在那邊嘰咕嘰咕,一定早就被共產黨整死。」至此,我才了解到張教授其實是反應出另一種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平時鑽研學問,不食人間煙火,偶而有經世致民之志,卻又找不到著力點,只好淪為清談,談到激動處,猛捶胸脯,仰天長嘯一番,一吐心中的怨氣與無奈。一旦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一只枯木,便視之如寶樹-今天是中南海的座上賓,和江主席一起吃飯,談談祖國統一大業;明天機會一到,又要到台北和李總統握手合照,建言中華民國的生存之道。
和張教授熟起來,發現他有點像是阿Q,好面子又好辯,得理不饒人﹐沒理也要咄咄逼人。有時看他越「掰」越離譜,想尊重長輩,就找個台階給他下,他還視若無睹,深怕有損讀書人的尊嚴。
「什麼叫做『中華民國在台灣』?那根本就沒有把我們算進去!我們是『中華民國在波士頓』!」。
我們苦口婆心的向他解釋族群融合過的新台灣人定義,他還是從不承認他是台灣人-「我的父親是湖南人!母親是廣東人,所以我是湖南人,加州有一個『台僑中心』根本是命名錯誤,把我們完全排除在外!」
大家只好安慰他:「教授不要生氣,我的阿公的阿公的阿公也是中國大陸人!但我們現在都是以台灣為故鄉的人。」
張教授節儉,穿了又穿還是那一件外表起毛的破夾克:夾克的口袋撐的好大,因為教授參加Party或到別人家作客,看到好吃的東西都會像三歲小孩一樣,拼命地往自己口袋偷塞;看起來有一點小器,把「隨手做環保,資源要回收」的觀念發揮到淋漓盡致,常喜歡收集上一場party剩下的東西,又帶到下一場Pot Luck給大家吃。他喜歡上鏡頭,卻從不自己準備相機: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美女願意和我單獨合照,擺好pose,想要寄張照片回台灣炫耀一番,但照片洗出來才發現教授也在裡面,他表情得意的躲在後面角落,指頭擺出V字,然後露出詭異的笑容,笑得竟比我還燦爛奪目。害我往後和漂亮「美眉」照相,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教授而東張西望一番,深怕教授又在一旁「插花」,壞了我的好事。女孩子們更怕和教授站在一起照相﹐因為他總會在鏡頭按下去的那一剎那﹐手拿出來搭在妳的肩上﹐讓妳氣的翹鬍子瞪眼﹐深怕照片傳出去了百口莫辯﹐尤其教授又喜歡把他的那種「得意照片」放在他的Homepage上﹐讓這張照片在全世界「奇文共欣賞」。
我們想想,張教授大概是太寂寞了,需要找個終身的伴侶。於是,我們明察暗訪,幫他找到不錯的對象,女方也是台灣來的留美博士,端莊賢淑,四十歲還待字閨中。把他們湊合起來好了,教授剛開始也沒反對之意,我們就在一個大的Party上請女方一起來玩玩。看喜歡就繼續交往,一切看他們的造化。看不對眼,「買賣不成仁義在」,反正同處異鄉,大家交個朋友也不錯。女方很慎重的來參加這個Party,父母同來,還做了美味的台灣小菜來給我們加菜。沒想到張教授只瞄了人家一眼,全場就再也不理人家,目光兀自又在四處搜尋,尋找美麗年輕的獵物。這次我們實在是被他惹火了,從此決定讓他自生自滅。
早已習慣回到家裡,打開答錄機:「Hello,My friend,This is Professor Chang..」,張教授不知又要向我探聽哪一種情報。暸解他的遭遇,搞清楚他的個性之後,當波士頓新來的女孩們又在我細說教授的電話「居家關懷」,或是他又在打電話找漂亮「美眉」訴說那他說不完的苦﹐我總是笑著對他們說:「沒關係,張教授煩雖煩,但還是有中國傳統讀書人的風骨,他比起其他真會「咬人」的登徒子,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隻「花蒼蠅」,雖在妳身旁飛來飛去揮不去,但也不會去螫到妳,誰叫你要自己把名字留在教授的芳名錄上!」
是的,有了張教授的芳名錄,波士頓的留學生活才顯得生動有趣,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