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09:26:10RoundHigh 容海國際投顧

〈美股盤後〉標普降評重挫銀行股 輝達落水 道瓊收黑近175點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2023/08/23 04:46

〈美股盤後〉標普降評重挫銀行股 輝達落水 道瓊收黑近175點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2023/08/23 04:46
標普降評重挫銀行股 輝達落水 道瓊收黑近175點 (圖:shutterstock)標普降評重挫銀行股 輝達落水 道瓊收黑近175點 (圖:shutterstock)

投資人擔憂利率前景,同時等待最新的經濟數據,美股主指週二 (22 日) 多收黑,美債殖利率曲線趨平。

7 月份的成屋銷售報告繼續顯示待售房屋供應不足,房地產類股強勢上升,不過,自標普調降多家美國地區銀行評級後,銀行股受挫,迪克體育用品 (Dick"s Sporting Goods) 和梅西百貨謹慎看待全年獲利,零售股也表現不佳。輝達開盤後一度創下每股 481.74 美元新高,但隨後便落水收跌逾 2.7%。

道瓊週二收黑近 175 點,那指微幅收紅 0.06%,標普走低 0.28%,費半挫跌近 1%。

政經消息,銀行股逆風不斷,自信評機構穆迪 (Moody"s) 調降美國 10 家銀行信用評等後,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週一調降 5 家 美國地區銀行的信用評等,並且表示籌資風險與獲利疲弱將考驗銀行業的信用實力。

這五間銀行分別是 KeyCorp (KEY-US)、Comerica Inc. (CMA-US)、Valley National Bancorp (VLY-US)、UMB 金融公司 (UMBF-US) 和聯合銀行公司 (ASB-US) 。

全球央行年會將於 24 日起登場,外界聚焦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週五發表的演說,分析師預測鮑爾將「鷹中帶鴿」,一方面維持鷹派基調,一方面暗示緊縮週期將告終,同時試圖安撫債市。

里奇蒙聯準銀行總裁巴爾金 (Thomas Barkin) 週二表示,相關數據反映經濟有再加速徵兆,通膨可能保持高位,進一步升息有其必要性,聯準會需要捍衞 2% 的通膨目標,才可以確保聯準會信譽不會受損。

聯準會週二發布的 7 月貼現利率會議紀要顯示,美國 12 家地區聯準銀行董事會中,亞特蘭大和紐約聯準銀行尋求維持貼現利率不變,其他聯準銀行決定升息 1 碼。

此外,金磚國家 (BRICS) 峰會於 22 至 24 日南非召開,巴西總統魯拉 (Luiz Inácio da Silva) 指出,金磚國家只希望把金磚國家建立為一個多邊機構,而不是排他的國家俱樂部,他們將促進新興國家以本國貨幣交易,而非要去美元化。

美中關係日益複雜之際,美國商務部週二在《聯邦公報》將一些中國實體從「未經核實清單」 (Unverified List) 清單中排除,其中包括化學公司和鋰電池材料製造商光華科技 (002741-CN) 和傳感器製造商高華科技 (688539-CN)。

此外,中國商務部週二證實,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Gina Raimondo) 應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邀請,將在下週 (27 日至 30 日) 訪中,雷蒙多能否緩和兩大國關係備受市場矚目。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二宣布,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將於 24 日將「核處理水」排放入海,日本政府強調排放核污染水安全無虞。國際原子能總署 7 月也對此計畫大開綠燈,日方此舉引發多個鄰國反彈。

南韓質疑國際原子能總署報告不公正,中國抨擊日方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風險,此舉極端自私極不負責任。

香港和澳門斥責日方作為,宣布自 24 日起禁止進口來自東京、福島、千葉、櫪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埼玉等 10 個都縣的鮮活食品、肉類製品,以及蔬果、奶蛋乳製品等產品。

美股週二 (22 日) 四大指數表現:
  •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174.86 點,或 0.51%,收 34,288.83 點。
  •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8.28 點,或 0.06%,收 13,505.87 點。
  •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12.22 點,或 0.28%,收 4,387.55 點。
  •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33.05 點,或 0.93%,收 3,527.69 點。
標普 11 大板塊有 7 大板塊收黑,金融、能源和必需消費品領跌。(圖片:finviz)標普 11 大板塊有 7 大板塊收黑,金融、能源和必需消費品領跌。(圖片:finviz)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漲跌不一。亞馬遜 (AMZN-US) 跌 0.32%;Meta (META-US) 跌 0.79%;蘋果 (AAPL-US) 漲 0.79%;Alphabet (GOOGL-US) 漲 0.55%;微軟 (MSFT-US) 上漲 0.18%。

道瓊成分股多收黑。Merck (MRK-US) 下跌 2.2%;Nike (NKE-US) 下跌 1.36%;摩根大通  (JPM-US) 下跌 2.07%;安進 (AMGN-US) 下跌 1.18%;波音 (BA-US) 上漲 1.25%。

費半成分股以輝達領跌。輝達 (NVDA-US) 下跌 2.77%;美光 (MU-US) 跌 0.86%;高通 (QCOM-US) 下跌 1.09%;應用材料 (AMAT-US) 跌 0.62%;AMD (AMD-US) 下跌 2.37%;德儀 (TXN-US) 下跌 0.50%。

台股 ADR 普遍疲軟。台積電 ADR (TSM-US) 跌 0.35%;日月光 ADR (ASX-US) 跌 0.80%;聯電 ADR (UMC-US) 下跌 1.46%;中華電信 ADR (CHT-US) 跌 0.11%。

企業新聞 

梅西百貨 (M-US) 血崩 14.02% 至每股 12.66 美元。梅西百貨盤前公布 2023 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儘管營收和獲利均超過市場預期,但受清倉降價影響,該公司上季毛利率下滑。

美國家居零售巨頭勞氏 (LOW-US) 攀升 3.75% 至每股 225.74 美元。勞氏第二季毛利潤下滑幅度低於預期,同時勞氏維持全年財務預測不變,因其線上銷售增長消弭非必需品需求下滑的影響。

輝達 (NVDA-US) 週二開高走低,開盤一度躍升歷史新高 481.87 點,隨後變一路溜滑梯般快速下滑,收盤下滑 2.77% 至每股 456.68 美元。

越南電動車製造商 VinFast (VFS-US) 週二瘋狂飆升,盤中因波動性過大而出現首次熔斷,收漲約 109% 至每股 36.72 美元,市值來到 1671.20 億美元,超越保時捷,成為全球市值第三的上市汽車股,僅次於特斯拉 (TSLA-US) 和日本豐田汽車。

由於 VinFast 在發行的 23 億股股票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供交易,因此產生供需問題,牽動股價巨幅波動。分析師警告,VinFast 巨大收益對投資人來說就像蜜蜂之於花蜜,在錯失恐懼症 (FOMO) 的情況下投資人深怕錯過,但盲目買股並非是益事。

特斯拉 (TSLA-US) 揚升 0.83% 至每股 233.19 美元。特斯拉新款 Model 3 將於 9 月底開始集中交車。而為了保證產能供應,原已停擺的上海廠電池 1 期產線,也計劃於 9 月重新恢復生產。

蘋果 (AAPL-US) 收高 0.79% 至每股 177.23 美元。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傳出可能要延至 10/6~13 日出貨,主因是 Sony 可能無法如期在 9 月為頂規版本 iPhone 15 Pro Max 提供影像感測器,導致出貨延後 3 週至 4 週。

中國科技巨擘百度 ADR (BIDU-US) 收紅 2.75% 至每股 128.36 美元。百度週二盤前公布第二季財報,受惠廣告業務的強勁成長,該季營收創一年多來最大增幅且淨利增逾四成,加入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重新實現營運成長行列。此前中國政府放寬對科技公司的打壓,試圖提振步履蹣跚的經濟

嘉信理財 (SCHW-US) 週二挫跌近 5% 至每股 56.46 美元,跌至一個月低位,此前這家美國券商週一宣布裁員計畫並關閉或縮小部分公司辦事處規模,以節省約 5 億美元。

IBM (IBM-US) 收黑 0.56% 至每股 141.49 美元。 IBM 宣布出售氣象業務 The Weather Company 予私募股權公司 Francisco Partners,但並未公開交易價格。

數據方面
  • 美國 7 月成屋銷售戶數年化 407 萬戶,預期 415 萬戶,前值 416 萬戶。
  • 美國 7 月成屋銷售月減 2.2%,預期月減 0.2%,前值月減 3.3%
  • 美國 8 月里奇蒙 Fed 製造業指數為負 7,預期負 7,前值負 9
華爾街分析

正值華爾街關注債市之際,10 年期美債殖利率週一觸及 2007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週二小幅回落至 4.33%。

滙豐策略師 Kettner 認為,美債供應過剩和全球央行年會等因素,可能很容易導致出現廣泛性拋售,因此現在不是逢低買入美股的好時機。

LPL Financial 首席技術策略師 Adam Turnquist 表示:「市場目前有點搖擺不定,因為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徘徊在 10 月份高點附近。我們正在關注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的正式突破,若該殖利率開始走高,這肯定是股市可能進一步回落的警訊。」

Turnquist 表示:「我並不看空股市,但市場正處於牛市的回調階段。工業板塊是我的選股首選。」

Crossmark Global Investments 分析師 Victoria Fernandez 同樣預計市場將持續回落,她表示:「這將受到美債殖利率攀升和消費者更加謹慎的影響。投資人將看到更高殖利率帶來的衝擊,本輪財報季已接近尾聲,積極的總經情況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這只是告訴聯準會,金融環境還不夠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