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阪和談」的鐘擺效應
中美「大阪和談」的鐘擺效應
大阪習川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雙方喊停止戰,重回談判桌。圖:美聯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一如各界預期,利用大阪G20峰會的場域,重新走回談判桌,暫停劍拔弩張的叫囂,繼續審視在五月初被喊停的貿易協定。大阪習川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雙方在懸崖邊緣喊停止戰,重回談判桌。
中美雙方的貿易、科技、金融戰爭,維持「戰而不破」的主旋律,證明不論習近平或者川普,縱使面對國內極為複雜的政治情勢,內部主戰鷹派叫陣聲浪超越鴿派,兩位領導人仍然牢牢掌握大局,雙方都沒有跨越戰爭紅線的衝動,也都能維持內部鷹派與鴿派的平衡,中美兩國的對決看似驚心動魄,本質上卻在一定的區間內鐘擺擺盪,雙方在限定的小戰場內謀取最大的利益,叫囂聲浪大於實質對戰。
習川大阪峰會並沒有解決貿易協議草案爭議,而且,談判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公布。大陸方面由官媒《新華社》出面,發出不到百字的新聞稿,強調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稅,中美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而美方則是川普在隨後的國際記者會中,藉由回答問題透露的單方面訊息,也就是說,大阪習川會傳達了各界最關心的「停火共識」之外,尚未處理實質內容。
我們梳理各方紛雜的訊息,可以得到的具體內容如下,第一,中美雙方達成停火共識,根據中方媒體的報導,停戰期間可能有六個月的時間,雙方談判代表在前一回總共十一輪的會談基礎上,繼續琢磨;第二,美方在停戰期間內不對中國貨品加徵新關稅;第三,中方同意增加採購金額不詳的美國農產品;第四,華為得以繼續採購美國高科技產品,至於是否解除對華為的科技禁令,則仍待談判。
至於大陸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在大阪峰會後公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負面清單條目由48條減至40條。同時還發佈「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負面條目由45條減至37條,具體開放外資進入船舶代理、城市燃氣、電影院、演出經紀機構、增值電信、油氣勘探開發等,實際上開放對象涵蓋歐美日等所有外國企業,而且城市燃氣、演出經紀等行業也有非常高的國內行政管制門檻,開放當然是好事,卻與習川會和談關係不大。
大阪峰會落幕後的持續發展,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掌握。第一,此次的G20峰會最大的歷史意義,就是中美G2主導一切,中美對決成為全球政治經濟折衝最重要的主軸。大阪峰會雖然有20國的國家領袖與會,外加歐盟主席、IMF總裁、聯合國秘書長等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但是會議的焦點都在中美兩國領袖身上,發球權也在習川二人。G20峰會實質上的影響力,已經超越聯合國,成為主導全球議題的最重要場域,而在這個場域,G2又將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其他大國領袖邊緣化。WTO在過去三十年打造出「世界是平的」、多邊談判、多國分享發言權的平台,如今G20發展已經轉軌進入G2對決的新時代,至於這樣發展的利弊,我們並無法置喙,趨勢也難以扭轉,只能設法因應。
第二,川普不斷叫囂的3,25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已經壽終正寢。如果光是針對華為一家科技公司的禁售令,就會引發美國企業「不高興」,迫使川普解除對華為的禁令,那麼囊括所有汽車製造業、服飾、民生消費、以及3C產品的3,25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更不可能加徵懲罰性關稅了。
本報歷次社論針對這個懲罰性關稅,一直清楚判斷是絕無可行性,甚至更早一批的2,000億美元貨品清單,實質上也沒有全面徵收25%關稅的可能,中國要求川普「停止所有中國貨品的懲罰性關稅」,根本是幫川普解套。懲罰性關稅是川普拿了一枝沒有殺傷力的空氣槍,試圖空手套白狼,換取中方的利益。而這個伎倆已經在大阪峰會後正式告終。
第三,美國改變全球供應鏈的事實已經造成,大陸本身存在地價高漲、租金上揚、勞工短缺、忠誠度低、且薪資成本昂貴等結構性的問題,製造業廠商向東南亞、印度、甚至墨西哥疏散的趨勢早已形成,過去十三個月的川普貿易戰,加速了供應鏈分散的速度,而且,品牌廠商必須對沖G2對決的風險,供應鏈分散已經是全球廠商的共識,不會因為大阪峰會的結果而改變。
第四,習近平團隊打了一場攻守兼備的勝仗,不只順利化解川普的威脅,藉由不畏衝突的談判策略,再次換得了半年的停戰協議,而且成功守穩股市、匯率,化解海外勢力藉由香港打擊中國的威脅。大陸內部情勢因此進一步獲得鞏固,將能順利迎接八月的北戴河會議,以及十月的建國七十周年大慶。
大陸穩定的經濟與政治情勢,是台灣最大的保障,而懲罰性關稅的威脅解除,更是台灣廠商的重大利多,台灣廠商應該抓住這樣的窗口,仔細評估全球供應鏈分散佈局的利弊得失,積極為下一個十年的發展做好轉型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中美大國博弈,戰而不破的主旋律,給台灣政府最大的警惕,就是不能只押單邊,必須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與彈性,才能趨吉避凶,長命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