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習是多元化且是長久大計
選定中山北路上某一家知名大飯店的西餐用餐。
與會的有公司的同仁與股東。
餐後酒足飯飽之餘,就開始閒聊了。
席間某位股東也有帶著初上國中的兒子前往。
媽媽也就跟對方聊聊兒女的教育經。
這位先生一開口就是兒子從小學習英文,
而且還強調小孩是學習正統的英國的英文,
而不是美式英文。
然後接著又說台灣學英文的環境還是不夠好啊...
之前外派去上海工作時,小孩還特地送上海的某明星雙語學校就讀...
搞不懂台灣的學校,國文、歷史、地理、公民這些科目花這麼多節數上這些幹嘛?
出去又用不到!
我聽了只是微笑笑過...
話鋒一轉,轉去香港的教育環境去了(與會的另一位股東是香港人)
約莫過了10分鐘後,
我就說我來說個笑話聽聽吧~
剛剛下午我朋友才用MSN問我個問題,
問題爆笑到讓我傻眼,
我朋友竟然問我:中國大陸的首都在哪裡?
我回說:不是北京嘛?
我朋友:我一直以為是上海耶!
我:上海是經貿重鎮...不是首都啦!
席間笑聲即傳出。
我笑笑著補充說:唉優~上海實在太繁華了,怪不得我朋友會誤會~
童言無忌,
我不會下地獄!
學習應該是多元化的,
語言固然重要,它是我們與全球搭起橋樑的工具。
但是我想這並不代表就可以因此而不去學習其他的課目,或者是說不重要而隨便念念。
國文是精進你的文化涵養和用字遣詞,還有瞭解中華文化很重要的一個科目。
地理是開闊你對這個世界的眼界,還有更瞭解與我們一起生活的環境。
歷史是去看到以前的人生活各方面的紀錄,熟悉古老事物,你才能在裡面發現新的格局。
公民絕對更該去讀,現在是民主的群體社會,每一個人都是公民,
你更該瞭解與你生活息息相關的每一件事。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沒有去唸過,我想你再怎麼考第一名也沒有甚麼了不起。
數學、理化第一名,
會計算方法,有耐心反覆練習,
誰都可以是第一名!
但是國文的文學涵養是要靠時間去累積的,
沒有捷徑可以走,
就是要多看多翻去理解它。
而地理的世界觀你必須要五大洲一個個去瞭解,
包括它們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人文...
然後你才有可能融會貫通。
而只要知道當地的相對地理位置和地形,
你就可以推敲出當地的氣候...!
沒去過歐洲但是你清楚歐洲的種種,
等以後有機會可以前往時,唸過的東西就擺在你的眼前,
與你腦子裡的記憶連結時,你又會發現更多!
其他人去也許都只是在走馬看花,
但是你知道的更多時那個知識的寶藏就是你的,誰也帶不走!
接著,歷史如果可以去念世界歷史那是最棒的,
沒辦法的話就請你先看中國的,再看西方的,之後在一起對照!
中國文化有4000多年的文明,
這麼浩瀚的文明還是我們自己民族的,
不該去好好瞭解嘛?
歷史唸過一遍後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體認!
熟悉古人的事物,你才有可能開創新的格局出來!
最後,公民人人都該念,
應該瞭解自己再這個現代的民主群體生活社會,
身為國家公民該有的權利與義務。
(記得,沒有誰是社會邊緣人,而是你把你自己「社會邊緣化」了!)
最後橫批一句話:
沒知識也要有常識,
沒常識請多看書!
PS。內心所感:
台灣社會普遍還是有學科、學歷迷思,
有人說已經減少了,但是其實根本沒有!!
教改改的亂七八糟的情況下,家長們只會更會扒著舊制不放,
因為不確定的因素下,只好扒著絕對不會有問題的舊制不放!
(反正上高中就可以上大學!所以一定要去念高中!...等等)
我是學校的公差團隊,常常都要第一線去面對國三學測的學生們,
問他們想要念甚麼學校,常常聽到的回答都是:
我爸爸媽媽要我去念高中.
我想念甚麼甚麼....可是我爸爸媽媽不準我去念,說以後沒出路...
我不知道耶~先隨便考考看囉!
也許各位覺得這邊還只是15歲的小朋友,
還不要這麼早決定未來。
OK,但是現在連大學都要大一不分系只分學院招生,
這樣不誇張嘛?!
都已經18了,還無法決定自己該念甚麼!
而且大一你浪費了一年搞了不分系,學生的專業素養勢必又被受到衝擊!
我們的社會不是罵很久了「大學生專業能力素養不夠嘛?」
這樣的作法只會造成問題更嚴重!!
應該回頭去檢討高中階段的「生涯規劃輔導」課程,
是否落實不佳,造成學生選填志願時都無法有一個明確的性向規劃!
教育是國家的長久大計,不是執政者朝三暮四的隨心所欲的更改!
我們不需要講錯話還要硬掰的部長,
杜正勝,您還是盡早下台吧!
小朋友,多唸點歷史吧,這些事都是反覆發生的,只是主角不同,以下給你們參考一下吧~
1966年開始,中國發起了”去中國化”運動,破四舊,批孔揚秦的文化大革命沸沸揚揚,鼓吹”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把中國傳統的文化要全部丟棄。當時的紅衛兵,自認為是繼往開來,獨一無二的大人物。既然造反有理,年輕人就先造父母的反,先革老師的命。
1966年,在台灣的蔣介石,”逢共必反”的意識形態之下,老共搞”文化大革命”,台灣就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你批孔,我就揚孔,年年928的祭孔大典是台灣的重頭戲,傳統文化被提昇到國家興亡的地位,”文化反攻”取代”實質反攻”,變成了精神指標。只是,所有人都料不到,第一個反攻大陸的竟然是當時被稱為”靡靡之音”的鄧麗君流行音樂!命運真是有趣。
2000年開始,台灣掀起統獨革命,在”逢共必反”的意識形態之下,”去中國化”運動震天嗄響的展開,”台灣人”意識高漲到可以驅美打中,隻手撐天,擋住”全球化”的浪潮。
2004年,回頭看一看六十年代出生在台灣或中國的人,他們那時都還是小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也不知該如何立志,國家給什麼就吸收什麼。當時兩岸的文化競爭結果是什麼?中國的”去中國化”文革產生了一大堆勇於私鬥,不懂合作的文盲,在九十年代就全部被淘汰殆盡了。台灣呢,卻誕生了諸如林百里(他是僑生)、施振榮、溫世仁、施崇棠等文化內涵深厚,溫文儒雅,白手起家的企業鉅子,除了賺錢,也背負了許多的社會與道德責任,在利潤與公益中取得平衡。
現在不又是這樣的狀況呢?苦的是台灣整體競爭力的喪失!這才是有識之士最難過與擔憂的地方。
多多加強自己的競爭力吧,你想想看你父母那個年代2萬多元就可以養活一家人,你現在領4萬多能養活4個人以上的家庭嗎?
年輕人有時候看事情的時候要多充實自己,不用這麼快就來衛道~
韓國的國民所得比我們高,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競爭力不是單用油價就可以衡量的~
而且這位小兄弟可能沒看得懂我文中的意思,所謂
文革在各個朝代都皆有,秦始皇的作為,到了漢朝就變成焚書坑儒,每一個新的朝代的開始都是會玩這種遊戲,兩蔣時代亦同~
我要提的就是,在這樣子的過程中,最怕的是為了
強調自己的正確性,反而造成國力的競爭性下降,
這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
我想你是泛綠的吧,你動不動就提到泛藍搞文革~~
我既不是藍也不是綠,不過我到蠻支持紅的做法,
我想民主是一種訴求,若經不起多元的想法,這
種一言堂的社會又有何謂民主可言~~
而且所謂的文革一直都是當權者才能用的手段,
一段的市井小民那有政治的力量來搞文革呢,這些
只是人民的聲音而已~
別用那種衛道的方式來提而且一開始就說別人是錯的,那只會讓我覺得你的可悲~
因為你不能接受事實的可悲~
多讀點書吧~
我的報台,這是一首批評杜正勝的詩,請多捧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e19918032/3/1293660502/20070824201515/#center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