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16:25:52捐三姑
意識形態如何起作用〈二〉意識形態在自己家裡
三. 意識形態在自己家裡
出現於本地公共媒體之大量關於「意識形態」的用法,相當大的程度上僅只是形容詞,或句法裡的受詞、賓語、身體而不是起著現代國家作用的意識形態,但如同「臺灣」這個巨大的矛盾體,我們卻也很容易發現它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並不是歐美現代國家理論意義上的意識形態作用,而是類似父魂附於哈姆雷特王子身上欲報殺父之仇的群體意志。
由於鬼魂對沒有兇手的兩顆子彈始終耿耿於懷,怨念日深遂以每週一「爆料」開始降乩王子身。沒有證據的乩言脫口而出時必請前朝遺臣與今日明星列位32吋螢幕前,圖喚醒前朝法統與民族大義對本地經濟建設的貢獻,四十餘年來前朝勤奮播下的愛國道德論述逐一出土在經濟強加道德的日光下,群眾的眼前是白花花一片,耳畔日日夜夜響著乩言—誰在乎什麼意識形態的效用,王爺降乩交代有人A了我們的錢,當然四十餘年來通過種種媒介所養成的real Ideology早已以種種流行文化的服裝在電視上以九點黃金時段的摹仿秀,為最新的爆料加以戲劇化的深植在群眾的認知裡。
「意識形態」是如此普遍地深入日常生活話語交談中,人們(特別是那些政黨策略操作者、政治社論撰寫者、記者們)完全錯估了真正的對手,也混淆了不同階級的政策性利益。
研究者或許可以說「臺灣社會的階級意識不成熟」,但「意識形態」的緣故,左派同志們也樂於以誤用的「意識形態」抨擊「台獨」。果真成也「意識形態」敗也「意識形態」,反帝路線鬥爭中「意識形態」竟而反成了當朝府院的錯誤政策、欺騙群眾、操弄政治等標語的同義語,悲哀的不是術語的誤用,而是遮敝「階級差異及其實質利益」誘引群眾捲入含混術語,使群眾誤判意識形態的操弄是一切問題的鵠的而有扛錯了轎的愚弄感,比如以下新聞片段:
類型1:經濟屬性論述
§2007-06-05╱聯合報╱第02版╱焦點╱社論
標題:前門和後院:廈門萬人遊行的三種訊息
從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的管制登陸,以為可藉此維持兩岸的經濟差距,結果證明只是自欺欺人…。中國在向世界開放的大氛圍下,其成長顯然未受台灣資金管制的影響;相對的,台灣原本可以將大陸視為自己的「前門」,借道進出,可惜台灣卻用意識形態的大鎖封死自家出口,反而壓抑了島內企業西進轉型的機會。今天翔鷺的重化投資因環保面臨了遭到拒絕的命運,這其實不只是陳由豪的問題;若政府依舊執迷不悟,我們的高科技產業被五花大綁綑死的生機,恐怕比翔鷺PX廠的投資損失要嚴重千萬倍…
§2007-11-22╱聯合報╱第02版╱焦點╱社論
標題:人才流失是台灣競爭力的致命傷
今天的台灣,腦力外移,白領階級出走,已是不容忽視的現象,其中又以去中國大陸者為多。主要是因為台灣內鬥不止,政客認為「把經濟搞好也不一定選得上」,於是繼續以意識形態鎖國,繼續讓產業萎縮;中青年找不到工作,只好外逃尋生路。
§2007-12-22╱中國時報╱第A2版╱焦點新聞╱社論
標題:政治 終究要回歸治理正軌
李明博勝選所破解的另一個迷思是:打經濟牌真的一點都沒用嗎?…李明博在整個競選過程中,幾乎不碰意識形態的議題,只談如何提振韓國經濟…包括要將韓國經濟成長率提高到七%,要讓國民年平均所得達到四萬美元,更要促使韓國晉升到全球第七大經濟體。這些訴求明顯抓住了當下南韓主流民意的氛圍。相對的執政黨卻還在打北韓牌…南韓人民早已受夠了盧武鉉不斷藉由遷都、反美等意識形態的議題操縱對立…
上列諸條旨在指出,執政黨只搞意識形態,產業經濟因為執政黨只顧著意識形態的操弄而萎縮,既然執政黨意識型態政策鎖國,我們便自己到中。
我們隱約發現真正的意識形態似乎是「執政黨在搞意識形態」,為什麼可以這麼說,首先,這些話語裡明示著「普遍利益」是與執政黨意識形態相反的一端。這些話語具有強烈動員的明示,意在動員群眾支持,鞏固並激發反對黨意識形態(開放三通)。至為關鍵的,「我們」具有同樣的利益,執政黨違背我們的利益,抽象的普遍利益因而強化成「階級感」。
類型2:經濟強加道德暗示論述
§2007-12-25╱經濟日報╱第02版╱財經要聞╱社論
標題:誰像李明博?
台灣目前處境與南韓頗神似,只是更等而下之。論經濟,我們過去更加輝煌,今日也更為狼狽。論政治與意識形態,其搞意識形態到走火入魔,搞族群分裂無所不用其極,搞兩岸矛盾不惜玉石俱焚的瘋狂行徑……我們需要的不是李明博,而是在拚經濟的本事、擺脫政治與意識形態的決心…高瞻遠矚的見識…更甚於李明博…
§2007-12-15╱民眾日報╱第A02版╱焦點新聞
標題:偏執意識形態治國撕裂台灣
台灣政治亂、社會亂、道德亂…究其原因,固不止一端;唯執政者以僵固偏執的意識形態治國,絕對是肇致亂因之一。所謂意識形態或有其信仰理想,唯有更多的激情民粹等因素在內。以意識形態施政治國,是偏執的、僵固的、以職位決定主張,「以屁股決定腦袋」,自不能器宇開闊,宏觀照顧全民…必導致族群對立…。
§2007-09-28╱經濟日報╱第02版╱財經要聞╱社論
標題:食民之祿 所為何事
但此一偏差 ,或無關乎主政者有能、無能,實繫於有如宗教信仰一般的意識形態;只要選民肯定此一意識形態,甘為之傾家蕩產,則經濟之得失,又何足論哉。因而要追究政府效能,就必須從無涉意識形態、更具體客觀的角度觀察。……恰於此時,兩項數據一時並至。其一是國際透明組織每年發布的各國「貪腐印象指數」。貪腐與否,本與意識形態如何,全無瓜葛;有極端左傾的共產政權仍能保持政風清廉者,更有被視為全球資本主義色彩最純粹的國家,在清廉度上名列前茅。民進黨七年前之所以成功達成政權輪替,意識形態並非其主要訴求,打倒貪腐政權才是最強有力的武器。
§2008-01-15╱台灣時報╱第2版╱政治╱社論:台灣時報總編輯/林世英
標題:人民已厭惡意識形態的鬥爭與負面選舉
人民早已厭惡意識形態的對立衝突,作為執政者的責任,本就是要照顧基層百姓的生活,團結不同族群,齊力共同為國打拚,而不是製造社會更大的矛盾。
此次立委選舉已證明台灣人民厭惡走偏鋒的意識形態…負面選舉文宣…
以上所列新聞話語是由阵帶著「懲罰」的道德令式構成,每段落的「意識形態」都等同於「偏執」最後以「被唾棄」作為後果。陕「腐敗」、「貪腐」、「亂」等字眼的配置使「道德感」首先躍出layout。陉這些公共話語提供/提醒「我們」,關於國家興亡的一套道德理論,歷史的榮光、惡的根源、崩毀的過程,這些可見signifer的滑動與其說善邀讀者入文,不如說是以「易於辨識」的符號召喚「淪喪法統」的「歷史感」(四十餘年來通過無孔不入的教育與宣導,所建立的民族精神文法系統)。
類型3:自我反挫的反論述
§2007-06-08╱自由時報╱第A02版╱焦點新聞╱社論
標題:台灣投資人對中國股市危機應有所警惕
吾人斷言中國股市具高風險,並非出於意識形態的歧異,而故意唱衰中國…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香港富豪李嘉誠、李兆基、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分析師謝國忠,甚至中國人民銀行總裁周小川,也都對中國股市的嚴重泡沫化提出警訊。
這則新聞是屬於少數親綠媒體的話語,但反諷的,它必須要撇清自己不是意識形態,遲至2007年,意識形態大抵成為臭不可當的過街鼠,只要話語中帶有反中國的意味就有操弄意識形態的嫌疑。
為什麼這些話語能夠在人心中起作用?當然不是因為杜撰者寫得很有道理或情意動人,更不是國民們具高度的倫理學水平能仔細讀報紙社論(一般而言只有中學生與即將應考者才會被迫細讀背誦社論)。「公共話語」與「國民」的作用關係最少可以從兩個層次聯繫起對主體化效用。
出現於本地公共媒體之大量關於「意識形態」的用法,相當大的程度上僅只是形容詞,或句法裡的受詞、賓語、身體而不是起著現代國家作用的意識形態,但如同「臺灣」這個巨大的矛盾體,我們卻也很容易發現它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並不是歐美現代國家理論意義上的意識形態作用,而是類似父魂附於哈姆雷特王子身上欲報殺父之仇的群體意志。
由於鬼魂對沒有兇手的兩顆子彈始終耿耿於懷,怨念日深遂以每週一「爆料」開始降乩王子身。沒有證據的乩言脫口而出時必請前朝遺臣與今日明星列位32吋螢幕前,圖喚醒前朝法統與民族大義對本地經濟建設的貢獻,四十餘年來前朝勤奮播下的愛國道德論述逐一出土在經濟強加道德的日光下,群眾的眼前是白花花一片,耳畔日日夜夜響著乩言—誰在乎什麼意識形態的效用,王爺降乩交代有人A了我們的錢,當然四十餘年來通過種種媒介所養成的real Ideology早已以種種流行文化的服裝在電視上以九點黃金時段的摹仿秀,為最新的爆料加以戲劇化的深植在群眾的認知裡。
「意識形態」是如此普遍地深入日常生活話語交談中,人們(特別是那些政黨策略操作者、政治社論撰寫者、記者們)完全錯估了真正的對手,也混淆了不同階級的政策性利益。
研究者或許可以說「臺灣社會的階級意識不成熟」,但「意識形態」的緣故,左派同志們也樂於以誤用的「意識形態」抨擊「台獨」。果真成也「意識形態」敗也「意識形態」,反帝路線鬥爭中「意識形態」竟而反成了當朝府院的錯誤政策、欺騙群眾、操弄政治等標語的同義語,悲哀的不是術語的誤用,而是遮敝「階級差異及其實質利益」誘引群眾捲入含混術語,使群眾誤判意識形態的操弄是一切問題的鵠的而有扛錯了轎的愚弄感,比如以下新聞片段:
類型1:經濟屬性論述
§2007-06-05╱聯合報╱第02版╱焦點╱社論
標題:前門和後院:廈門萬人遊行的三種訊息
從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的管制登陸,以為可藉此維持兩岸的經濟差距,結果證明只是自欺欺人…。中國在向世界開放的大氛圍下,其成長顯然未受台灣資金管制的影響;相對的,台灣原本可以將大陸視為自己的「前門」,借道進出,可惜台灣卻用意識形態的大鎖封死自家出口,反而壓抑了島內企業西進轉型的機會。今天翔鷺的重化投資因環保面臨了遭到拒絕的命運,這其實不只是陳由豪的問題;若政府依舊執迷不悟,我們的高科技產業被五花大綁綑死的生機,恐怕比翔鷺PX廠的投資損失要嚴重千萬倍…
§2007-11-22╱聯合報╱第02版╱焦點╱社論
標題:人才流失是台灣競爭力的致命傷
今天的台灣,腦力外移,白領階級出走,已是不容忽視的現象,其中又以去中國大陸者為多。主要是因為台灣內鬥不止,政客認為「把經濟搞好也不一定選得上」,於是繼續以意識形態鎖國,繼續讓產業萎縮;中青年找不到工作,只好外逃尋生路。
§2007-12-22╱中國時報╱第A2版╱焦點新聞╱社論
標題:政治 終究要回歸治理正軌
李明博勝選所破解的另一個迷思是:打經濟牌真的一點都沒用嗎?…李明博在整個競選過程中,幾乎不碰意識形態的議題,只談如何提振韓國經濟…包括要將韓國經濟成長率提高到七%,要讓國民年平均所得達到四萬美元,更要促使韓國晉升到全球第七大經濟體。這些訴求明顯抓住了當下南韓主流民意的氛圍。相對的執政黨卻還在打北韓牌…南韓人民早已受夠了盧武鉉不斷藉由遷都、反美等意識形態的議題操縱對立…
上列諸條旨在指出,執政黨只搞意識形態,產業經濟因為執政黨只顧著意識形態的操弄而萎縮,既然執政黨意識型態政策鎖國,我們便自己到中。
我們隱約發現真正的意識形態似乎是「執政黨在搞意識形態」,為什麼可以這麼說,首先,這些話語裡明示著「普遍利益」是與執政黨意識形態相反的一端。這些話語具有強烈動員的明示,意在動員群眾支持,鞏固並激發反對黨意識形態(開放三通)。至為關鍵的,「我們」具有同樣的利益,執政黨違背我們的利益,抽象的普遍利益因而強化成「階級感」。
類型2:經濟強加道德暗示論述
§2007-12-25╱經濟日報╱第02版╱財經要聞╱社論
標題:誰像李明博?
台灣目前處境與南韓頗神似,只是更等而下之。論經濟,我們過去更加輝煌,今日也更為狼狽。論政治與意識形態,其搞意識形態到走火入魔,搞族群分裂無所不用其極,搞兩岸矛盾不惜玉石俱焚的瘋狂行徑……我們需要的不是李明博,而是在拚經濟的本事、擺脫政治與意識形態的決心…高瞻遠矚的見識…更甚於李明博…
§2007-12-15╱民眾日報╱第A02版╱焦點新聞
標題:偏執意識形態治國撕裂台灣
台灣政治亂、社會亂、道德亂…究其原因,固不止一端;唯執政者以僵固偏執的意識形態治國,絕對是肇致亂因之一。所謂意識形態或有其信仰理想,唯有更多的激情民粹等因素在內。以意識形態施政治國,是偏執的、僵固的、以職位決定主張,「以屁股決定腦袋」,自不能器宇開闊,宏觀照顧全民…必導致族群對立…。
§2007-09-28╱經濟日報╱第02版╱財經要聞╱社論
標題:食民之祿 所為何事
但此一偏差 ,或無關乎主政者有能、無能,實繫於有如宗教信仰一般的意識形態;只要選民肯定此一意識形態,甘為之傾家蕩產,則經濟之得失,又何足論哉。因而要追究政府效能,就必須從無涉意識形態、更具體客觀的角度觀察。……恰於此時,兩項數據一時並至。其一是國際透明組織每年發布的各國「貪腐印象指數」。貪腐與否,本與意識形態如何,全無瓜葛;有極端左傾的共產政權仍能保持政風清廉者,更有被視為全球資本主義色彩最純粹的國家,在清廉度上名列前茅。民進黨七年前之所以成功達成政權輪替,意識形態並非其主要訴求,打倒貪腐政權才是最強有力的武器。
§2008-01-15╱台灣時報╱第2版╱政治╱社論:台灣時報總編輯/林世英
標題:人民已厭惡意識形態的鬥爭與負面選舉
人民早已厭惡意識形態的對立衝突,作為執政者的責任,本就是要照顧基層百姓的生活,團結不同族群,齊力共同為國打拚,而不是製造社會更大的矛盾。
此次立委選舉已證明台灣人民厭惡走偏鋒的意識形態…負面選舉文宣…
以上所列新聞話語是由阵帶著「懲罰」的道德令式構成,每段落的「意識形態」都等同於「偏執」最後以「被唾棄」作為後果。陕「腐敗」、「貪腐」、「亂」等字眼的配置使「道德感」首先躍出layout。陉這些公共話語提供/提醒「我們」,關於國家興亡的一套道德理論,歷史的榮光、惡的根源、崩毀的過程,這些可見signifer的滑動與其說善邀讀者入文,不如說是以「易於辨識」的符號召喚「淪喪法統」的「歷史感」(四十餘年來通過無孔不入的教育與宣導,所建立的民族精神文法系統)。
類型3:自我反挫的反論述
§2007-06-08╱自由時報╱第A02版╱焦點新聞╱社論
標題:台灣投資人對中國股市危機應有所警惕
吾人斷言中國股市具高風險,並非出於意識形態的歧異,而故意唱衰中國…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香港富豪李嘉誠、李兆基、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分析師謝國忠,甚至中國人民銀行總裁周小川,也都對中國股市的嚴重泡沫化提出警訊。
這則新聞是屬於少數親綠媒體的話語,但反諷的,它必須要撇清自己不是意識形態,遲至2007年,意識形態大抵成為臭不可當的過街鼠,只要話語中帶有反中國的意味就有操弄意識形態的嫌疑。
為什麼這些話語能夠在人心中起作用?當然不是因為杜撰者寫得很有道理或情意動人,更不是國民們具高度的倫理學水平能仔細讀報紙社論(一般而言只有中學生與即將應考者才會被迫細讀背誦社論)。「公共話語」與「國民」的作用關係最少可以從兩個層次聯繫起對主體化效用。
Noam.Chomsky很樂意提供一套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觀點供我們剖析以上話語的潛勢運作:一切句子都可以直接分析成不同等級的成分單位…通過這些短語結構與轉換規則又能生成新的句子語法…。關鍵是哪些屬於轉換規則,這裡的轉換規則其實只是兩種道德令式(morality imperatives)的交替,兩種道德令式是指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s)與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一當涉及目的(利益)與手段(獲取方式)則使用假言令式,表述為:若p則q。反之,若行動無涉任何利益也不為任何目的則稱為定言令式 ,定言令式建立於內在善的自律(或無線上綱化),可表述為:我意願p,並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都意願(或不願) p。
在以上羅列的新聞短簡裡,顯然處處可以發現這樣的構句S:要追究政府效能,就必須從無涉意識形態、更具體客觀的角度觀察(V(動詞)+N.P(短語結構))。這些句子的好處是,人們太熟悉了,以至於不需要細看,只要在閱讀明星們的八卦緋聞之餘順便瞄兩眼就知道它所表達的,如同小嬰兒只發出哭聲或小孩只要說狗,他們的照顧者便能了解其孩子所說的句子之完整意思。
短語的素材累積長達四十餘年,本文由教育部找到一份蔣經國總統任期內的行政命令資料,一份標題名為《加強民族精神教育計畫》的行政文件,該文件的發文單位為「教育部」時間是75年8月18日,公文序號為【臺(75)訓字第三于八一六號】:
壹、立案依據
一、國家總動員法。二、七十六年度國家精神動員方案。三、民族精神教育實施方案。
貳、現況分析
一、我復興芏地長期的安定鞏固,這些年來快速高度的經濟展,固然創造了繁榮富裕,安和樂利的社會;但亦因此而引發許多值得憂慮的後遺症。例如善良風俗和傳統道德的式微,社會風氣的奢糜和功利主義的盛行…對精神動員形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現階段我們內外的敵人,正全力向我發動思想攻勢,妄圖先催毀我賴以生存發展的共信共識,共匪、台獨及國內偏激分子三者正想互勾結,進行統戰蠱惑,分化挑撥,動搖我民心士氣,妄圖為其赤化惑巔覆陰謀舖路。無可諱言的,在精神動員上,必須正確評估及有效反制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並策定因應方略,始能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三、政府遷台三十餘年來,對匪鬥爭有經驗的幹部,逐漸因限齡而退休,新的一代對大陸河山,文物民情,欠缺切身之感,對共產制度,共匪暴政,更無切膚之痛…影響所及,對全民精神動員,會有不利的影響。
四、蔣總統國先生說:「處在今天時局艱難的時刻,全國同胞應該發揮憂患意識。」……當前我們復興基地最大的憂患,並不僅是共匪明目張瞻的對我們武力進犯,最可怕的是共匪勺結台獨及少數分歧不法分子,對我們內部進行滲透、分化和顛覆活動。因此當前最要緊的是舉國上下應澈底認識敵人的陰謀與保持高度的警覺,激發舉國一致與敵人誓不兩立的同仇敵愾心與高昂的戰鬥意志…以建立三民義的共同信仰…使我們的思想統一,行動統一…犧牲奉獻奮鬥到底,才是安定﹑進步﹑勝利成功最大保證。
五﹑精神動員工作的推行,是一項持續性的連貫性的工作…今後應在原有的基礎上,更積極的喚起民眾覺醒,加強心理建設,粉碎共匪統戰陰謀,消除政治思想污染……知恥守法,壯大反共愛國的精神志節,期使每一國民從觀念和作為上的實踐革命……並達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神聖使命。
肆﹑年度計畫目標
一﹑因應當前國際變局與革命情勢的發展,繼續加強民族精神教育……並透過教育﹑文化﹑宣導等方式,加強思想作戰,培養倫理道德觀念…知取守法…共同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時代使命奮鬥。
二﹑…繼續加強推展「青少年公民教育」,以培養其反共意識及愛國情操;…繼續加強國際文化交流,以促進國際友人和海外僑胞﹑學人﹑留學生共同堅持反共立場;繼續貫徹國民教育﹑社會教育與部隊教育…。
伍﹑年度計畫要項及實施要領
甲﹑實用性部份
一﹑加強各級學校民族精神教育:
(執行單位:教育部訓委會)
(一)加強思想教育:
1.政府為積極獎助三民主義學術研究,並依預算法第十九條之規定,訂定「三民主義學術研究基金設置保管運用辦法」,成立基金管理委員會,由政府按年編列經費預算,撥入銀行充作基金,利用孳息,每年積極推動辦理三民主義學術研究之闡揚工作。
2.分區舉辦大專院校優秀學生講習會,以加強學生對三民主之認識與實踐,及會議規範之學習訓練,以奠定學生民主法治的生活習慣。
3.加強推展青少年公民教育,使三民主義之倫理﹑民主﹑科學的精神,能在青少年思想中落實生根…。
(二)加強民族精神育:
1.繼續舉辦大專院校文史哲法教授座談會,使文史哲法等有關課程與民族精神教育結合。
5.繼續揭穿共匪和談統戰陰謀,駁斥台獨荒謬言論…鼓舞全民精誠團結…擁護政府不與共匪和談的國策。
6.繼續鼓勵大專院校增設「倫理學」﹑「社會科學導論」、「哲學概論」﹑「中國學術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等課程,以加強中國文化之陶冶,及哲學與社會科學與學之基礎。
捌、附則:……本計畫函報國家精神動員協調會報審定後實施。
昭然若揭。四十餘年來,這套意權力策略通過制度對青少年、大專青年、部隊、社教機構…全民動員推及海外留學生。今天的民進黨或三十二歲以上,對公共論域具有優勢影響力者,都是在這套意識形態裡成長、甚至度過大半人生,一旦他們有機會成為昔日意識形態機的操作者,情勢上、習慣上,他們難以想到,除了意識形態的推動外,還有什麼能使國家成為國家?
前櫫文件第貳部份,不斷強調加強意識形態動員、國家安定、守法道德之間有必然的因果,並提到必需:在原有民族動員基礎上繼續加強才是成長進步的最大保證。今天的國民較為熟悉的字是「經濟」,上文的文件借用Noam.Chomsky的語法轉換原則,我們可以這樣解讀:(符號→表置換)
S句定言令式:【「共匪」→「臺獨或鎖國」】
NP短語形構:【「臺獨」→「意識形態」】
VP述詞形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經濟」】
今天的時代,僅管菜市場的阿尚也知道公式:經濟力等於國力,而這種簡單的公式就是問題關鍵,政論寫手、立法者、官員、小民…都很以為問題就是「意識形態妨礙經濟」,如同前揭文件認為「加強民族精神教育就能促進國家進步成長」兩者根本就是如出一徹的觀念,這種觀念下倘若存在「國民」與「階級」,他們真的能知道自己的階級利益是什麼嗎?經濟只兩個字,人人知道,但若思量「是誰的經濟」則悠關小民利益的政策與政黨主張才會受到檢驗。
關於為什麼這些boring話語能夠在人心中起作用?這個問題的第二層面是外部層級的:話語的效用從不出於內在的條理(就理論系統而言雖與Chomsky假設相反)。
Foucault在這方面頂受惠於“毛思想”啟發甚得撼力,1976年F在法蘭西講座授課時講到:決不從內部、不從決策或企圖的本身了解權力…權力不在那裡,反之權力在種種局部的形式、外在的、延伸的、制度的,而不是有權力者頭腦正想些什麼 …起作用的是展示出來的場景,關鍵是2004年中選會宣佈陳總統當選的瞬間,「群眾權力」與「白賊政府」通過有線與無線電視轉播,通過特寫與片斷的畫面剪輯,人們一次又一次看著「暴料」、「昔日兩蔣時期純樸中散發著歷史榮光」、「偉大的經濟建設使臺灣人富裕,今天你們卻變窮」…話語很少是整句整句如同品嚐極緻美味那樣被吞嚥進肚子裡,最具體最有力的權力,總是在外部的,比前揭文件具效力的而與之搭配,展示出無能政府的樣貌,人們天天在電視、報誌(標題)任何媒體上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與演出,政府無能、百姓窮苦、某人攜子自殺、某人三餐無繼拾荒維生下有小兒女五六對…每天每天多以GIGA.byte為單位,這一切都是一場宏大的展演,是展演不是讀,訊息是透過感受與感染而不是讀,民眾全然明白:民進黨無能只會操弄意識形態…簡明易懂,視覺化與淺閱讀可以避免人們作思辨(思辨是控制不穩定的負效果),達陣效果之奇妙自然不言可喻。
臺灣產業經濟狀況果真崩圮致百姓窮苦生民荼炭,這種印象既是來自感染與感受,則有待思辨分析,但關鍵問題不是台灣經濟狀況的真相,還是一樣的,人們是在這種感染途徑裡喪失「階級意識」或形成「假意識」,以下我們在看看意識形態在大街小巷或百貨公司裡。
在以上羅列的新聞短簡裡,顯然處處可以發現這樣的構句S:要追究政府效能,就必須從無涉意識形態、更具體客觀的角度觀察(V(動詞)+N.P(短語結構))。這些句子的好處是,人們太熟悉了,以至於不需要細看,只要在閱讀明星們的八卦緋聞之餘順便瞄兩眼就知道它所表達的,如同小嬰兒只發出哭聲或小孩只要說狗,他們的照顧者便能了解其孩子所說的句子之完整意思。
短語的素材累積長達四十餘年,本文由教育部找到一份蔣經國總統任期內的行政命令資料,一份標題名為《加強民族精神教育計畫》的行政文件,該文件的發文單位為「教育部」時間是75年8月18日,公文序號為【臺(75)訓字第三于八一六號】:
壹、立案依據
一、國家總動員法。二、七十六年度國家精神動員方案。三、民族精神教育實施方案。
貳、現況分析
一、我復興芏地長期的安定鞏固,這些年來快速高度的經濟展,固然創造了繁榮富裕,安和樂利的社會;但亦因此而引發許多值得憂慮的後遺症。例如善良風俗和傳統道德的式微,社會風氣的奢糜和功利主義的盛行…對精神動員形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現階段我們內外的敵人,正全力向我發動思想攻勢,妄圖先催毀我賴以生存發展的共信共識,共匪、台獨及國內偏激分子三者正想互勾結,進行統戰蠱惑,分化挑撥,動搖我民心士氣,妄圖為其赤化惑巔覆陰謀舖路。無可諱言的,在精神動員上,必須正確評估及有效反制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並策定因應方略,始能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三、政府遷台三十餘年來,對匪鬥爭有經驗的幹部,逐漸因限齡而退休,新的一代對大陸河山,文物民情,欠缺切身之感,對共產制度,共匪暴政,更無切膚之痛…影響所及,對全民精神動員,會有不利的影響。
四、蔣總統國先生說:「處在今天時局艱難的時刻,全國同胞應該發揮憂患意識。」……當前我們復興基地最大的憂患,並不僅是共匪明目張瞻的對我們武力進犯,最可怕的是共匪勺結台獨及少數分歧不法分子,對我們內部進行滲透、分化和顛覆活動。因此當前最要緊的是舉國上下應澈底認識敵人的陰謀與保持高度的警覺,激發舉國一致與敵人誓不兩立的同仇敵愾心與高昂的戰鬥意志…以建立三民義的共同信仰…使我們的思想統一,行動統一…犧牲奉獻奮鬥到底,才是安定﹑進步﹑勝利成功最大保證。
五﹑精神動員工作的推行,是一項持續性的連貫性的工作…今後應在原有的基礎上,更積極的喚起民眾覺醒,加強心理建設,粉碎共匪統戰陰謀,消除政治思想污染……知恥守法,壯大反共愛國的精神志節,期使每一國民從觀念和作為上的實踐革命……並達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神聖使命。
肆﹑年度計畫目標
一﹑因應當前國際變局與革命情勢的發展,繼續加強民族精神教育……並透過教育﹑文化﹑宣導等方式,加強思想作戰,培養倫理道德觀念…知取守法…共同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時代使命奮鬥。
二﹑…繼續加強推展「青少年公民教育」,以培養其反共意識及愛國情操;…繼續加強國際文化交流,以促進國際友人和海外僑胞﹑學人﹑留學生共同堅持反共立場;繼續貫徹國民教育﹑社會教育與部隊教育…。
伍﹑年度計畫要項及實施要領
甲﹑實用性部份
一﹑加強各級學校民族精神教育:
(執行單位:教育部訓委會)
(一)加強思想教育:
1.政府為積極獎助三民主義學術研究,並依預算法第十九條之規定,訂定「三民主義學術研究基金設置保管運用辦法」,成立基金管理委員會,由政府按年編列經費預算,撥入銀行充作基金,利用孳息,每年積極推動辦理三民主義學術研究之闡揚工作。
2.分區舉辦大專院校優秀學生講習會,以加強學生對三民主之認識與實踐,及會議規範之學習訓練,以奠定學生民主法治的生活習慣。
3.加強推展青少年公民教育,使三民主義之倫理﹑民主﹑科學的精神,能在青少年思想中落實生根…。
(二)加強民族精神育:
1.繼續舉辦大專院校文史哲法教授座談會,使文史哲法等有關課程與民族精神教育結合。
5.繼續揭穿共匪和談統戰陰謀,駁斥台獨荒謬言論…鼓舞全民精誠團結…擁護政府不與共匪和談的國策。
6.繼續鼓勵大專院校增設「倫理學」﹑「社會科學導論」、「哲學概論」﹑「中國學術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等課程,以加強中國文化之陶冶,及哲學與社會科學與學之基礎。
捌、附則:……本計畫函報國家精神動員協調會報審定後實施。
昭然若揭。四十餘年來,這套意權力策略通過制度對青少年、大專青年、部隊、社教機構…全民動員推及海外留學生。今天的民進黨或三十二歲以上,對公共論域具有優勢影響力者,都是在這套意識形態裡成長、甚至度過大半人生,一旦他們有機會成為昔日意識形態機的操作者,情勢上、習慣上,他們難以想到,除了意識形態的推動外,還有什麼能使國家成為國家?
前櫫文件第貳部份,不斷強調加強意識形態動員、國家安定、守法道德之間有必然的因果,並提到必需:在原有民族動員基礎上繼續加強才是成長進步的最大保證。今天的國民較為熟悉的字是「經濟」,上文的文件借用Noam.Chomsky的語法轉換原則,我們可以這樣解讀:(符號→表置換)
S句定言令式:【「共匪」→「臺獨或鎖國」】
NP短語形構:【「臺獨」→「意識形態」】
VP述詞形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經濟」】
今天的時代,僅管菜市場的阿尚也知道公式:經濟力等於國力,而這種簡單的公式就是問題關鍵,政論寫手、立法者、官員、小民…都很以為問題就是「意識形態妨礙經濟」,如同前揭文件認為「加強民族精神教育就能促進國家進步成長」兩者根本就是如出一徹的觀念,這種觀念下倘若存在「國民」與「階級」,他們真的能知道自己的階級利益是什麼嗎?經濟只兩個字,人人知道,但若思量「是誰的經濟」則悠關小民利益的政策與政黨主張才會受到檢驗。
關於為什麼這些boring話語能夠在人心中起作用?這個問題的第二層面是外部層級的:話語的效用從不出於內在的條理(就理論系統而言雖與Chomsky假設相反)。
Foucault在這方面頂受惠於“毛思想”啟發甚得撼力,1976年F在法蘭西講座授課時講到:決不從內部、不從決策或企圖的本身了解權力…權力不在那裡,反之權力在種種局部的形式、外在的、延伸的、制度的,而不是有權力者頭腦正想些什麼 …起作用的是展示出來的場景,關鍵是2004年中選會宣佈陳總統當選的瞬間,「群眾權力」與「白賊政府」通過有線與無線電視轉播,通過特寫與片斷的畫面剪輯,人們一次又一次看著「暴料」、「昔日兩蔣時期純樸中散發著歷史榮光」、「偉大的經濟建設使臺灣人富裕,今天你們卻變窮」…話語很少是整句整句如同品嚐極緻美味那樣被吞嚥進肚子裡,最具體最有力的權力,總是在外部的,比前揭文件具效力的而與之搭配,展示出無能政府的樣貌,人們天天在電視、報誌(標題)任何媒體上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與演出,政府無能、百姓窮苦、某人攜子自殺、某人三餐無繼拾荒維生下有小兒女五六對…每天每天多以GIGA.byte為單位,這一切都是一場宏大的展演,是展演不是讀,訊息是透過感受與感染而不是讀,民眾全然明白:民進黨無能只會操弄意識形態…簡明易懂,視覺化與淺閱讀可以避免人們作思辨(思辨是控制不穩定的負效果),達陣效果之奇妙自然不言可喻。
臺灣產業經濟狀況果真崩圮致百姓窮苦生民荼炭,這種印象既是來自感染與感受,則有待思辨分析,但關鍵問題不是台灣經濟狀況的真相,還是一樣的,人們是在這種感染途徑裡喪失「階級意識」或形成「假意識」,以下我們在看看意識形態在大街小巷或百貨公司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