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16:17:51捐三姑
意識形態如何起作用(三)在馬路上或百貨公司裡
四.意識形態在馬路上或百貨公司裡
「參與實現剩餘價值和消費主義中的「人文」訓練勞工階級遞減…農業地位的異質…」Spivak的詭譎用字,所指大抵也符合本地人對臺灣產經環境的感覺印象,奇怪的是,後殖民論述者的描述基調竟也符合本地新自由主義經濟的主導意識型態所綁架之媒體的基調。
有理由相信(根據資訊娛樂日常生活費用調查 ),人們的知識來源多半形成自報紙雜誌閒談八卦(gossip),註五所提供之日常生活費用調查發現資訊娛樂生活費中以書籍雜誌最高,每月834元,其次是行動電話794元,而掛網率也高達99﹪。
人們從何處感到自己所參與或分享的剩餘價值變少了?是一種被召喚的感覺?亦或具體經驗?多少人數因此開始感到貧窮?人們從哪方面判斷民進黨濫或國民黨好?人們經由什麼判斷他們的政治或經濟利益?人們真的知道自己處在什麼局勢中,是經過分析熟慮還是感覺呢?
內需市場不可能擴大的前提下,三大都會區百貨業新增率不退反增,跟據凱絡 媒體市調資料顯示:04年台北市主要百貨業年營收規模800億元、05年960億。感覺與資料分析顯然有落差?
感覺?所謂媒介對生活世界之殖民,現今人們感覺的材料來自媒體,它儼然是現代世界的第二自然中的雜多之一,然而弔詭的是,本文所能取得的資料也來自同樣的媒體,為了累積更多的數據以及分析憑據,以下仍逐年列舉主流報紙雜誌等資料為憑:
§2004年1月15日零售情報新聞
標題:台北京華城今年業績目標100億元
在台北101帶動下,信義計畫商圈愈形成熟,相形之下京華城是否受到排擠,但京華城將今年底在高層引進KTV、健身中心等業種,朝100億元的業績目標邁進。京華城副董事長劉玉玲表示,2004年的業績將比2003年成長10%,而京華城的總經理侯英堯表示大約90多億元。
三大超商不斷開展新店在市場占有率上不斷厮殺,但三大超商去年獲利都創新高。統一超商營收776.24億元,全家248億元,萊爾富135億元。今年目標都再往上調,統一超商是850億元,全家280億元,萊爾富16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景氣的市場競爭中,三大超商仍保持商品毛利率成長,展現商品組合能力以及經營效益。
§2005-12-22 經濟日報 第16版╱不動產投資 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標題:中古市場吹豪宅風總價3,000萬元以上市場今年成長26% 預售豪宅案升溫
2005年房市強強滾,中古市場成交量可望比去年成長4%至5%,總價3,000萬元以上的中古豪宅市場更比去年成長了26%。在預售市場方面,2005年延續2004年豪宅推案熱潮,每坪平均單價50萬元以上的住宅案量有持續增加趨勢。每坪平均單價超過50萬元的預售個案,年度總銷金額629.1億元,比2004年成長19.1%,占台北市整體年度推案金額三成…進入2006年後將隨著完工交屋逐漸進入成屋豪宅市場,供給量勢必增加。析中古豪宅熱賣的原因,主要是今年第二季開始,房市逐漸擺脫政治紛擾,加上7月中旬人民幣升值2.1%的推波助瀾,以及第四季選後政局回歸穩定的氣氛下,交易熱度逐步回升,不但帶動買氣,也出現擴量行情。
§2006-08-19╱工商時報╱第B3版╱產業╱沈美幸
標題:年輕族群購車 肯花30萬改裝
國際油價高漲、物價也節節攀升之際,國內新世代消費族群花錢卻絲毫不手軟。世新大學民調中心昨(十八)日公佈國內車主生活習慣與汽車選購行為的調查結果發現,出現「向上奢華,向下省錢」、「個性消費、量身訂製」、「新世代自由購車主義」三大現象。五八%受訪者願意再多花錢購買量身訂做的商品,五七%的車主購車時有量身訂做經驗,以突顯自己獨特的品牌,尤其二十五歲至二十九歲的年輕消費族群,願意再支付三十萬五千元量身訂做新車。此外,車主也有「個性消費、量身訂製」的趨勢,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重視個性化的客製消費,尤其年齡愈輕及學歷愈高的消費者,未來考慮量身訂做新車的可能性愈高。
§2007-03-09╱工商時報╱第A5版╱萬 花 筒╱沈美幸
標題:不理車市慘跌 高價豪華車硬是狂賣
據市場調查顯示,售價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的BENZ、BMW、AUDI、PORSCHE、瑞典VOLVO、日本LEXUS、INFINITI及英國JAGUAR等廠牌轎車、休旅車及超級跑車銷售量高達五千四百九十二輛,比去年同期成長九.五%;而永業推出的保持捷休旅車CAYENNE月初才開放訂購,短短八天賣出五十台,愈高價,愈搶手。
以上為媒體端屬於行銷流通(零售業、百貨業)版面的訊息,這些版面裡既沒有民進黨也沒有統派的字樣,這裡面會躍出layout的是數字,數字之後很容易收到高或低的述詞部表述。就現象而言我們得到的訊息是驚人的成長與 “億來億去”的數字單位。
本文前櫫Braudel論資本主義時指出沒有hierarchy就沒有結構,沒有社會 。現在由這些04~07年底內需市場新聞片段看來—並且只需由內需市場狀況就足以顯示,群眾的感覺與真正狀況的落差—一種新型態的經濟觀由底層的“物質文明”順著物質文明hierarchy拾級穿過了“市場經濟”的上層,也就是說,在“意識形態滅台論”最高張的三年裡,市場經濟的上一層早已發展出另一種次於最頂層的經濟型態,它們當然不是現在才有的,以奢華消費層次而言,在上個世紀八零年代仍舊屬於都會時尚的主要部份,廿年後的今天,頂端資本主義需要靠更龐大的市場經濟支撐,在公元兩千年後的臺灣,這種經濟型態完全走出時尚尖端,而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生活中的“有個性的消費”或“Living消費”。
以往,所謂的時尚消費,僅侷限於衣服、精品、配件這類範疇中,但從公元兩千年以後,更廣義的時尚消費,已經開始從衣服蔓延到homeware的Living消費!所謂的Living消費,泛指一切在生活中的用品,如:家飾、餐具、家具、家電。這種新經濟觀以單一品牌HOLA特力屋在宜蘭羅東為例就有1.5億商機,如果加上IKEA、MUJI無印良品…等同業分佔的商機可達到年20億商機,而IKEA、MUJI無印良品目前尚未走出都會區。
§2006-01-09╱經濟日報╱第10版╱商業流通╱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標題:HOLA特力屋 揮軍羅東 斥資3億已累積逾2.5萬會員年營業額可望達2.8億
連鎖大型居家通路第一次前進東部,HOLA特力和樂與B&Q特力屋攜手在羅東火車站前的民生市場大樓開張,投資金額近3億元,保守預估年營業額可達2.8億元,第一年就要損益兩平。趕在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特力集團進軍宜蘭,第一站選定宜蘭最熱鬧的羅東鎮,B&Q特力屋租下羅東民生市場大樓三樓至七樓,其中四樓是HOLA特力和樂。B&Q特力屋公關主任林子翰說,羅東店坪數770坪,只有台北內湖店的一半,雖然是次世代小型店,但所有品類都進駐,計有3萬種商品,將商品組合分為入門、推薦、優選與上選四個門檻,可服務不同消費客層,年營業額目標1.5億元。
顯然,意識形態走在百貨公司裡或信義區有很高的姿態,非但不哀鴻遍野,由內需市場的滾滾熱錢看來,「執政黨操弄意識形態導致民生經濟凋敝」之說其實另有意圖,從58.2%的總投票率看來,另外20%(總投票率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誰其實並不影響選情,因為連著三來來,國民黨的動員與文宣已到了無所不用其及的地步,意識形態滅台論都可以端上公共論域,在暴料總統家族的不明資金疑雲之後,不道德已順利與臺獨完成熔接,新意識形態的舊內容簡單的說就是:支持臺獨就是支持A錢黨。看來除了性愛光碟外,不可能再有新花樣了。
但問題不只是國民黨,真正支持國民黨以絕對多數取得執政的,毫無疑問是大商人們的期許,特別是在中國已有相當投資的企業或政界人士,三通或全面對中國開放是他們的期待,因此所謂“意識形態說”無疑是對商人而言,商人們天真以為開放與透明化對他們而言是有利的,但,凡是深考察過過去四百年來東亞海域貿易的人都明白:資本主義熱愛不透明的開放市場,好在那裡大玩反市場的熱錢遊戲。Braudel觀察到,整個遠東經濟生活從1400年以後即被納入一個極遼闊,卻又極脆弱的超級經濟世界中。脆弱才容易迫使其市場開放,但開放不是為了公平競爭,競爭是市場經濟層次的玩意兒賺不了大錢,區區三億兩億在台北只是一個規模如麥當勞的外商的年度廣告預算而已,中華電信全商品的年度廣告預算就有8~10億,每月廣告媒體費平均八千萬。在北京中央電視台2007年七點到十點媒體廣告量總額達62億(僅只有142個電視台每碗三個小時節目空檔廣告時段),商人要的不是公平競標,與其他媒體廣告商各分佔多少億,而是獨占。
資本主義玩的從來不是分享,而是獨占,對中國開放惠得了小民階級嗎?不說小民階級,恐怕連本地就業市場都必須面臨人力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危機中?
「參與實現剩餘價值和消費主義中的「人文」訓練勞工階級遞減…農業地位的異質…」Spivak的詭譎用字,所指大抵也符合本地人對臺灣產經環境的感覺印象,奇怪的是,後殖民論述者的描述基調竟也符合本地新自由主義經濟的主導意識型態所綁架之媒體的基調。
有理由相信(根據資訊娛樂日常生活費用調查 ),人們的知識來源多半形成自報紙雜誌閒談八卦(gossip),註五所提供之日常生活費用調查發現資訊娛樂生活費中以書籍雜誌最高,每月834元,其次是行動電話794元,而掛網率也高達99﹪。
人們從何處感到自己所參與或分享的剩餘價值變少了?是一種被召喚的感覺?亦或具體經驗?多少人數因此開始感到貧窮?人們從哪方面判斷民進黨濫或國民黨好?人們經由什麼判斷他們的政治或經濟利益?人們真的知道自己處在什麼局勢中,是經過分析熟慮還是感覺呢?
內需市場不可能擴大的前提下,三大都會區百貨業新增率不退反增,跟據凱絡 媒體市調資料顯示:04年台北市主要百貨業年營收規模800億元、05年960億。感覺與資料分析顯然有落差?
感覺?所謂媒介對生活世界之殖民,現今人們感覺的材料來自媒體,它儼然是現代世界的第二自然中的雜多之一,然而弔詭的是,本文所能取得的資料也來自同樣的媒體,為了累積更多的數據以及分析憑據,以下仍逐年列舉主流報紙雜誌等資料為憑:
§2004年1月15日零售情報新聞
標題:台北京華城今年業績目標100億元
在台北101帶動下,信義計畫商圈愈形成熟,相形之下京華城是否受到排擠,但京華城將今年底在高層引進KTV、健身中心等業種,朝100億元的業績目標邁進。京華城副董事長劉玉玲表示,2004年的業績將比2003年成長10%,而京華城的總經理侯英堯表示大約90多億元。
三大超商不斷開展新店在市場占有率上不斷厮殺,但三大超商去年獲利都創新高。統一超商營收776.24億元,全家248億元,萊爾富135億元。今年目標都再往上調,統一超商是850億元,全家280億元,萊爾富16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景氣的市場競爭中,三大超商仍保持商品毛利率成長,展現商品組合能力以及經營效益。
§2005-12-22 經濟日報 第16版╱不動產投資 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標題:中古市場吹豪宅風總價3,000萬元以上市場今年成長26% 預售豪宅案升溫
2005年房市強強滾,中古市場成交量可望比去年成長4%至5%,總價3,000萬元以上的中古豪宅市場更比去年成長了26%。在預售市場方面,2005年延續2004年豪宅推案熱潮,每坪平均單價50萬元以上的住宅案量有持續增加趨勢。每坪平均單價超過50萬元的預售個案,年度總銷金額629.1億元,比2004年成長19.1%,占台北市整體年度推案金額三成…進入2006年後將隨著完工交屋逐漸進入成屋豪宅市場,供給量勢必增加。析中古豪宅熱賣的原因,主要是今年第二季開始,房市逐漸擺脫政治紛擾,加上7月中旬人民幣升值2.1%的推波助瀾,以及第四季選後政局回歸穩定的氣氛下,交易熱度逐步回升,不但帶動買氣,也出現擴量行情。
§2006-08-19╱工商時報╱第B3版╱產業╱沈美幸
標題:年輕族群購車 肯花30萬改裝
國際油價高漲、物價也節節攀升之際,國內新世代消費族群花錢卻絲毫不手軟。世新大學民調中心昨(十八)日公佈國內車主生活習慣與汽車選購行為的調查結果發現,出現「向上奢華,向下省錢」、「個性消費、量身訂製」、「新世代自由購車主義」三大現象。五八%受訪者願意再多花錢購買量身訂做的商品,五七%的車主購車時有量身訂做經驗,以突顯自己獨特的品牌,尤其二十五歲至二十九歲的年輕消費族群,願意再支付三十萬五千元量身訂做新車。此外,車主也有「個性消費、量身訂製」的趨勢,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重視個性化的客製消費,尤其年齡愈輕及學歷愈高的消費者,未來考慮量身訂做新車的可能性愈高。
§2007-03-09╱工商時報╱第A5版╱萬 花 筒╱沈美幸
標題:不理車市慘跌 高價豪華車硬是狂賣
據市場調查顯示,售價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的BENZ、BMW、AUDI、PORSCHE、瑞典VOLVO、日本LEXUS、INFINITI及英國JAGUAR等廠牌轎車、休旅車及超級跑車銷售量高達五千四百九十二輛,比去年同期成長九.五%;而永業推出的保持捷休旅車CAYENNE月初才開放訂購,短短八天賣出五十台,愈高價,愈搶手。
以上為媒體端屬於行銷流通(零售業、百貨業)版面的訊息,這些版面裡既沒有民進黨也沒有統派的字樣,這裡面會躍出layout的是數字,數字之後很容易收到高或低的述詞部表述。就現象而言我們得到的訊息是驚人的成長與 “億來億去”的數字單位。
本文前櫫Braudel論資本主義時指出沒有hierarchy就沒有結構,沒有社會 。現在由這些04~07年底內需市場新聞片段看來—並且只需由內需市場狀況就足以顯示,群眾的感覺與真正狀況的落差—一種新型態的經濟觀由底層的“物質文明”順著物質文明hierarchy拾級穿過了“市場經濟”的上層,也就是說,在“意識形態滅台論”最高張的三年裡,市場經濟的上一層早已發展出另一種次於最頂層的經濟型態,它們當然不是現在才有的,以奢華消費層次而言,在上個世紀八零年代仍舊屬於都會時尚的主要部份,廿年後的今天,頂端資本主義需要靠更龐大的市場經濟支撐,在公元兩千年後的臺灣,這種經濟型態完全走出時尚尖端,而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生活中的“有個性的消費”或“Living消費”。
以往,所謂的時尚消費,僅侷限於衣服、精品、配件這類範疇中,但從公元兩千年以後,更廣義的時尚消費,已經開始從衣服蔓延到homeware的Living消費!所謂的Living消費,泛指一切在生活中的用品,如:家飾、餐具、家具、家電。這種新經濟觀以單一品牌HOLA特力屋在宜蘭羅東為例就有1.5億商機,如果加上IKEA、MUJI無印良品…等同業分佔的商機可達到年20億商機,而IKEA、MUJI無印良品目前尚未走出都會區。
§2006-01-09╱經濟日報╱第10版╱商業流通╱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標題:HOLA特力屋 揮軍羅東 斥資3億已累積逾2.5萬會員年營業額可望達2.8億
連鎖大型居家通路第一次前進東部,HOLA特力和樂與B&Q特力屋攜手在羅東火車站前的民生市場大樓開張,投資金額近3億元,保守預估年營業額可達2.8億元,第一年就要損益兩平。趕在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前,特力集團進軍宜蘭,第一站選定宜蘭最熱鬧的羅東鎮,B&Q特力屋租下羅東民生市場大樓三樓至七樓,其中四樓是HOLA特力和樂。B&Q特力屋公關主任林子翰說,羅東店坪數770坪,只有台北內湖店的一半,雖然是次世代小型店,但所有品類都進駐,計有3萬種商品,將商品組合分為入門、推薦、優選與上選四個門檻,可服務不同消費客層,年營業額目標1.5億元。
顯然,意識形態走在百貨公司裡或信義區有很高的姿態,非但不哀鴻遍野,由內需市場的滾滾熱錢看來,「執政黨操弄意識形態導致民生經濟凋敝」之說其實另有意圖,從58.2%的總投票率看來,另外20%(總投票率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誰其實並不影響選情,因為連著三來來,國民黨的動員與文宣已到了無所不用其及的地步,意識形態滅台論都可以端上公共論域,在暴料總統家族的不明資金疑雲之後,不道德已順利與臺獨完成熔接,新意識形態的舊內容簡單的說就是:支持臺獨就是支持A錢黨。看來除了性愛光碟外,不可能再有新花樣了。
但問題不只是國民黨,真正支持國民黨以絕對多數取得執政的,毫無疑問是大商人們的期許,特別是在中國已有相當投資的企業或政界人士,三通或全面對中國開放是他們的期待,因此所謂“意識形態說”無疑是對商人而言,商人們天真以為開放與透明化對他們而言是有利的,但,凡是深考察過過去四百年來東亞海域貿易的人都明白:資本主義熱愛不透明的開放市場,好在那裡大玩反市場的熱錢遊戲。Braudel觀察到,整個遠東經濟生活從1400年以後即被納入一個極遼闊,卻又極脆弱的超級經濟世界中。脆弱才容易迫使其市場開放,但開放不是為了公平競爭,競爭是市場經濟層次的玩意兒賺不了大錢,區區三億兩億在台北只是一個規模如麥當勞的外商的年度廣告預算而已,中華電信全商品的年度廣告預算就有8~10億,每月廣告媒體費平均八千萬。在北京中央電視台2007年七點到十點媒體廣告量總額達62億(僅只有142個電視台每碗三個小時節目空檔廣告時段),商人要的不是公平競標,與其他媒體廣告商各分佔多少億,而是獨占。
資本主義玩的從來不是分享,而是獨占,對中國開放惠得了小民階級嗎?不說小民階級,恐怕連本地就業市場都必須面臨人力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危機中?
五.結語:意底牢結 都愛階級意識不成熟的小民
1620年代後,歐洲貿易勢力鑲嵌進東南亞原有的貿易網絡,歐商也積極尋求與華商、日商的貿易機會,當時出現於東亞海域的著名自由港稱為「北港」古蘭語拼為PACKAN,節點北港興起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為海上黑市貿易的不透明性可以賺取驚人的利潤,據岩生成一統計日本鎖國前28年間發出朱印狀往高砂有36張,高居第六位 。
資本家的天堂意味著對(正常)市場經濟交換領域的競爭規則之極弱化,以下史料可窺一斑
§沈寅《答海澄》 :…大患乃在林錦吾北港之互市,引倭入近地,間民日往如鹜…倭之市雖不可絕,而接濟之奸安德不嚴禁…倭銀若至北港,雖日殺數人,接濟終不能杜,何者,利重也。……倭之欲市,誠不可絕,然渠何必北港。
§關於林錦吾等在北港活動,福建右布政使沈寅在《答海道論海務》提及:若北港之局,牢固不拔,奸民接濟者多負賴,起釁者又多…有林心橫劫殺洋船事,又有徐振裡壓冬事…此輩皆林錦吾下小頭領耳。日本發銀買貨,於法無礙,若就呂宋與洋船交易,即巨奸領銀牟利,自可相安無事。惟停泊北港,引誘接濟奸民,釀劫殺之禍,起將來窺伺之端…使其市場在呂宋,不在北港,接濟自絕,瑕隙自杜。
§161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平戶商館館長Richard Cocks寫給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信 中載:
最近兩三年,中國人開始與某些他們稱為高砂,而我們稱為Formosa的中國近海島嶼進行貿易。當地僅容小船經由澎湖群島進入,而且只與中國人進行交易,據說該島距離中國大陸約三十leguas(約170公里),以至於每次季風來臨時,中國利用小船從事二到三次的航行。Andrea Dittis(李旦)與Capitan Whow(歐華宇)是當自最大的冒險者。去年他們派兩艘小平底駁船,買到的絲只有在交趾或萬丹付出價格的一半。因同年的絲很多,但很少資金被帶到此地,所以有一半以上的絲被帶回中國,因為他們說當地都是野蠻土著,還未使用白銀。
§據Oscar Nachod著《十七世紀日籣交涉史》 指出在1633年一月十七日平戶商館商務員J.Schouten致巴達維亞總督H.Brouwer有關日荷紛爭的報告書中提到:日本人與航行大員的華商及海盜貿易,常以有限資本買得大量中國貨,運回日本販賣,獲得很大利潤。
以上四條史料傳達了以下訊息—北港,賊窟:海盜或日本人盤踞東番北港,大明兵力竟不能敵。寇,是對違反整府規定者的稱呼,海商與海寇的差別只是政府有無辦法課稅與管理差別。巨額暴利對商人們招手,如沈寅所認識的:「倭銀若至北港,雖日殺數人,接濟終不能杜,何者,利重也。」
若從海商發展的角度看來,以上史料顯然透露妇華商與日商之間貿易繁盛熱絡,暴利可觀,雖是殺頭生意,富商巨賈或或已移居海外他國,以北港為基地轉運。专沈寅觀察到華商在「日本發銀買貨」、「奸領銀牟利」這個以日本銀貸款或為客商而乘日船的海運金融模式足以說明鑲嵌程度,因此将華商停泊北港又招來日商。沈寅雖論:使其市場在呂宋,不在北港,接濟自絕。但顯然北港的區位功能已經顯著化,這個區位功能顯然與北港地近漳泉容易私通有無有關;其次,北港不屬朝貢屬國,也非中國版圖自不易管轄。饥中國官方不允許日本「戀住東番」但禁不住旅居日本的華商,如Richard Cocks信中提及的李旦、歐華宇都是旅居平戶而參與台灣貿易的華商。马最重要的是,在台灣購得(走私自中國的)絲價便宜,只需交趾、萬丹的一半,因臺灣土著沒有白銀作絲的交易(絲屬需以白銀做交換的高價商品)。
由以上史料得知,台灣西南海岸的獲利性驚人,但仍為少數華商、海盜、日商所寡佔,寡占是驚人獲利的主因,很明顯,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通商惠於誰,幾百年來即使在完全開放的日治時代,能在開放市場中獲利的仍然是英日跨國資本與海外華商巨賈,奉公守法的小商人不旦沾不了邊,還要面臨不透明的價格競爭與負擔更多“非正式”成本。
意識形態原來就是構成主體的一個片面,但本地住民被一種歷史宿命所缚,每隔一段時間台灣人就面臨一次「意識形態」的斷裂。目前看來國民黨因背負統派所狹之三通利多而勝,但「國民」、「階級」、「階級利益」卻在歷史進程中屢屢因政權的錯置而產生如同海市蜃樓般的混淆,主體構成都有問題的國家,又哪來的國民,連顯而易見的階級利益都無法再全國選舉中被清楚的、一一的指出,更沒有任何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政黨,無法以歐美的意識型態理論分析台灣政黨與階級利益,就2008選舉,不同的階級利益都化約成,“為友在中國投資的商人拼經濟”,詭異的卻是政黨與媒體依然如不識字一般,經由公共論域盲喊對廣大受薪小民階級有害無利的“拼經濟”口號,拼經濟意味著更多優惠鉅商的優惠條件,以及對公共利益的相對剝奪,這是小民被媒體或政黨中的知識份子所愚的一場意識形態動員戰,但與媒體公論所宣導的剛好相反,召喚黨國法統亡靈的是誰以不言而喻。
資料來源:
1.Gramsci,A,《 S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ed.& trans. by Q.Hares & G.N.Smith. N.Y: International Publisher,1971:p366
2.Williams, Raymond《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Oxford Univ Pr,1985 P.153-157。
3.Wiehelem.Reich(威爾海姆.賴希):《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張峰譯本,1990重慶出版社。CH.1p7~p15
5.Giddens,.A ,《Sociology》,U.K:POLITY,press,1989 p.727
6.Giddens,A 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
7.The Histoiry of Sexuality, V1.:an introduction.trans.Robert Hurley.N.Y:Vintage1980 (ref.p93)
8.布勞岱《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三聯譯版
9.Aristotle:《Politics》Rackham,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1932
(ref.1252b31~1253a3)
10.Slavoj Zizek《圖繪意識型態》方杰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f.p2) Mapping Ideology :London: Verso, 1994
11.Judith Greene《Psycholinguistics:Chomsky and Psychology》Penguin, 1974(ref.p30~p40)
12.G.E. Moore《Principia Ethic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oore, 1903: p.99)
13.Foucault《必須保衛社會》1976法蘭西學院講座系列。錢翰 譯本 1999上海人民出版(ref.p26)
15.岩生成一〈海外貿易家平野騰次郎〉,收錄於《歷史地理》48:4(1926)
16.沈演,〈答海道論海務〉卷55、〈答海登〉卷56,以上皆收錄於沈演《止止齋集》(中央圖書館影印明崇禎六年刊本)
17.E.M Thompson,ed, Diary of Richard Cocks:Cape-merchant in the English Factory inJapan,1615~1622 (New York, B.Franklin,1964)
18.Oscar Nachod著,富永牧太譯,《十七世紀日籣交涉史》(東京:奈良天理大學出版部,1956)
媒體資料與數據來源(內文詳此僅列舉刊物名):
中國時報、聯合報、經濟日報、工商日報、臺灣日報、民眾日報、凱絡媒體週報2006二月資料、動腦雜誌2007年一月特刊
1620年代後,歐洲貿易勢力鑲嵌進東南亞原有的貿易網絡,歐商也積極尋求與華商、日商的貿易機會,當時出現於東亞海域的著名自由港稱為「北港」古蘭語拼為PACKAN,節點北港興起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為海上黑市貿易的不透明性可以賺取驚人的利潤,據岩生成一統計日本鎖國前28年間發出朱印狀往高砂有36張,高居第六位 。
資本家的天堂意味著對(正常)市場經濟交換領域的競爭規則之極弱化,以下史料可窺一斑
§沈寅《答海澄》 :…大患乃在林錦吾北港之互市,引倭入近地,間民日往如鹜…倭之市雖不可絕,而接濟之奸安德不嚴禁…倭銀若至北港,雖日殺數人,接濟終不能杜,何者,利重也。……倭之欲市,誠不可絕,然渠何必北港。
§關於林錦吾等在北港活動,福建右布政使沈寅在《答海道論海務》提及:若北港之局,牢固不拔,奸民接濟者多負賴,起釁者又多…有林心橫劫殺洋船事,又有徐振裡壓冬事…此輩皆林錦吾下小頭領耳。日本發銀買貨,於法無礙,若就呂宋與洋船交易,即巨奸領銀牟利,自可相安無事。惟停泊北港,引誘接濟奸民,釀劫殺之禍,起將來窺伺之端…使其市場在呂宋,不在北港,接濟自絕,瑕隙自杜。
§161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平戶商館館長Richard Cocks寫給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信 中載:
最近兩三年,中國人開始與某些他們稱為高砂,而我們稱為Formosa的中國近海島嶼進行貿易。當地僅容小船經由澎湖群島進入,而且只與中國人進行交易,據說該島距離中國大陸約三十leguas(約170公里),以至於每次季風來臨時,中國利用小船從事二到三次的航行。Andrea Dittis(李旦)與Capitan Whow(歐華宇)是當自最大的冒險者。去年他們派兩艘小平底駁船,買到的絲只有在交趾或萬丹付出價格的一半。因同年的絲很多,但很少資金被帶到此地,所以有一半以上的絲被帶回中國,因為他們說當地都是野蠻土著,還未使用白銀。
§據Oscar Nachod著《十七世紀日籣交涉史》 指出在1633年一月十七日平戶商館商務員J.Schouten致巴達維亞總督H.Brouwer有關日荷紛爭的報告書中提到:日本人與航行大員的華商及海盜貿易,常以有限資本買得大量中國貨,運回日本販賣,獲得很大利潤。
以上四條史料傳達了以下訊息—北港,賊窟:海盜或日本人盤踞東番北港,大明兵力竟不能敵。寇,是對違反整府規定者的稱呼,海商與海寇的差別只是政府有無辦法課稅與管理差別。巨額暴利對商人們招手,如沈寅所認識的:「倭銀若至北港,雖日殺數人,接濟終不能杜,何者,利重也。」
若從海商發展的角度看來,以上史料顯然透露妇華商與日商之間貿易繁盛熱絡,暴利可觀,雖是殺頭生意,富商巨賈或或已移居海外他國,以北港為基地轉運。专沈寅觀察到華商在「日本發銀買貨」、「奸領銀牟利」這個以日本銀貸款或為客商而乘日船的海運金融模式足以說明鑲嵌程度,因此将華商停泊北港又招來日商。沈寅雖論:使其市場在呂宋,不在北港,接濟自絕。但顯然北港的區位功能已經顯著化,這個區位功能顯然與北港地近漳泉容易私通有無有關;其次,北港不屬朝貢屬國,也非中國版圖自不易管轄。饥中國官方不允許日本「戀住東番」但禁不住旅居日本的華商,如Richard Cocks信中提及的李旦、歐華宇都是旅居平戶而參與台灣貿易的華商。马最重要的是,在台灣購得(走私自中國的)絲價便宜,只需交趾、萬丹的一半,因臺灣土著沒有白銀作絲的交易(絲屬需以白銀做交換的高價商品)。
由以上史料得知,台灣西南海岸的獲利性驚人,但仍為少數華商、海盜、日商所寡佔,寡占是驚人獲利的主因,很明顯,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通商惠於誰,幾百年來即使在完全開放的日治時代,能在開放市場中獲利的仍然是英日跨國資本與海外華商巨賈,奉公守法的小商人不旦沾不了邊,還要面臨不透明的價格競爭與負擔更多“非正式”成本。
意識形態原來就是構成主體的一個片面,但本地住民被一種歷史宿命所缚,每隔一段時間台灣人就面臨一次「意識形態」的斷裂。目前看來國民黨因背負統派所狹之三通利多而勝,但「國民」、「階級」、「階級利益」卻在歷史進程中屢屢因政權的錯置而產生如同海市蜃樓般的混淆,主體構成都有問題的國家,又哪來的國民,連顯而易見的階級利益都無法再全國選舉中被清楚的、一一的指出,更沒有任何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政黨,無法以歐美的意識型態理論分析台灣政黨與階級利益,就2008選舉,不同的階級利益都化約成,“為友在中國投資的商人拼經濟”,詭異的卻是政黨與媒體依然如不識字一般,經由公共論域盲喊對廣大受薪小民階級有害無利的“拼經濟”口號,拼經濟意味著更多優惠鉅商的優惠條件,以及對公共利益的相對剝奪,這是小民被媒體或政黨中的知識份子所愚的一場意識形態動員戰,但與媒體公論所宣導的剛好相反,召喚黨國法統亡靈的是誰以不言而喻。
資料來源:
1.Gramsci,A,《 S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ed.& trans. by Q.Hares & G.N.Smith. N.Y: International Publisher,1971:p366
2.Williams, Raymond《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Oxford Univ Pr,1985 P.153-157。
3.Wiehelem.Reich(威爾海姆.賴希):《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張峰譯本,1990重慶出版社。CH.1p7~p15
5.Giddens,.A ,《Sociology》,U.K:POLITY,press,1989 p.727
6.Giddens,A 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
7.The Histoiry of Sexuality, V1.:an introduction.trans.Robert Hurley.N.Y:Vintage1980 (ref.p93)
8.布勞岱《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三聯譯版
9.Aristotle:《Politics》Rackham,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1932
(ref.1252b31~1253a3)
10.Slavoj Zizek《圖繪意識型態》方杰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f.p2) Mapping Ideology :London: Verso, 1994
11.Judith Greene《Psycholinguistics:Chomsky and Psychology》Penguin, 1974(ref.p30~p40)
12.G.E. Moore《Principia Ethic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oore, 1903: p.99)
13.Foucault《必須保衛社會》1976法蘭西學院講座系列。錢翰 譯本 1999上海人民出版(ref.p26)
15.岩生成一〈海外貿易家平野騰次郎〉,收錄於《歷史地理》48:4(1926)
16.沈演,〈答海道論海務〉卷55、〈答海登〉卷56,以上皆收錄於沈演《止止齋集》(中央圖書館影印明崇禎六年刊本)
17.E.M Thompson,ed, Diary of Richard Cocks:Cape-merchant in the English Factory inJapan,1615~1622 (New York, B.Franklin,1964)
18.Oscar Nachod著,富永牧太譯,《十七世紀日籣交涉史》(東京:奈良天理大學出版部,1956)
媒體資料與數據來源(內文詳此僅列舉刊物名):
中國時報、聯合報、經濟日報、工商日報、臺灣日報、民眾日報、凱絡媒體週報2006二月資料、動腦雜誌2007年一月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