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5 16:12:43喜臨門結婚百貨寢俱店

台灣傳統婚俗流程 (喜臨門結婚用品批貨商)

台灣傳統婚俗流程 (喜臨門結婚用品批貨商)




台灣傳統婚俗流程 (喜臨門結婚用品批貨商)

一、傳統婚俗流程

01做親情

早期是一個憑媒妁之言作為結婚媒介的時代。年輕男女到了適婚年齡想結婚,就得靠別人的牽線,以前把為男女牽上姻緣線稱之為替人「做親情」,把男方去女方相親稱之為「去看親情」,而把替人家提親則叫做「講親情」或「報親情」。親情在台語上是意指著親戚之意,做親情就是撮合親事,讓男女結為夫婦,同時讓兩家成為親家的意思。做親情,在早年的台灣社會有的是專業媒人的事,但也有一些事業餘興性偶爾幫忙的,當然所託的一般是在庄里中比較活躍經常
在村頭村尾走動的人。

02議婚

以前,婚姻的促成大部分都是第三者從中促成的,所以一開始都是媒人向男女雙方傳達對方的意思。一對男女要能達成婚事,必然都有一定的條件,這裡所謂的條件大致上有年齡、姓氏、品行及門戶等幾項。

在年齡的條件上雖然不少老夫少妻的婚例,但也有所謂「某大姊,坐金交椅」的說法,但一般都以不要相差太大為原則,而且以男大於女較合適。

除了年齡之外,姓氏也是議婚考慮的條件。一般來講同姓是不結婚的,所謂「同姓結婚、其生不蕃」,是因為近親結婚影響後代,是有醫學上的學理根據。

諸如上述幾點都成為了男女議婚,所考慮的幾個條件了,當然其他條件,則依個人不同而有殊異。

03供祖

所謂供祖,是把寫有對方生辰八字的庚帖供在神明祖先牌位之前,俗語所謂「落土時,八字命」,台灣人相信人一生下來,八字就已經註定了。因此當男女雙方拿到對方的庚帖之後,大部分人家都會拿去請示自家的祖先,它一方面是向歷代祖先稟告,家裡有女將嫁,或有子將娶,盼祖先降福庇祐;另一方面是向祖先請示,這即將成為我們家媳婦或女婿的女孩子或男孩子是不是適合,三天之內,如果家中諸事順利,則表示一種吉兆;反之,則不吉。

當然有時候供祖也可以作為㆒種推託的託辭。如果對方覺得不滿意,又不好意思當面拒絕,於是藉此為拒絕的理由。所以,三天期限,事實上也是作為一種緩衝。畢竟,婚姻大事,是不能隨意草率的。

04送定

送定,可以說是婚姻正式的定盟儀式,又稱小聘、大定。所謂送定,顧名思義,也就是送聘禮到女方家,定下這門親事。由於送的聘禮,並沒有像完聘般那麼齊全那麼多,所以才又有「小定」之稱。而「掛手指」的儀式,在傳說中還有表示男性本位威權的意味,所以在掛戒的儀式進行時,男方都會盡量想辦法讓戒指一套就順利套下去,表示男方把女方「押落底」,這樣的話,今後女孩子一定會事事順從著他。但是女方也會故意抵制。不管男孩子或是女孩子,似乎都是一直在爭著取得主導地位,即使就將成為夫妻了,已經送定了,也要在送定這一天展示一下實力,這種互相制衡的心態,有時候會讓送定的場面,多一份趣味來。

05完聘

在舊俗之中,完聘十分重要,合併六禮中的納采、納吉二禮而成,又稱大聘。完聘之禮男方要準備婚書、聘金、幣帛等物,盛於二人扛抬的禮盒上,由媒人和押禮盒人作陪遊行到女方家。禮物送到女方家後,女方家的人要對照禮帖來收禮,並向神佛祖先燒香跪拜,同時要燒金紙及放鞭炮,也要準備酒菜款待媒㆟、樂隊及擔送禮物的。完聘以後,女家將大餅分送親朋好友及鄰居,告知各位親友,表示女兒已經有歸宿,並將婚書放置在神佛祖先靈前奉告婚姻之事。

06聘金

男女雙方在論及婚嫁時,媒人必須將聘金問題代男女轉達,至雙方均滿意為止。聘金的金額通常沒有定數,依據婚嫁雙方約定或貧富而定,因為聘金禮餅的多寡是雙方議婚時重要的條件。目前的婚俗,大聘和小聘都有致送聘金之俗,小聘金額較大聘少,一般女方只收小聘,大聘聘金則歸還男方。

07聘禮又稱送定,挑選吉日,由男方家準備聘禮送至女方家,一般要求要12樣,稱之為十二禮品,較常見的如下:

聘金:是嫁娶訂婚不可少的,金額因人地時而不同。
大餅:一般人所說的喜餅,圓形扁平摻肉。
栳花:中空燒餅放在糖漿裡,取出後在炒芝麻上滾成的長圓形,是辦喜事時專用點心,代表祝福女嫁的圓滿。
冰糖:像冰塊般的水晶冰糖也是代表祝福喜慶之意。
冬瓜:用冬瓜製成的方形條狀甜糖。
桔餅:糖漬魯成的柑橘,代表吉利之意。
柿粿:柿子乾,又稱柿仔餅、金錢餅。
麵線:象徵男女雙方長壽與白頭偕老。
豬羊:殺好的全豬或半豬,也可以羊代替。(富貴吉祥)
福員:大粒龍眼乾,代表祝福團圓。
糖仔路:用砂糖所製成的鴛鴦或八角形糖果。
閹雞:背閹過的活公雞兩隻。(起家)
鴨母:活的母鴨兩隻。(生存力)
大燭:紅蠟燭至少一對。(先明喜氣)
禮香:辦喜事專用的線香。
盤頭裘裙:新婦用的禮服,包括衣服、手環、戒指等全是結婚時所用的衣物,種類與數量隨意。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