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6 22:04:30赤羽.曦.雪蝶

自殺

作者:台北市生命線協會 總幹事朱開玉
 

自殺行為的形成相當複雜,涉及生物、心理、文化及環境因素,根據精神醫學研究報告,自殺的人70%有憂鬱症,精神疾病者自殺機率更高達20%。

在社會環境因素中社會的脫序現象---暴力、犯罪、毒品、離婚、失業等,以及個別情況因素中的家庭問題、婚變、失落、遷移、失業、身體疾病、其他自殺事件的影響與暗示等,都是影響自殺的成因。研究顯示任何單一因素都不是自殺之充分條件,只有當它們和其他重要因素合併發生時才發生。  

 

 

在認知上錯誤地覺知或解釋外界的刺激,在思考上有不合邏輯的推論形式,而令個人形成負向的感受、較低的自尊、甚至形成罪惡感或無助感,最後即可能造成憂鬱。
 
在自殺行為發生前,於腦海中圍繞著對死亡的看法,是不會動了、是不會回來了、是愉快的、不愉快的、是可逆的、不可逆的等,影響對自己、對未來、對社會的判斷,是有價值的、無價值的、是有希望的、無希望的等,並會以文字、語言、或行為來表達「想死」

 

調適
當有人談及自殺念頭時,你要認真考慮相信他的話,因為他可能有了麻煩,他正發出求援訊號,他也可能正打算把這想法付諸於行動,所以你不要忌諱,一定要做些什麼。首先,你要對他----

助人篇
˙建立關係:對他表明你真誠的關切,主動關心他、鼓勵他。
˙聆聽:一個想自殺的人最需要有人聆聽他的心聲、聽出他的感受,這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
˙求援:當有立即的危機可能,請不要拋下他,你可與任何可諮詢的機構或信賴的人尋求支援,或報警處理。

 

自助篇
˙所有發生於我,對每一個人來說它都會是相同不愉快的經驗。
˙我沒有任何理由需要獨自扛下全世界的重擔。
˙我心中的痛苦與恐懼祗要說出來,就會像放下重擔,讓我鬆口氣。若有需要,可以向我的家人與朋友尋求協助。
˙經由電話與危機中心的諮商員、牧師,或學校的輔導員談話可以幫助我紓解情緒、提供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