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冷、很冷,好像大家都說天冷了,的確是很冷,已經快要進入初春了,還是那麼冷,但臺灣這樣的冷,也還沒到達日本的凍,氣溫已經到達從來罕見、沒有過的地步,他們稱為『炸彈型』的低氣壓,造成雪災。」
日本東北、關東地區,從2月8日起出現極度低溫、降大雪,許多地方紛紛打破多年以來積雪的記錄,已經有十餘人往生,一千多人受傷。今日(2/11)志工早會中,上人提及近日來全球各地氣候不調,日本、非洲、英國等地都發生災難。
人生依報不由己 貧富無差天災時
「在非洲,也有一個很窮困的國度──蒲隆地,這國家看來人人都是窮,但在這樣貧窮的國家,竟然又加上天災,大雨,好大的雨,讓山崩下來,那樣的土石流,已經壓毀不少人的民宅,所以也造成了死傷。這種窮困又加上災難,真的實在是真苦。」
「人生為什麼這樣一生下來,在這樣的依報中,常常由不得自己?」上人感慨,生在那樣的地方,生活窮困,平時不是乾旱就是水災,又是國際間很少聽過的國家,加上這樣的災難,令人很不忍心;但即使是富有的國度,也一樣敵不過天災的肆虐。
「英國同樣是大雨,持續下十幾天了,國家已經要動用到國際救災來幫助這一次受災,可見這波水災很嚴重,整條河(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潰堤,大雨加上潰堤,所以更危急,政府已經發佈訊息這是一個會危及人命的狀況,請大家撤退。這富有國度,房屋都很堅固,在市區也有重大災情,何況窮困的非洲,這種安身之處,平日岌岌可危,再碰到大、山崩,可想而知。」
教育開啟新希望 愛的能量拓國際
天災令人擔心,需時時戒慎虔誠,珍惜平安就是福。不過在災難過後,也可以看到溫馨感人的一面。菲律賓慈濟人協助戰亂後的三寶顏,援建簡易教室,陸續搭建起來,幫助孩童安心就學。
「看到當地孩子開心、老師感恩,慈濟人歡喜,有這樣的教室,很用心、細心布置,也把靜思語用方言,貼在每一個角落裡,這也是他們的細心、用心。很感恩馬尼拉的菩薩專程到那裡,陪當地菩薩來完成;平常大家都是富有的人很享受,家裡都有佣人,可是他們投入慈濟來都是放下身段,伸出雙手,這麼粗重的工作也願意做,人多力大,一個個簡易教室完成。」
慈濟人這樣一分用心、用愛為教育的心,發源於臺灣,也融入到慈濟教育體系當中。日前,慈濟大學與慈濟濟技術學院,前後到馬來西亞跟大家來分享慈濟教育的方向、目標等等,歡迎當地的學生來臺灣就讀。
「這就是慈大與慈濟技術學院已經成為國際級的學校,向國際間招生,我們學校裡現在也有不少不同國籍的、有不同膚色,就是來這裡讀書或是學語言等等,這都是他們到馬來西亞,解說我們招生教育的方向,反應都很不錯,學生家長們也都安心,這是愛的能量在付出。」
姊妹同心行善道 菩提展路北苗圃
愛的能量,從慈善起源,貫注於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如今能有這樣全球蓬勃發展,都要感恩早期從慈善訪視投入的資深委員。
「從花蓮(慈濟)發祥地生根,接觸到北部,北部就有一群善女人,也是對佛法很嚮往、很虔誠在寺廟裡,從臺北第一顆種子靜銘(李水玉)開始,慢慢伸展開來,就有了三姊妹之稱的,老大(陳美珠)、老二(楊玉雪)、老三(胡玉珠),大家可以算一算,慈濟今年即將進入四十九年,她們已經有四十二年的經歷,那是很早,六、七年間慈濟功德會開始,他們就進來了。」
陳美珠與在衡陽路藝品店工作的胡玉珠兩人是同事,與楊玉雪三人經常在一起,成為無所不談的知心姊妹淘,繼而結拜金蘭。適時工礦公司轉型為民營,玉雪師姊便辭掉工作,與陳美珠、胡玉珠攜手創業「三榮館」藝品店並一起學佛。
「她們三位志同道合,而且信仰共同一個佛法,她們的感情很投緣,三位都很能幹,共同在機場的藝品店耕耘她們的事業,所以她們是合夥人,也是在佛法中的師姊妹。」
1972年,她們在「慧日講堂」三壇大戒法會上,認識後來被稱為「臺北超大師姊」,法號靜銘的李水玉,靜銘在道場中認識,向她們介紹慈濟,打佛七,聽法華經,她們從此開始認為要成為菩薩,不是只是拜菩薩,同時要學菩薩道,於是大家志同道合開始投入。
自然法則日運行 典範身影留後人
然而,四十多年的歲月雖長,終抵不過生命無常的法則,楊玉雪日前因蜂窩性組織炎往生,身行典範令人懷念。
「楊玉雪她本身是委員,編號四十四號,很早喔!現在是幾萬,她是四十四號,所以她很資深、很慈悲,對任何一個人,大家對她都很投緣,說話輕聲細語,非常柔和,人人都很喜歡她,脾氣很像修行人,比修行人更有修行,資深慈濟人人人都認識她,讚歎她,也是典範,很多人學要像她一樣和氣。」
上人得聞楊玉雪往生消息,雖然很不捨,但也無奈這就是自然的生命法則,「人生苦難偏多,人老身體欠安,家庭等等因素都有。所以慢慢地,她都說現在年輕人讓他們去做,我就說:『也需要妳們讓他們看一看』,她向來都是很客氣,師父如果去就給師父看一看,我說:『妳要給更多人來看!』她說:『這樣好嗎?現在已經比較多歲了!』『較多歲就要常常出來讓人家看!』她就是那樣的謙虛,去年就慢慢很難得看到她。」
緬懷楊玉雪一生行誼,上人感念在心,「資深的人提起她們三姊妹,大家都是很欽讚的,所以人生不要認老,只要有一口氣在,她當初也這麼發心立願,只要能講話,她一定要講到不能講;有一口氣在,絕對要做到不能做!」
但最後楊玉雪畢竟因為年歲大,也感覺到團體大,自己體力不足等等因素,比較疏遠一點,「加上她的客氣,所以年輕人不認識她,我一直要法親們走動,要感恩開頭的老菩薩,雖然她們不出來,但我們也要去認識關懷。」
法親關懷不可怠 精進舊法新棟梁
幾天前花蓮、臺北資深菩薩回到精舍,上人提及聽到花蓮菩薩現在開始一直去關懷資深老菩薩。
「八十、九十幾歲現在的生活、生態?老態凋零的也不少,可是他們都會一一去關懷──年輕的人去認識年長的;資淺的去瞭解資深的當初如何走入慈濟,這也是舊法新知,也可以讓新的人來認識舊的人,這種法親關懷,希望大家開始彼此之間互相看看,社區比較近的應該多去關懷。」
不捨「老二師姊」楊玉雪往生,但面對生老病死,這種生命的自然法則,上人亦是祝福隨緣以對,「也八十多歲了,算來也是自然法則,現在還有老大、老三他們身體還健壯,期待她們多用一點時間跟大家互動,時間過得真快,自然法則總是在這樣的時、分、秒過去,所以我們要時時把握時間,人人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