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轉彎處,遇見愛
愛.BMP
年,民國100年,我在生命的轉彎處豎立了一座美麗的里程碑『愛牆』。
『愛牆』的概念來自耶路撒冷的『哭牆』,一道用生命建構起來的牆,一道可以依靠的牆,可以哭泣可以脆弱,可以傾訴可以禱告,會讓自己感動的牆。
這一道牆可以是有形的,豎立在人們可以觸碰可以看見的地方;也可以是無形的,在每一個人的內心裡,時時刻刻都被自己溫馨的觸碰,在觸碰的悸動中,震盪出療癒自己的心靈能量。
我帶領一個小小的工作團隊從年初開始發想、策劃、執行,半年的時間,義務的帶領將近100個癌友進行四場創作療癒工作坊,從傾訴生命故事到面對自己內心的情緒感受,敞開自己的傷痕印記,接受自己。到經歷死亡體驗放下過去,將過往生命的傷痕印記彩繪成為美麗的圖騰,轉化重生。
這其中,我們也為兩位勇敢的癌友舉辦別開生面的『生前告別式』,邀請他們最在意的親朋好友來參加,設計了能夠讓彼此可以訴說一直以來難以啟口的心情與期望,表達出心中愛的失落與不捨。愛,在這些活動中自動的發生,愛,在互動中被找回來,愛,從心中流出,愛回到生命的主體。
愛與被愛其實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學習課題,我們卻建構了一層層的迷霧,在生命旅程上用認真負責功成名就,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值得被愛的份量,親人之間除了談事情,不敢碰觸心情,在自以為理智的世界裡忘記了愛;誤會、衝突,對立,其實只是因為我們忘記了愛。我們害羞說愛,不敢公然討愛,直到有一天,病了,倒下了,於是開始了把愛找回來的旅程,也發現療癒的良藥就是『愛』,。
這些年來,我在心靈輔導的過程中,遇見許多的生命,癌症、身心症、慢性病,更多是一輩子渴求了解生命真理的人,我們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交心。有些人好奇的問我:「聽別人訴說生命的陷落,不就是要常常接受別人的情緒垃圾嗎?妳是如何自處的?」
『情緒垃圾』對我而言是不存在的,反而我常常被一種情境感動,那就是當我與對方經由完全的陌生到建立了信任,彼此心扉開啟的那一刹那,心弦悸動,難以名之的感覺油然而生,好像我跟對方已然一體,他的痛他的苦,我感同身受,他的努力他的堅持,感染了我,我們的生命在那一刻彼此滋養了。這就是愛,一種無私的,沒有男女之別、年齡之分的愛,我們在生命的轉彎處,遇見了愛,這無形的能量開始在我們各自的生活中發酵擴散,療癒了彼此。
從我自己開始願意成為一個心靈輔導師的那一天開始,我就知道,這不是一份工作,是我這一生的使命,這使命就是,愛。每一個來到我面前的人都帶著愛,卻被社會價值與名利粗劣包裝著,我心裡很清楚,心靈輔導不是要解決任何人的問題,我要做的只是協助對方撥開迷霧,解開那個劣質的包裝紙,看見愛。因此,心靈輔導,對我而言,是一次又一次生命交會交心的遇見與療癒。
『愛牆』的設計與豎立,動員許多人的生命之愛:在那裡面,我遇見了女兒從小對母親愛的渴望,遇見了白髮母親努力求生的勇氣,感受了年輕女子從脆弱中醞釀的堅韌,孤兒在無助中生存的勇氣,老年的無助、年少的無依、中年的無奈,生命的無力,愛的誤解與扭曲。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動容,每一個生命都展現了靈魂的不顧一切、勇敢與堅持,而每一個在生命舞台上展演自己的肉身又都是如此賣力的演出,令人擊掌讚嘆!
禪宗的修行,將人生比喻成三個階段: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不是山。
我自己對這三個階段有獨屬於自己的解讀,在第一個階段,我們是被照顧者,接受的是別人對我們的愛與支持,學習與成長都由外而來,建構了集體價值模式的生命觀,依循前人的腳步前進。第二階段,從被照顧者成為了獨立者,甚至成為了照顧者,生命的體驗如人飲水,漸漸有了自己的滋味,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生命價值觀,這時候,不再只遵循別人的路徑了,於是產生了衝突矛盾對立的情境,孤單寂寞伴隨獨立而生。這個階段猶如掉落在情緒海裡,載浮載沉,有些人就此陷落,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有些人以理性壓抑扭曲了自己的感受,用EQ管理閃避了愛。總之,這是瓶頸的時刻,真實的面對自己,堅持下去,會發現一切的衝突矛盾對立裡都有愛的禮物,用感恩的心作為開啟的金鑰,那麼就會撞開情緒海,觸到彼岸───第三階段的見山是山。一個合作的,愛的世界。
這個階段,是一種了悟,體認到萬法唯心、唯識,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心,相信甚麼,就會看見甚麼、聽見甚麼,而且會自動的排除其他的資訊。
認識自己的心,穿越恐懼選擇相信愛,我們才能活在彼此合作、共贏共成的世界裡。
民國100年,我動員了許多人在有形的世界豎立『愛牆』。
其實,是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到了『愛牆』,這是我生命的核心精神,是我的生命重心,是我這一生的使命。
一切都源自愛,是因為愛。
Dear 羅那姐姐:
閱讀您的文章是一種幸福,內心超悸動.........超催淚...我已哭第二次了,謝謝您的無私......愛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