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1 17:13:44杰杰

萬國表經典比勒頓自動上鍊系統解析

萬國IWC自動上鍊在機械表的發展歷程來看,是一項非常值得人們記憶猶新的經典機械結構。今天腕錶之家就為大家詳解一下此技術,此技術對於使用機械表的人們來說應該是最實用的,原因是它的誕生讓每天佩戴機械表的人節省了很多之前不厭其煩為自己的表上鍊的時間。雖然不是最早發明自動機構的品牌,但是萬國研發總監比勒頓於1949年創造了本品牌最具有標誌性的技術—比勒頓自動上鍊系統,並且與製表業內同類自動系統相比較也是“神來之筆”。此自動系統由於機構造型以及工作起來的動作非常像啄木鳥,後來被更廣泛的稱之為“啄木鳥”自動上鍊系統。

自動上鍊發展史

    
1770年,瑞士製表大師Perrelet針對機械表只能手上鍊的劣勢發明了自動上鍊機構,但由於當時正處於懷錶時代,此項技術只能被應用於懷錶當中。真正讓自動技術在手錶上流行的是來自於英國馬恩島的John Harwood所發明的自動撞陀。雖然此項專利設計並不是自動上鍊的真正原型,而是介於手上弦與自動上鍊的過渡設計。它雖然可以實現自動上鍊,但是它存在的弊端也很明顯--自動陀只能180度旋轉,同時上弦效率比較低,最多存儲12小時。為了彌補自動撞陀的不足之處而做出具有革命性創新的是勞力士,此品牌於1929年申請的專利技術突破了撞陀的局限性,將自動陀設計為全副轉動模式。



單向PK雙向自動上鍊

    
自動上鍊系統分為單向與雙向上鍊兩個類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半自動與全自動。這兩個類型的自動上鍊系統在製表業內始終是個具有爭議的熱點,上弦效率是自動系統最體現品質的性能指標。我為大家說明一下單向與雙向的區別之處:首先腕錶之家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點--自動機構存在一個設計核心參數—制動角,它的含義是自動陀擺動靜止的位置與中心軸線的夾角,此角度直接影響了自動機構的上弦效率。單向自動機構只是在一個方向可以實現自動上鍊,也就是說存在這麼一個制動角,另一個方向則是沒有任何阻力的空載轉動。正是由於單向存在一個自由轉動的空間,使得擺陀的轉動慣性會很大,這好比蓄力後再發力一樣,使得佩戴者在運動量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可以達到滿意的上鍊效果。而雙向上鍊機構在兩個方向都存在製動角,也就是說不論擺陀哪個方向擺動都會實現上鍊的目的,只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都存在一定阻力,擺陀不會像單向上鍊一樣擺動的那麼隨意,佩戴者可以通過適當多一點的運動量達到上鍊滿足的目的。


技術特徵

    
“啄木​​鳥”這個稱謂非常形象的解析了萬國此款比勒頓自動上鍊系統的的結構特點。它最主要的部分是桃形凸輪17和與之相配合的雙滾輪27,上弦槓桿10以及負責雙向上弦的撥爪8和9。


1. 被設計成桃形的凸輪17,與左右對稱設置的滾輪27相配合。兩個滾輪27與兩個上弦撥爪8和9都被設置在上弦槓桿10上,以軸14為迴轉軸轉動;

2.自動陀與桃形凸輪17通過螺釘23固定為一體,並且以軸19迴轉軸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同時帶動桃形凸輪17同步轉動。由於桃形凸輪的外形是對稱設計,不論擺陀是哪個方向轉動,它與兩個滾輪的配合關係都會保持一致。

3.在桃形凸輪的驅動下,上弦槓桿10使用自己身上的兩個爪子8和9撥動上弦傳動輪系,以此來捲髮條盒裡的發條,緊儲能量。

4.自動擺陀由重合金打造,使用這種材料是為了達到產生大的轉動慣量,提升上弦效率的目的。然而,超重的擺陀會給自動上鍊機構一定的壓力,那麼如何緩解這份壓力是個待解的問題。萬國的比勒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承載擺陀以及桃形凸輪的支架,有一個開口設計。此目的是為了起到一定的減震效果。

點評:如今不同品牌都會習慣性地使用其中一個類型作為主打自動機構。隨著ETA機芯的大範圍使用,其發明的超越式雙輪自動轉換機構完美實現了雙向自動上鍊,全自動逐步佔據了上風。此外,勞力士的雙紅輪自動上鍊系統也是聲名遠揚。萬國的此款比勒頓雙向自動上鍊系統是我見到過的最充滿智慧的自動上鍊系統,雖然不知道當年萬國的比勒頓是通過什麼靈感想到了此設計思路,​​但是萬國表迷為之起名“啄木鳥”很有仿生的味道。以此技術而衍生出來的其他品牌自動上鍊系統也有不少經典之作,精工的“魔術爪”很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