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08:24:44roger9876chen

隨著EMBA與各種商管在職進修課程愈發

邱于芸觀察國際趨勢,與來台的德國創投業者合作,打造出“Startup Weekend Taipei”與「創立方」這種適合超微型創業的工作空間,在樓永堅眼裡,是公企中心轉型的轉捩點。 在矽谷、紐約,甚至上海、東京這些城市中,聚集許多創業家、獨立專業工作者,形成「共同工作」的環境模式(Co-Working Space),藉此激發更多創意交流與交換資訊,彼此幫忙,是最新的創業工作模式,創立方即是藉用國外這個概念。 論文翻譯創立方與其他大專院校育成中心最大的不同特點,在「開放空間」的辦公場域。有別於育成中心通常提供創業團隊獨立的蜂窩狀空間,在公企中心,每個進駐的個人或團隊以每月2,000元的低價租金,可擁有一張辦公桌,一間大教室可容下3~5個團隊,大家在同一個空間創作、分享。優點是能充分腦力激盪,但相對來說,當然也比較難以保有特殊的商業機密。 台灣長大、論文翻譯在美國矽谷念書、創業的張進鑫是進駐創立方的第一批人。他目前在矽谷、上海都有分公司,也都在當地類似的工作空間擁有辦公室。他是最典型的國際工作者,以台灣為技術中心,研發軟體程式賣到中國以及美國市場。 教育+創業的「生態環境」 論文翻譯預見這股新的國際移動創業模式,政大公企中心企圖整合政大學術資源,打造出新的國際創業社群。 其實,接下公企中心主任一職時,樓永堅的擔子與壓力異常沉重。因為政大公企中心成立於1963年,由政大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引進最新的企業管理與公共行政知識,曾是培養台灣經理人最早也最重要的搖籃。不過,隨著EMBA與各種商管在職進修課程愈發普及,樓永堅認為政大公企中心論文翻譯應該卸下階段性任務,往新的里程碑邁進。 與進駐的年輕創業者一樣,創立方的運作模式也還在嘗試階段,從「做中學」中不斷調整。「我們提供一個『創業生態系統』,將阻礙創業種子成長的雜草拔掉,並鋪上有機土,雖然不曉得這些幼苗最後會長成什麼樣,但是我們論文翻譯企圖打造出一個適合創業的環境,」邱于芸表示。 她強調,這個創業環境比較適合1~2人的創意團隊進駐,如果已經是擁有8人以上的團隊,就不是最適合的對象。中心強調的是論文翻譯低成本的創意分享,是「教育」與「創業」的結合,與一般的創投公司或育成中心不同。 公企中心能否能夠藉由這次大膽創新嘗試,找到新定位,固然值得密切關注,但如果你心中早已有一個絕妙的創業點子,下班後不妨捲起袖子,前往創立方與其他人聊聊,說論文翻譯不定人生就此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