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14:18:52rodrigueze

三司財庫官廟補財庫 「梅雨」為什麼叫梅雨?典故一次解惑

三司財庫官廟補財庫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氣象局分享梅雨典故。(圖/翻攝自FB:報氣候 - 中央氣象局)

▲氣象局分享梅雨典故。(圖/翻攝自FB:報氣候 - 中央氣象局)

五、六月是台灣梅雨季,在此期間,台灣會進入一段降雨的高峰期。不過你知道「梅雨」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事實上,梅雨的梅,真的與「黃梅」有關!

氣象局在「報氣候 - 中央氣象局」指出,梅雨中的梅,指的是黃梅;梅雨則是黃梅成熟季節時下的雨。梅雨一詞源自中國華中地區,每年六、七月,華中地區會進入一段汛期,氣候上潮濕、多雨且容易氾濫,這段時間剛好是黃梅成熟季節,因此在當地便有「梅雨」之稱。

台灣和中國的華南地區雖然在五、六月也有降雨高峰,但當時卻不是以梅雨稱呼。隨著戰後台灣大氣相關的科學研究領域逐漸發展,學者們發現,台灣和華南地區在每年五、六月出現的降雨高峰,原因和發生機制,與中國華中地區的「梅雨」非常類似。因此,台灣學者便開始稱此時期的雨為梅雨,並大量在國內氣象領域使用、躍上國際,成為今日人們熟悉的名詞。

氣象局指出,梅雨其實是東亞地區獨有的天氣現象,世界上其他相同緯度的地區並沒有。這種天氣系統在每年的五到七月發生,並隨著時間向北移動,相繼在臺灣、華南、華中及日韓地區停留。

這段時間的降雨型態和機制和三、四月時「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春雨」有顯著的不同,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天氣現象。相比於春雨的綿綿細雨,梅雨兇悍得多,也容易出現高度致災的強降雨,是僅次於颱風的第二大天氣災害。



本文引用自: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29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