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風範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主教的對談
您希望未來世人如何記得「你」?聖嚴法師表示,既然死了,
管人家記不記得。
聖嚴法師:我不會害怕,也不會沮喪。我病得快樂,病得健康,
也不會覺得洗腎是負擔。我也知道,要讓病人樂觀,並不容易;
我不問「為什麼害病?」
「我造了什麼孽?」也不會對菩薩說:「這不公平!」
聖嚴法師:我不求死,不等死,也不怕死;就這樣走過來了。
如果只是消極等死,一天一天等,那多麼煩人!我的心情很少受到波動。
幾十年的打坐禪修的功夫,還是有用的。但我能體會病人的恐懼,
建議大家以「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調和自己;
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能減少精神上的痛苦。信仰的力量很重要,
只要心安,就能平安。
生活中難免出現逆境,我經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
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
遇到任何困難、艱辛、不平的情況,都不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
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
生病的事交給醫生,生命的事情交給菩薩'',不就是隨緣最好的寫照嗎?
聖嚴法師的十點遺言, 聖嚴法師指示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
不築墓建塔、不立碑豎像、 不撿堅固子。儀式以簡約為莊嚴,
懇辭花及輓聯。並要確保法鼓山的 法脈宗風,凡由他創立及負責
的道場,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
都應納入統一機制。 國外的分支道場,則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
為原則, 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使禪修在異文化社會推廣。
聖嚴法師遺言要求身後事務必簡約,靈堂只掛一幅輓額「寂滅為樂」,
懇辭花與輓聯,並強調不可辦成喪事,而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遺言最後並加附偈語: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聖嚴法師常說他這一生走來,雖然多病、雖然艱苦,卻總是充滿感恩,
聖嚴法師在大家感恩祈福的關懷中,色身已在今天
捨報,但聖嚴法師並沒有捨離我們,其平日的開示已落實在我們的日常
生活中了,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是「心安」和「念佛」。
心安是要讓我們的生活平安,念佛是為了報答師恩,讓我們一起為
聖嚴法師祝禱「寂滅為樂」,讓我們共勉之。阿彌陀佛。
聖嚴法師圓寂,法鼓山門的對聯引人深思。
一缽乞食千家飯; 孤僧竹杖萬里遊,
隨緣應化莫擁有; 緣畢放身撒兩手。
「師父,您會再來人間嗎?
「會,我會乘願再來。」
「會回來哪裡?」
「當然是法鼓山呀。」
佛教徒相信,修行人往生後,能前往佛國淨土;大修行者的渡世悲願,
讓他們隨願力前往任意時空,「乘願再來」即是發願再到人間,渡化眾生。
法鼓山弟子指出,在日前師父病況稍好時,僧團法師向師父
報告靈堂如何布置、身後事如何安排,
聖嚴法師一一點頭說:「很好。」
他原本主張「臭皮囊」燒了乾淨,連棺材都不需要,
更不須讓人瞻仰,
師父說:「不要展示那麼久」;
但考量眾多信徒的心情,「開放兩天悼念」是聖嚴法師對凡人
世俗之心的「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