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難忘的賭局
民國四、五十年代的中小學生很好命,沒有升學壓力,無憂無慮,尤其小學生,老師出的功課,隨便寫一寫交差了事,平時下課回到家,是《不看書》的,到了暑假,更是小學生最快樂的時光,幾乎《每天》都出去玩,玩球,玩遊戲,以及《賭博》。
對現代小孩而言,賭博是很不可思議之事,可是在我的年代,除非書香世家,否則一般家庭小孩多少都會賭一點。賭博分成兩種,一種是賭《錢》;例如賭撲克牌〈十點半〉、〈兩分半〉、〈撿紅點〉、〈丟骰子〉、還有〈玩梭哈〉。另一種是賭《物》;賭物的《賭具》非常豐富,最具代表性的是《玻璃珠》與《ㄤ仔標》。其它還有賭〈橡皮圈〉、賭〈汽水瓶蓋〉(有趣吧?!連這個也賭〉、橄欖籽〈它是零食辣橄欖吃剩的籽,也可拿來賭,那個年代的小孩實在很撿角〉,還有一種以塑膠製成的小玩物,台語叫做〈一仔一仔〉,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賭具。
我與C君臭味相投、好玩又愛賭。我們家住在新竹市中山路與西大路交叉口處,一座清代古代庭園遺址─《潛園》內,園內大門有一塊非常寬廣的空地,彷彿一座自然天成的賭場,每逢暑假或假日,各路英雄好漢聚集於此,蝦米款賭具攏有。只要有賭局,我與C君每役必與。暑假賭《物》,過年則賭《錢》,尤其圍爐過後,玩伴們隨便吆喝一下, 所有賭徒全到齊,從除夕賭到大年初三,大人也不太管。這一段童年時光,令人無法忘懷。
台灣人天性好賭,本人是極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小時候不僅只和鄰居賭,也曾遠征他地,與陌生人對擂。記得小學五、六年級時,新年期間某夜晚,獨自逛到公園夜市,看到有人擺攤,好奇地過去探究竟,啊~原來是撲克牌賭局,有人做莊,三張撲克牌其中ㄧ張貼紅心,押到紅心贏錢,每次可押10元~~100元不等。莊家的手腳很快,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很多路人輸錢。我在旁邊觀察許久,終於發現致勝之道,決定大膽下注‧‧當時身上有一百多元,心臟很強地拿出一百元下押,哇~~中了!再押~又中了!連中五百元~~,突然間,站在我旁邊的一位陌生大哥,比手勢示意我離開,把我帶到附近空地問我:《你怎麼連押五次都中?》我很臭屁地回答:「我會認牌!」他很訝異,問我怎麼認牌?當時的我只是小孩子,不懂社會上眉眉角角的事,一五一十、詳細地告訴他‧‧他聽完後對我說:「你不可以再回去賭,否則我要打你!」‧‧我愣住了,也很害怕,趕快落跑。
親愛ㄟ鄉親喜大,這是本人童年時代《一場難忘的賭局》,一個十一、二歲小毛頭,在路邊與陌生人對賭贏了五百元,心臟要很強才作得到,以民國五十年代的物價,新竹最著名的沙茶牛肉麵一碗才三塊錢,學生理髮兩元,而我居然贏了五百元。我的眼力很好,贏錢關鍵點在於「認牌」,不要被莊家的快手腳所迷惑。當年的撲克牌製造工廠,無法做到十全十美,這三張牌雖是出於同一付牌,但背後花紋以及四邊形邊角的形狀,仔細辨認仍可區分其不同。我的視力特別好,微弱的夜間燈光下,反而成為我的主場優勢。清楚認出紅心牌,當然百發百中。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