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9 01:39:37Goodbye Girl

談現代父母與孩子

最近部門中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懷疑如廁時感染了抗藥性的金黃葡萄球菌,這個病毒會傳染又具抗藥性,而暫時醫學界仍然未研究出完全根治此病毒的方法。小女孩受感染後情況嚴重,要留院治療,而暫時所知的,此症有機會會伴隨她一生。男女構造不同,小便時,男士總比女士方便。廁所是危險地方,非常多細菌病毒,陰部是敏感又欠缺保護力的皮膚,容易受感染,所以從小,母親就教我,除了家中的廁所,其他廁所的廁板都不可坐,必要性況下,先要清潔好才使用。

現在為人父母的,會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予孩子,但他們認為『最好』,往往是主觀地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孩子身上。很多小朋友,最初接觸的文字不是母語而是英文,我見過有些父母每天都用英語和孩子溝通。有些父母讓孩子在國際學校讀書,他們的孩子不太會說廣東話。可能是上一代的遺憾吧,亦因為回歸時教學改革,分了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想當年,英文的確是一個艱巨的課程,特別是家中沒有長輩可以幫忙,又怕問老師的學生。我留意到的是,現在的語文階級觀念比二十年前嚴重,可以說一口流利英語似乎比較高級。我覺得這個培育方向很有問題,中文比英文難,又是母語,為什麼不先學。在香港,中國人比外國人多,要孩子的英語說得流利,大部份時間都只能和家中的菲律賓家傭溝通。香港有個怪現象:明明是中國人卻會很有自信地表示他自己不懂中文。如果去了外國,中國人不懂中文,外國人如何看你?試幻想彭定康在香港四年後表示自己不會英文,極為無稽。

現在的幼兒教育,在小孩未足兩歲已經可以參加一些小組,有些內容以幾種語言來作賣點,3種語言收費$xxx,4種語言收費$xxx,英語、法語、意語、日語、西班牙語任君選擇。可以玩樂又可學外語,對於成人的確吸引,但不足三歲的兒童,基本發音咬字仍未清楚,學這些外語是否太早。

在一些有名氣的小學,學生都要學一樣樂器,那些樂器不是牧童笛,而是主流的鋼琴、大小提琴、長笛......等等,學校不會有太多津貼,甚至沒有津貼。學樂器其實不便宜,比較窮困的學生難有這機會,等於叫家長先衡量自己家庭經濟狀況去考慮是否申請該學校,收生取決於階級而非學生質素。

我感恩,即使當年沒有家人可以教我英文,但我先學到的是中文,中文有了基礎,去學較易掌握的英文,長大後自問兩者不失。感恩母親很早就教我基本衛生知識,教我自我保護,這比任何成就更重要。感恩當年讀書的環境中,雖然是唸所謂的『名牌』學校,但同學中不少是草根階層,令我和其他同學的物質生活不是相差很遠,少一些想『人有我有』的壓力。但願現在為人父母的在培育下一代時不要本末倒置,分清什麼是重要,什麼是次要,願他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予子女:沒有機會學樂器或者參加補習班不會阻礙他將來成為一個出色的人;貧窮並不是罪,沒有必要感到羞恥,別人有,自己沒有的只是死物,但不變的是他們的價值,他們仍是父母疼愛,無價的孩子。

trueno 2009-07-05 00:55:06

感謝母親是正確的。

版主回應
希望你對母親也是懷著感恩 2009-07-05 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