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5 22:14:32Rioko
錯愕
記得我們每個人一定耍過這樣的手段:
小時候跟媽媽吵著要糖吃,不給就在地上打滾大叫,以為媽媽一定會買。
長大後跟另ㄧ半吵架,吵到最後就落分手的狠話,以為對方一定會先低頭。
和老闆要求加薪,爭執到最後就下殺手間 "不加薪我走人",相信老闆一定不捨失去我這個人材。
結果,
媽媽說 "那你就在那邊繼續坐著。我先走了"
戀人說 "那就分手好了,反正我也這麼想。"
老闆說 "那你走吧,替代你的人我已經找好了。"
我們一陣錯愕。心中打定好的如意算盤、最後ㄧ步,就這樣被將計就計,然後死的是自己。
更令人錯愕的是,原來我們以為對方所想的,都和我們意識中所認定的,
全然不一樣。
那造成ㄧ股認知的落差與失調,已構思好的邏輯瞬間崩盤;
我們可能詢問自己是不是在計畫上哪裡出錯,
我們可能開始建構一個新的邏輯去接受並且處理這些錯愕與事實,
但始終,那些對方回應對我們造成的衝擊,那麼突然、猛烈、迅速,令人無法招架。
小時候跟媽媽吵著要糖吃,不給就在地上打滾大叫,以為媽媽一定會買。
長大後跟另ㄧ半吵架,吵到最後就落分手的狠話,以為對方一定會先低頭。
和老闆要求加薪,爭執到最後就下殺手間 "不加薪我走人",相信老闆一定不捨失去我這個人材。
結果,
媽媽說 "那你就在那邊繼續坐著。我先走了"
戀人說 "那就分手好了,反正我也這麼想。"
老闆說 "那你走吧,替代你的人我已經找好了。"
我們一陣錯愕。心中打定好的如意算盤、最後ㄧ步,就這樣被將計就計,然後死的是自己。
更令人錯愕的是,原來我們以為對方所想的,都和我們意識中所認定的,
全然不一樣。
那造成ㄧ股認知的落差與失調,已構思好的邏輯瞬間崩盤;
我們可能詢問自己是不是在計畫上哪裡出錯,
我們可能開始建構一個新的邏輯去接受並且處理這些錯愕與事實,
但始終,那些對方回應對我們造成的衝擊,那麼突然、猛烈、迅速,令人無法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