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5 21:11:05rinchen

我看就業博覽會

2005年6月25日參加就業情報主辦的青年就業嘉年華會。這場活動為期兩天,在世貿三館舉行,有200家廠商參與徵才,規模可謂空前。

近十年來在就業服務這個領域工作,辦理或參加過的就業徵才活動不計其數。朋友好奇底問,這些年來有什麼變化?

回顧歷史,青輔會自1990年起就開始專案補助大專校院辦理校園徵才與相關系列活動。然而就業博覽會卻是到1996年8月才開始。從1996年到2002年底一共舉辦三十餘場。

就業博覽會針對大專畢業青年、社會新鮮人以及企業廠商需求,匯集徵才廠商現場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也開放所有求職者參與,讓求職者可以同時與各式各樣的產業和公司接觸,了解就業市場的趨勢和職缺,找尋適合的工作。而廠商一方面能夠增加曝光與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蒐集履歷表作為人才資料庫,甚至現場相談甚歡就立即媒合,找到適當的人才。確實對於就業市場求供雙方都有許多益處。

舉辦這樣的活動其實要花費相當大的人力與物力。場地租借、攤位架設佈置與臨時人力所耗不貲。事前要徵求廠商,要透過海報、DM、旗幟、看板、廣播、報紙、電視、網路等管道宣傳,活動現場要規劃完善流程和動線,遇到任何狀況要危機處理,事後要清理整頓善後結案,樣樣都是學問,而這些亮麗的成績背後都充滿汗水甚至淚水。

就業博覽會見證了台灣產業的變動狀況。當然服務業變多而且產業越來越多元,然而我也看見熱門行業由資訊硬體製造、半導體到光電業各領風騷的快速變遷。

而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創新。從單純的徵才廠商,逐漸增加諮商區、進修學習區、職業訓練或專長培訓區,甚至出現人力派遣區。舞台和活動設計也一直翻新,徵才廠商的攤位佈置越來越亮麗,直追商業展覽。

不過,會場內總有許多仁兄手拿著資料夾蒐集名單。這些需要大量生力軍的業者到處流竄而且難以遏抑,因而被我們私下暱稱為[蟑螂]。事實上,需要大量業務人才並不違法,而且也是不錯的發展方向。只是求職者要自行注意,如果對某些產業不感興趣,就不要隨意留下個人資料。

雖然網路科技快速發展,但人力資源網站並未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報紙人事廣告。同樣的,網路媒合也不能完全取代實體的徵才活動。只是在從事人力資源服務的廠商已經有能力獨自舉辦時,政府單位也就可以把資源用在其他方面。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