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0 01:34:01睿治藝術

016. 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艾靈頓公爵


文/Chieli (知名爵士唱片收藏家暨評論家)



專輯:瑪麗‧露效應
鋼琴:約翰‧希克斯(John Hicks)
代理:巨禮文化

 

撇開性別不談,瑪麗‧露‧威廉斯的歷史成就或許能比擬艾靈頓公爵。這位爵士樂史上最重要的女鋼琴家暨作曲家,在半世紀的音樂生涯中,觀念始終走在最前端。瑪麗‧露不拋棄舊有的事物的不斷創新、使她的作品更現代化,擅長的風格從Stride、Boogie Woogie、搖擺樂、咆勃到藍調無一不精;倘若瑪麗‧露出生在現代,一生的藝術成就無疑將更受肯定!

1910年出生於亞特蘭大的瑪麗‧露,成長於匹茲堡,從小靠耳朵自學鋼琴。6歲公開演奏、13歲開始職業演出、17歲嫁給薩克斯風手約翰威廉斯、1929年開始為Andy Kirk的樂團編曲,經歷洋洋灑灑。直到1942年,隨著知名度逐漸提升,她也為Benny Goodman、Earl Hines和Tommy Dorsey等樂團編曲,甚至為艾靈頓公爵寫過一些曲子。在40年代中期,瑪麗‧露還曾激勵Thelonious Monk、Bud Powell、Tadd Dameron和Dizzy Gillespie等開創咆勃革命的年輕樂手勇於創新。

即將於九月十六日偕愛妻爵士長笛家愛麗絲‧伍德(Elise Wood)首度訪台的爵士鋼琴家約翰‧希克斯(John Hicks)對瑪麗‧露的創作精神相當感動,認為她應該被更多人認識,因此促成這張專輯的誕生。約翰‧希克斯在內頁提到,當他第一次到紐約時,瑪麗‧露是他所認識的第一個人,她好心的介紹多位經紀人給約翰‧希克斯認識,因此他對瑪麗‧露格外充滿感激之意。幾年後當約翰‧希克斯搬到紐約後,兩人的住處僅相隔幾條街,他有更多的時間與瑪麗‧露相處,也對她的作品更加著迷。

瑪麗‧露曾經相當投入天主教會,大部份瑪麗‧露的作品都有濃烈的藍調和福音味,約翰‧希克斯沒有選擇瑪麗‧露最有名的作品,卻選擇她較具宗教色彩的創作。在專輯「匹茲堡爵士系列之三~瑪麗‧露效應」的12首曲子中,約翰‧希克斯也貢獻了5首:他並不刻意模仿瑪麗‧露的寫作風格,而是捕捉她創作的精髓、融入自己的特色盡可能的搖擺。

在「匹茲堡爵士系列之三~瑪麗‧露效應」中,有幾首特別值得一提的曲子:除了高能量的「Medi II」、約翰‧希克斯詮釋「Old Time Spiritual」的方式以及曲調的旋律都令人感動不已,而「Ballad for Mary Lou」這首專輯中最美的曲子,是一首充滿約翰‧希克斯強烈個人色彩的作品。此外,介於瑪麗‧露與孟克風格的「Not Too Straight」,以銳不可檔之姿駕馭著鋼琴,是專輯中的最高潮;加上約翰‧希克斯引用「Aries」片段改編被公認為最早的現代爵士交響樂作品「Zodia Suite」,最後以激昂的福音歌曲「The Lord Says」做結尾。雖然瑪麗‧露的成就已經備受肯定,但向她致敬的專輯依舊屈指可數,喜愛瑪麗‧露的樂友都應一試!

長久以來,爵士樂存在的性別歧視只是現實社會的另一個寫照。為了讚揚瑪麗‧露的成就以及對爵士樂的貢獻,自1996年開始,由Billy Taylor提出構想的「瑪麗‧露‧威廉斯女性爵士音樂節」,每年在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舉行,是個僅邀請女性樂手參加的重大節慶。至今2005年,「瑪麗‧露‧威廉斯女性爵士音樂節」已堂堂邁入第十屆;即便瑪麗‧露從不在乎自己的知名度,但,相信她在天之靈一定感到相當欣慰!




想直接收到「睿治音樂評鑑」電子報嗎?趕快加入會員:
http://www.rigelar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