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0 17:01:38望月塵子

危險心靈~~~~~~讀後感

有時候,真不該說台灣的孩子是幸福,還是不幸福...................
近年來有關教育體制的議題又浮上檯面,尤其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有好多思緒不斷的在腦裡翻攪,不吐不快..............
前年,我拿到這書時真的非常興奮,因為作者是他,我最崇拜的作家──侯文詠先生;在之前便已拜讀過他很多作品,像是﹝頑皮故事集﹞、﹝淘氣故事集﹞,有聲書﹝歡樂三國志﹞等............都是我睡前的最愛,如今時光飛逝,從那時純真的國小生,國中生的青澀,到現在升上了高一,看過他的每本書都彷彿是自己的成長歷程,字字句句相呼應著.......兩年後我再度翻開扉頁時,不久前的那絲愁緒和疑惑又伴隨著現在的心情,更加濃郁,更加雜陳。

怎麼分辨好學和沉淪呢?把書讀的好就是好學嗎?不愛讀書難道等於沉淪?..........連續三個問句,沒有誰能幫我解答;小傑﹝主人翁﹞因為上課看漫畫被抓包,『非常』風格的班導就開罰了,但是站在室外走廊聽課居然為期七天之久﹝這段我有些緊張,因為當時我們的班導也是數學老師,怕他看過這本書,如法炮製~~~﹞雖然上課看漫畫我不敢苟同,但老師所謂的『教學風格』真的會讓學生心服口服嗎?;有的時候,事情的表象會擾亂一些還算合理的事實,漫畫﹝聖堂教父﹞的內容很具理想,也不含色情;其實我們﹝青少年﹞對未來哪個不是充滿著抱負和理想的?也許,真的壓抑很久了,就像漫畫中的兩位主角一樣吧?
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那段青澀的年華,何不將心比心,站在我們的立場揣摩一下?

和我一樣,小傑也是課後留下來上輔導課,但如果選擇不留,導師會怎麼想──視為沉淪嗎?小傑數學考了76分,在旁人眼裡應該算是不錯的,但就因為他沒有留輔導課,被班導當眾污辱為不知羞恥.............
是誰的不對?同樣都是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老師難授課,學生難聽課,才會有這麼多的例子啊,雖然我有時不得不承認自己是盲目急躁了些,但好學生與壞學生的界線只單以成績論嗎?我想這一直以來似乎被公式化了,看著這書,也讓我想起我那被稱之為壞學生的朋友................

什麼是沉淪...........什麼又是好學了

所謂的好壞,的確是不能用功名來論的啊!

小傑因為『壞朋友』的鼓動,在好奇心驅使之下到了搖頭PUB,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吧檯小妹──艾利,中輟生,在所謂『好學生』中可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唾棄這類的人,但何曾想過,他們大多數都是很自卑的,我身邊就是有些這樣的朋友,所以能試著去了解他;艾利因為父母離異的緣故,從此變得叛逆,而又極力想表現自己,於是便成日埋首於網路的世界裡,架設網站、電腦駭客,但為了賺取生活費,甚至下海去援交、賣盜版光碟;每一天, 諸如此類的學生層出不窮,其實,他們都有共同的心聲,有太多的不滿和疑問,只因為他們太『卑微』了,而沒有人肯傾聽..............
所以他們選擇沉默來表達內心的無奈與沉痛

後來事情越鬧越大,小傑和老師之間的嫌隙越來越深,後來透過媒體,讓小傑誠了學校的『風雲人物』,學生對他的評價也出現了兩極化................... 原本很簡單的一個訴求『一個國中生因為被予以體罰』進而演變為『教改的需要性』...,中間的過程實在很繁瑣,唯一明朗的一點是,最初的那份單純的訴求已經變質,老師辭職了,教育部長也下臺了,我和小傑一樣............只剩下茫然,我闔上書,覺得心情好沉重,覺得好灰心,好氣餒,因為我知道,那個我們所討厭的體制,不可能消失;它可能不會變得更壞,可是也不會變的更好。求知,或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問題是,當我們被迫去學習的時候,這件事是否仍然有趣?

高一的我,.成績還說的過去,照理說是不太理解所謂壞學生的行為﹝先排除打架鬧事混幫派玩飆車的戲碼吧!﹞可是這本書不是寫什麼壞學生心聲,只要對台灣的教育還有那麼ㄧ點關心,那麼就該看看.看看我們這群學生在學些什麼,老實說.之前我不怎麼覺的活在如此可怕的環境,現在我捫心自問...........是否早已麻木?,
每天就只是乖乖的記下明天要考什麼,我們有去思考嗎?不.教育教我們不需要思考.只要接受就好,就像小時候父母常說「小孩子想那麼多幹麻.?」是的.看完書後我再度思考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非要等到長大嗎?
到那時.是否連思考的自覺都沒有了,是否我們都無能為力~~~~~~~~?

結論是,做學生的我們不能直接改變什麼大局面,因為我開始懷疑,我們也許真的是無辜的
但也有可能是共犯,很弔詭吧!


我把這本書介紹給念國一的弟弟,也希望弟弟能繼續介紹給他的同學…
然後我希望他們能心有所感地看完,專心準備學測,三年後,考上理想的高中
也許到那時教育體制能稍微改善一點,也許會更理想吧?


這是一本可以好好思考的書,尤其是對在學的我來說
因為三年後,我又要面對同樣的試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