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 12:10:14ANG MO

只剩壹次



<跑龍套>


真真只剩壹次
你敢不敢 讓你有夢想?
NO BALLS,NO GUTS
你怕甚麼





<網摘>

你敢不敢 讓孩子有夢想?



如果問父母:「孩子應不應該有夢想?」相信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果再問:「你會支持孩子的夢想嗎?」相信大部分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當有一天孩子真的提出他想做的事時,問題就來了:做這件事會不會影響課業?成功的機率有多大?失敗了怎麼辦?就算成功了,有什麼價值?對將來就學、就業有什麼幫助嗎?

最近看到一位大男孩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1999年生的何達睿,為了全心準備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不顧父母和師長的反對,捨棄大學學測,最後奪得金牌,目前就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其實,重要的既不是金牌、也不是MIT,而是在他身上,我看到一個孩子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付出怎樣的努力和決心,以及他想要證明自己信仰的那些價值。

澳洲有一位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護士,整理了病人們臨終對生命的回顧,發現他們最感到遺憾的事,就是後悔自己未曾勇於追求夢想,一直活在別人的期望裡。父母也都當過孩子,是否記得自己曾經擁有的夢想?許多人因為現實而放棄夢想,「接受現實」也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價值觀。於是,當孩子開始作夢時,父母往往急於告訴他「現實」,指導他什麼才是安全的、不會失敗的路;很快的,「夢想」等同於「作夢」,一個可能很精采的人生故事,才剛起頭就結束了。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你敢不敢讓孩子有夢想?」不敢的理由很多:怕失敗、怕輸等。但想想,年輕就是嘗試失敗的最好時機,孩子從中必定有刻骨銘心地領會,而且付出的代價通常不大。怕影響功課,但學校成績真的不等於孩子未來的競爭力;怕過於不切實際,即便如此,也是人生的課程,下一次他會做得更好。我們的社會歌頌成功,殊不知成功之前往往是一連串孤獨的失敗。

那麼,當孩子提出夢想時,父母該如何支持他?首先是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計畫,包括他是否清楚自己要承擔的風險。其次應詢問孩子有沒有需要父母協助的地方,讓孩子來決定你的角色。最後則是持續地觀察和關懷,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讚賞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關於夢想,多年前我曾經策劃一個活動:「我有一個夢想」,我們徵召許多擁有不同才藝的大學生,到原住民部落去和孩子玩課程、談夢想。我希望能藉此提升孩子們的自尊心,鼓舞他們燃起夢想的小火苗,並藉著大哥哥、大姊姊的分享,學習到如何築夢踏實,擬定可行的計畫。我一直相信,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他的天賦並實現夢想,勇敢追夢的孩子,才能學習到生命更高層次的內涵和視野。所以父母們,請跟你的孩子一樣勇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