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台灣第二說 被管戳破
〔自由時報記者陳梅英、鄭琪芳/台北報導〕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昨日接受電台專訪時坦言,「我早就不認為還有亞洲四小龍這件事」,亞洲四小龍已經是過去的說法,不適合再強調。他說,我們不應該再停在過去的光榮,要努力追上世界潮流。
馬總統不久前還說,「過去五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第二」。管中閔昨一席「早就沒有亞洲四小龍」的談話,無異打了馬總統的臉。
學者:過度傾中 台陷困境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則表示,南韓不把台灣看在眼裡是事實,南韓將重點放在產業轉型、技術研發;台灣則太相信開放及技術移轉,結果造成產業外移、製造潛在競爭對手,讓台灣經濟陷入困境。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認為,馬政府經濟政策荒腔走板,一味把台灣鎖在中國市場,是讓台灣喪失競爭力的主因。
星、韓 眼中早就沒台灣
管中閔指出,新加坡現在的國民所得幾乎超過我們一倍以上,他們不會覺得跟我們站在一塊;韓國在G20(二十國集團)裡,舉辦各種國際會議,韓國認為他們的經濟實力是要挑戰日本的,他們眼中早就沒有台灣;香港反正掛在中國巨龍身上,飛起來也看不到台灣,「台灣自己要看見自己面臨的困境」。
管中閔說,台灣曾經歷美好的年代,狂飆的八○年代,連抗爭都覺得是正面的,因為大家相信「明天會更好」;但隨著盛況不再,國際經濟情勢對我們不利,中國崛起,我們面對的競爭與以往不一樣,台灣調整速度不夠快,沒有跟上去,以至於造成這種後果。
另外就是管制太多,使得台灣熱不起來,過多的限制也讓台灣經濟無法成長。雖然一個成熟的社會必然走向這一步,但追求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土地利用,應該取得一個平衡。
他舉國光石化為例,石化產業一個投資帶動上兆元產值,新加坡也是一個彈丸之地,國光石化在台灣走不下去,新加坡卻發展起來了,不同之處就在新加坡的環評制度非常清楚透明,台灣整個環評程序漫長,這次開會來十個評審,下次又另外十個評審,拖多久不知道,沒有人會想來。
管:調整不夠快 沒跟上
至於台灣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的問題,管中閔認為,最關鍵的是要把經濟帶熱起來,事求人,薪資才有漲的機會。
管中閔表示,國發會除了推出自經區外,現在也朝兩個方向在努力,一個是調整輸出的產品、國家與方式。他說,薪資結構與產業是緊密綁在一起,薪資代表的就是生產力,如果出口的產品越來越不值錢,要加薪就很難。
另外,希望發展台灣青創產業,很多外資機構看到台灣發展青創的潛力,尤其台灣有很多優秀人才,希望能改善台灣成為適合發展青創產業的地方,帶動經濟另一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