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1 18:27:45ANG MO

新加坡-----天下第二(執行的流程)

執行的流程
「一個文明和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改變,往往是由社會上一小批富有創意又敢冒險的人物在主導。」 ─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Toynbee﹞

「新加坡政府是一個自動更新、學習型的組織,它能迅速效率的解讀變化,擁有掌握變遷且規劃未來的能力,並且快捷的動員組織朝著變動中的目標前進。」

新加坡政府的決策流程:

訂出清晰的遠景

遠景濃縮成幾個可行的目標

提出具體計劃

選適當的人執行計劃完成目標
新加坡為了更快捷的達到目標,採取的策略是“借力使力”,借取外部的資源來作為發展新加坡的經濟動力,集中力氣建立與維護自我的競爭位置,耕耘一個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將對手的優勢轉變成劣勢,築高進入障礙與強迫自己不斷的升級,並且積極尋找另外一個可以差異化的領域,在對手追趕而至之前,早一步跳開。
政府各部門訂定清晰的「遠景」,作為每個單位的工作目標,使組織的成員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感,踏實的邁向目的地。例如,新加坡貿工部經濟發展局的使命是「發展新加坡成為一全企業機能的全球都市」。
新加坡政府策略決定後的流程,立即採取的步驟就是塑造全國的共識,新加坡不崇尚譁眾取寵的政治口號,也沒有愚民煽情的活動標語,高層採用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履。在公開的場合,藉由各式各樣的方法宣導政府的明確的目標。
新加坡曾任職東南亞研究所所長,1999年,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陳慶珠指出:「政府不欺騙人民,很實際,花很多時間與人民對話、溝通、解釋要達成什麼目標?為何要達成?」新加坡官員接受過培訓很善於溝通,舉實例清楚的告訴民眾,而不作教條式令人反感的宣傳。
舉例而言:政府引進跨國企業與外來人才,高層官員呼籲新加坡人必須改變心態並且不要誤解為政府對國人及本地企業缺乏信心,清楚的告知民眾,1991─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37%來自外來人才,同時,政府正加緊努力培養本地企業與跨國企業,建立長期平等的戰略性伙伴關係,提高生產力並且鼓勵本國企業在條件適合時到他國投資更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政府高層解釋,新加坡在60年代由於缺乏巨額資金和技術再加上國內市場狹小,國外市場的開拓必須面臨很大風險等因素,用跨國企業為主導的策略來發展製造業,當時跨國企業對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貢獻。現在新加坡每年製造業的成長75%是跨國企業所貢獻,新加坡50%的製造業工人受雇於跨國企業,跨國企業為新加坡提供高增值服務科技的生產力,新加坡要成功地永續發展是取決於是否比世界其他城市擁有更優異與充足的人才,以美國2億6000萬的人口,本國矽谷幾近半數的人才都來自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台灣、新加坡等國,更何況只有三百萬人口的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以菁英治國,「疾民所疾、苦民所苦」的當局以為人民提供現代化的優質生活為目標。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新加坡老年人自殺率在世界上高居第二,僅次於中國農村地區。
2001年8月24日《聯合早報》報載指出,新加坡教育部長兼國防部第二部長張志賢准將說;2000年,有33%的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和65%的國小六年級的學生患近視。此外,過去4年,入伍的國民服役男性中,每3名就有2名患近視。新加坡政府面對近視高居世界首位與老年人自殺率高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3月,當新加坡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第一個病例開始,以總人口數目而言,新加坡的疫情是全球最嚴重的地區,2003年5月16日止,SARS在新加坡已經導致28人死亡,病例總數為206宗,SARS死亡病例人數位居全球第四高。但是,新加坡政府劍及履及的重點高效措施,卻是疫情最快獲得控制的國家,新加坡又另一次向世人展現滴水不漏的防疫行政系統。
新加坡政府採取高效務實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方法,博得人民一致的信任。
關於全民的視力問題,當局以衛生部、教育部、社會發展及體育部聯合成立一個跨部門委員會,協助學童預防近視和防止近視惡化的方法。各級學校的教師將獲得指導手冊,協助教師教導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護理眼睛的習慣,當局也將為教師主辦研討會,增加這方面的知識。並展開大規模的公眾教育,教導學童和教育有小孩的家長,如何正確的預防近視。當局並設立一個“監督”系統,確保那些受建議作深入檢查的學生遵照指示,並為患有中度到深度近視的學生及其家長,提供相關的輔導和教育。衛生部也將設立一個近視注冊處,追蹤與收集學童近視患者的病情進展與數據資料,供作眼科研究。
關於老年人口高自殺率的問題,一項全國調查即展開;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現象有孤獨、寂寞、沉默、喪失自我、缺乏關愛、貧窮與病痛的拖累,再加上新加坡沉重的醫藥費,即使有津貼也常令人喘不過氣,所以新加坡的老年人普遍有“可以死不可以病”的憂慮等等問題。
1994年,政府強調經濟要持續成功,人民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家庭與道德價值觀,所採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有為了要從小就加強家庭的凝聚力,將學生教育儲蓄戶頭改為他們與父親或母親的聯名戶頭。及“公積金住屋補助金”的計劃,那是對於孩子購買父母親住家附近的新鎮轉售組屋,政府將發給三萬元補助金鼓勵的計劃。
新加坡老人發展事務處提供居民更便利的一站式服務,把多項社區服務,集為“一體化服務”,提供希望繼續為社會盡力的樂齡人士,主辦更多有意義活動的“活躍樂齡計劃”,並為不同的樂齡人士提供“專業咨詢服務”。
政府齊頭並進構築“三重安全網”(3M)的社會安全網,“3M─保健儲蓄(Medisave)、健保雙全(Medishield)和保建基金(Medifund)”,採取預防疾病計劃並加緊改進更新醫療保健制度,重點是協助老年人及低收入者,提供綜合性的醫療服務,並提供保健財務援助制度,以應付醫療開支。在醫藥費援助方面,又制定一項保險計劃─樂齡健保計劃(Eldershield),專為40歲以上的公眾提供特定長期疾病保險,除了加強保健儲蓄(Medisave)、健保雙全(Medishield)等保險,更提供其他不同的保健基金(Medifund)和老人護理基金(Eldercare Fund)等,以尋求多元與靈活的醫療援助。各個不同的社區發展理事會,針對區內的問題,在志願福利團體的協助下,擴大為較低收入的病人,提供家中康復服務的計劃,例如“家中康復計劃”(Home Therapy Programme)和“支援護理服務”(step down care)。
新加坡政府以務實的方法解決問題,2001年10月7日《聯合早報》報載指出,65歲以上老人的平均自殺率,從1995年的每十萬人有52人自殺,下降自1999年的每十萬人有25人自殺,減幅達50%,新加坡老人的自殺率,名次已降低至十名之外。
關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問題,當1997年香港遭遇禽流感時,新加坡政府體系風險管理機制,也同樣在三天內就成立專案小組,沙盤操練防堵禽流感。當局掌握做中學並擬定抗疫戰略,SARS危機中,新加坡政府應變的效率,急速成立SARS作戰指揮中心,統一事權,訂立標準作業程序。掌握「正確、快速、創新」的戰略,採取隔離(Isolate)、遏制(Contain)和圍堵(Ring-fence)等三管齊下的戰術,又一次吸引全球鎂光燈投注的焦點,展現超高水準的總戰鬥力。
首先,政府迅速組成「抗SARS作戰部隊」,由四位政務部長組成,並分別親臨坐鎮發生疫情的四家醫院,吳作棟總理面告國人,SARS疫情危機事件,如未即時消滅,將是建國以來最大的打擊,並開始透過大眾媒體與設立一站式專門網站教育民眾防疫的正確訊息,接觸疑似病例的官員與眷屬一律守法,自行隔離,確立良規以釋民疑。
一. 設立一站式網站:社區網絡覆蓋,方便公眾查詢所有資訊,包括政府的最新措施的頒行、商家可獲得經濟援助的津貼、最新病例數字和被隔離員工薪津的核算等。
二. 嚴法重行:當局一天內三讀修正通過傳染病法令,明訂入境關卡與醫院嚴格執行檢查的措施,以防止擴散。並在各區成立“抗沙斯小組”,由部長議員帶頭,多種語言齊出,把有關沙斯的信息清楚傳給民眾,動員全民負起社會責任抗炎,突擊小組監督嚴格把關規定對於疑似感染的病人只要違反隔離令,無須送上法庭審訊,即可發出高額的罰款懲戒通知,重犯者將面對監禁與罰款兼施的重刑,並嚴懲虛報、隱瞞或拒聽衛生部人員查詢電話等。2003年5月9日,新加坡第一名因違反居家隔離令而被政府起訴的人,雖然在醫生證實下,被告並沒有感染到SARS症,仍被法院判處坐牢六個月。
三. 防患未然:推出發燒檢查站與新加坡聯絡碗(Singapore Contact Bowl)計劃,鼓勵全民每天量體溫並要求公眾出入公共場所確實留下聯絡資料,以便追查。
阵 2003年4月17日,政府公佈2億3000萬“沙斯援助配套”,協助業者度過難關,儘可能保住工作機會,延緩與減輕失業問題的惡化。
阵 推動“人人OK”計畫:通過自願參與的基層領袖和居民,負起巡視及保持公共環境清潔的責任,重新強調與培養個人和環境良好的衛生習慣,公共場所亂丟紙屑與吐痰等不良衛生習慣,施行重罰並以登報列舉遏阻重犯。
阵 建立沙斯資料數據庫:數據庫包括臨床和追查資料等完整的信息流程,以備未來新病毒入侵時,沿用建立的信息設施,爭取時效迅速做出決策部署抗敵。
如此有紀律與恩威並用的應變措施,自然贏得高效與信任。在十八天無新感染病例後,新加坡正確、有效、創新的防疫措施與弊絕風清防患未然的戒律,博得世界衛生組織公開讚揚,並為亞洲的台灣、香港作為借鏡防疫的典範與跨國企業全球運籌管理佈局新審思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