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9 13:02:24理查

團隊合作與衝突爭端

對於某些科系;如MBA等等,除了個人作業及考試成績之外,特別重視的是team work spirit及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的培養,因此上課的分組討論以及作業的完成,多國籍的工作條件就是家常便飯了。如何跟來自全世界不同的民族、人種、國家的學生共事;甚至是共同完成一份project,就不光只是靠前面所提到的這些寫作技巧以及個人的努力就可以辦得到的。在英國社會上念研究所的風氣並不十分興盛,本身除非是大學成績極為優秀,立志要繼續往學術界發展的學生,才會大學畢業之後再攻讀研究所,多數的大學生都是畢業之後就投入就業市場,在研究所會碰到的英國同學,若不是公司選派來進修的白領高階人士,就多半是家中經濟條件頗佳,且立志從事學術研究的人物,理查碰到的英國同學都挺專業的。除英國同學之外,西班牙、希臘、印度、以及華裔(包括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以及南洋各國華僑)都是英國研究所的常見民族,當然美國、德國、荷蘭、法國、北歐的挪威、芬蘭、丹麥等地皆有留學生來英國攻讀不同領域的碩士,只是其人數還不足以形成族群;產生影響力罷了。而在進行team work的時候,除了因為個人因素而有不同程度的學習態度及表現之外,各民族的特性在此也會顯露無疑。就理查個人的經驗來就感覺到,西班牙的同學多半非常熱情,但這樣的熱情不一定會反應在對學問的追求上,比較可能出現在吃喝玩樂上。因此當要求西班牙的組員進行討論或準備作業時,就別對他們能夠準時出現或交件抱持著太大的希望,但他們絕對是一個很好的玩伴,只要有party他們絕不會吝嗇於邀請你參加,而且氣氛都會很high。而希臘的同學也挺喜歡party的,不過除了party之外,希臘同學也喜歡彼此交談、討論及溝通觀念,但通常會讓旁人誤會他們是在吵架,因為他們的聲音及音調都很難不讓人認為他們在吵架,不過通常來說他們都不會承認他們在吵架,他們覺得只是在溝通罷了。印度的同學很多都算是他們國內的「好野人」(好野人的定義是家裡有僕人侍奉的那種,而全印度有多達九成以上的文盲,而有財力出國念書的更是少數),因此會把那種高人一等的氣息不自覺地也帶到英國來,對這些印度同學來說,出國只不過是形式上來鍍層金,回國之後就要接掌家族事業,會受到重重的印度社會禮教的束縛,來到英國讀書不過是為了給家裡有個交待,同時可以享受一下自由戀愛的機會罷了,讀書並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他們也比較缺乏研究學問的動機,不過他們對其學識能力都會給予以極高的自我評價,因此不容易接受其他人的觀念或意見。而他們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他們那一口印式英文,雖然他們的母語是英文,但每一個印度同學的英文都有著濃厚的印度口音,在我們認為他們的英文說的很差,因為聽不太懂他們的英文口音,但沒有一個印度同學認為他們的口音有何不妥,同時也都認為他們講的英文是很標準的英文,更不會願意調整自己的口音,向英式口音或美式口音看齊,因此有許多團體衝突的發生都跟印度同學脫不了干係。而華裔同學在各國留學生的眼中,是一群很「變態」的民族,所謂「變態」是指我們在念書及求學上的那股拼勁,其他國家的學生永遠沒法搞懂,華裔學生要這麼認真拼命地念書,為什麼晚上或假日的時候不好好出來happy一下,老是要待在圖書館內K書,這可能是我們這些華人長期受到儒教影響,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心態,才會讓其他國家的留學生認為華裔學生的人及生活多半都很boring,在討論時的互動性也因為受限於英文表達能力以及想法的僵化,而不太有突破性的建議及想法。

所以這樣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對於守時的概念、組員對於project的投入程度、project的完成標準、甚至就連project的好壞標準都可能可以讓這群國際兵團吵上好一陣子,每每在分組討論或是team work的時候,彼此的衝突可說是此起彼落,甚至華裔學生會鬧到學校教授那邊要求拆夥。不過英國教授可能是這種情況看多了,多半是老神在在,先讓你發完一頓脾氣之後,然後才會說:「我會多注意一下你們這組的狀況,你們先維持現狀看看,讓我們看看後續的發展會是如何?」其實真正的意思就是:「別動不動就說要跟其他國家同學拆夥,你們華裔學生的跨國合作合群能力才是值得自我檢討的部份!」因此理查並不建議台灣同學一有衝突就直覺地想找教授出面壓制,而是要學習從衝突之中,如何找出多數人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並且利用群體的力量制裁其他不合作的少數同學。這對於多數在台灣讀書的同學來說,不一定得到這樣的多國籍衝突的經驗,因此在開始合作之初,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每一位同學的個性及特質,並且將組內的優點及長處予以發揮,以免落入彼此爭執的內耗之中,造成project進度的落後或是表現太差,如何談判、退讓、利益交換、各個擊破、資源整合、學習其他國家學生的長處及思考模式等是在國外進行team work時最需要學習及掌握的要訣,這些技巧都不是在課堂上教授會教的,而是教授提供這樣的team work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跟學習的。

看到目前為止,可能有人會說理查在“虎爛”,如果英國研究所真的這麼難念,怎麼還有很多人都念完回來?應該很多人都failed掉吧,因為上述說的標準簡直是不可能辦到的。不過理查相信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多數人到了當地都能隨著環境的要求找到最適合的生存方式,也因此才能通過這些嚴格的挑戰順利取得學位。理查在此主要是希望提供有意前往英國留學的朋友搞清楚學習的方向,並且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以真正地學到東西,至於學習方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步數”,理查談的不見得適合全部的人使用,但總有些許的參考價值。在日常繁重的課業壓力;以及英國教授不會監督學生讀書進度的情況下,在英國讀書的自制力最好要很強,否則一旦一週的進度落後沒跟上,後面要再補起來就會很吃力了。如果可以運用團隊合作的力量,相互鼓勵督促,或許可以提昇自己讀書的效率,以組讀書會的型式,將各個指定共同科目交由不同的讀書會夥伴負責,將當週的上課內容及重點;以及教科書中的重點消化整理,在讀書會時提出報告並解答其他同學的問題。參與讀書會的成員必須每一個人都要確實掌握其負責的科目進度,同時其他成員也不可以心存僥悻,認為其他人都會準備好,自己沒準備也沒關係,甚至是完全想依賴其他人的努力,這樣的成員極容易破壞讀書會的順利運作,也會拖累到全部的成員。因此雖然讀書會可以幫助留學生加強讀書效率及效果,但實際運作起來非常困難,成功的例子並不多,理查的運氣不錯,碰到好的讀書夥伴,所參與的讀書會算是少數的成功案例,因此會中三個成員全部過關,並且都有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