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1 12:18:26理查

媒體內容的空洞與誤導

延續自前一篇關於減稅廣告的評論,各界紛紛擾擾又吵了快半個月,事實的真相是愈來愈模糊,再加上一則中研院院士聯署要求院內的自助餐廳關掉電視的新聞報導及談話性節目的批判,真的是讓人再度體悟到媒體內容的空洞及對閱聽人的誤導,下次大夥看到媒體上的內容可能都不能當真,把新聞當娛樂節目欣賞可能還ok些。

原本該系列的廣告最有問題的,並不在台灣該不該減稅一事,畢竟減稅救經濟的說法有其複雜的時空背景及環境條件,短短的30秒實在不適合去評論這個概念。所以有問題的其實是在廣告背後出資者的身份及動機為何,但半個月過去了,從媒體上報導的訊息從原先跳出來承認的工總,後來工總又說只是贊同廣告的主張,實際出資者另有其人,然後工總以外的大小工商協會都否認有出到錢,然後自由時報一篇報導說出資者是泛藍名嘴陳文茜及其外資圈友人(自由時報暗指是某水果媒體的報老闆),然後陳文茜又出面否認有出到錢,說出錢另有其人,她只是被概念徵詢而已。然後更有部落格有陰謀論出現,說出錢者的確是廣告具名的傅利曼教育基金會,因為該基金會有拿美國政府的補助,所以整件事是美國政府透過基金會的名義,意圖用媒體力量影響台灣政府決策,然後迫使台灣降稅拖垮財政,以達到美國政府顛覆馬英九政府的目的。見鬼了!(好在農曆七月已過,我實在不願意在鬼月講這句話),都沒人要承認自己就是那個出錢老闆,然後媒體去問一些相關人等,記者和受訪者似乎都是有默契般,當觸及到出資者的事實時,就含糊地說是外資或是一群人而一筆帶過,就算是外資或一群人總該也會有名有姓吧!為什麼就是不寫出來呢?每個人都有權自己花錢在媒體買時段上廣告宣揚自己的理念,這又不是什麼犯法的事,為什麼不大大方方出面承認,這樣一直閃閃躲躲是不是表示這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存在?

這段期間內的相關新聞都是集中在討論台灣究竟應否降稅,完全忽略理查剛講的問題,沒有半個記者本著新聞報導的專業精神,對於背後的出資者身份追根究底,更沒有人直接寫封信或打個電話去問傅利曼教育基金會,請對方給個說法,究竟他們是不是廣告主?如果是,動機或者想法是什麼?我想出資的人一定很樂意接受這種免費宣傳的訪問,可以再加深民眾對其主張的認識。但如果他們不是出資廣告主,那他們有授權某人或某團體使用其基金會名義嗎?可否提供真正廣告主身份供媒體採訪求證,若無授權也應該告知基金會,讓基金會有機會對盜用該基金會名義的人士提出相關應有權利的主張及保護。

總之整件事情媒體完全沒有人在追查真相是什麼,看到的只是工商團體和公平租稅聯盟之間的口水戰,以及有一大堆問號卻無處可得答案的老百姓。媒體的守望功能完全盡失,變成是特定利益團體的放話工具而已,所以媒體內容的空洞可見一番。除了對於減稅新聞的空洞之外,另一則中研院士聯署要求院內自助餐廳的新聞更加證明了媒體在處理新聞事件的無厘頭,一群中研院士批評台灣的電視新聞有許多問題,不適合在用餐時間收看,因此要求院內外包的自助餐廳要將電視於用餐時間關掉,以還給這些學術人員一個清靜的用餐空間,以利於他們於用餐時進行知識交流。

先姑且不談這些院士所指控的電視新聞頻道的問題是否為真,或是這些院士的要求是否合理?有無干涉到他人權益或自由等問題,基於新聞媒體客觀中立的原則,只要如實報導不需加註媒體的意見即可,昨日居然撇見某新聞台的談話性節目,找來一堆名嘴重砲轟擊這些中研院士,直指是因為他們是陳水扁的支持者,他們受不了連日泛藍媒體對陳水扁的新聞追殺,因此才會發表拒看新聞的聲明,是典型見不得人好的酸葡萄心理。天呀!這又是什麼跟什麼呀?原本理查也沒特別注意這則新聞,剛好今日飛碟早餐又提到此事,比較清楚陳述了這些院士的想法,所以讓理查驚覺這些媒體的可怕,如果不是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單就某一新聞媒體或報導,是會非常容易被誤導。這些院士或許有那麼點精英份子的高傲氣息,但他們若只是以書面聲明透過媒體報導來鼓勵大家要拒看沒有營養的電視節目,老實說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媒體節目有必要用扣帽子的方式,把這群人打成是陳水扁同路人,希望置對方於死地,才能夠一消心頭之恨嗎?

難怪「美學的經濟」一書裡會提到,現在新聞節目的娛樂化,由於大眾媒體的發展,唯有娛樂市場是最具經濟規模及獲利可能的,新聞台必須將其節目內容做得有衝突及話題性,才能製造出娛樂效果,並且爭取到最多的收視群,以換取廣告收入。但這樣的發展導致兩個結果,其一是遵守古典新聞學原理的媒體或節目將淪為所謂的「小眾媒體」,可能只有極少數的特定群眾固定收看,因此不具有商業的經營價值,只能夠靠媒體人的理想性格支持著。另一方面,就是閱聽眾在收看這些商業頻道的新聞節目時,是不能夠將其報導內容當真的,因為基本上那些已經是經過娛樂化的調整,以強化其視聽效果及吸引程度,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事實,但絕大多數的閱聽眾並不知道此事,多數人還傻傻地相信新聞報導。以致於大家只能夠按照自身的預設立場,選擇有特定立場的新聞頻道收看,有點像是吸毒一樣,不斷藉由新聞節目來證實自己的信念和立場是對的,而完全無法接受立場對立的其他頻道節目內容,這實在是件極為可悲的事情,不但反映了媒體媒體內容的空洞與誤導,更凸顯了我們這群閱聽眾的弱智化,或許證明了一件事,就是上帝要毀滅一個人之前,必先使其瘋狂的道理。
Dave 2009-06-21 16:14:33

敬愛的版主理查先生:

我在猜,減稅廣告和退稅是否有相關聯?在過年之前政府的政策算是退稅一個月的一種變形吧?但是那使我在非線型思考模式中,想起小時候玩的桌上遊戲大富翁情節,不過算了,為了目前身受醫事管制,先不提這件事。

我在上個月參與了網路上的Google社群,是在美國本土有關政治論壇的英語社群,在剛登記加入瀏覽時,就介紹討論規則,以及一個高等級規則的友情惠予,訊息內容是說參與政治討論時,建議參與者,你的能力到哪裡,你發表的言論再到那裡,會像是比較有智慧人參與討論。這應該算是能力智商PQ的宣佈吧?媒體內容的空洞與誤導,我想應用提到的PQ原則,媒體報導可能因為上述的緣故,不敢得罪出錢的大老闆與金主,或是政治人物,因此發表一些空洞的內容,或是誤導沒有判斷能力的一般觀眾,原因是屬於易理哲學的範疇吧?

DB,
June 21, 2009

Dave 2008-10-30 15:37:11

不錯喔!

DB
Oct. 30,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