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9 15:12:00理查
拘謹的日本人
理查的日本出差行是搭公司旅遊的順風車,因此在初抵日本的前幾天是跟著旅行團行動的。而理查公司這團的導遊是一位在日本住了28年的台灣人,理查猜想他大概已經歸化為日本國籍了,之所以會去提到這點是因為打從這個導遊和本公司碰面起,就無時無刻不在宣傳大日本的優點,誇張到有點連日本人放的屁都是香的那種意味,很抱歉理查不是哈日一族,實在是對導遊所描繪的那個日本美好社會一直都在狀況外,沒辦法進入他所說的那個世界當中。
無論如何,來到別的國家,總是要敞開心胸來觀察別人的生活習慣。導遊介紹日本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按步就班,在小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幫你安排好你的人生要怎麼去走,念書的時候師長會指導你要念哪一個科系才會是有前途的,工作的時候上司會要求你按照公司的制度逐級往上爬,並且教導你的私人生活方式,整個社會像是計劃經濟般的循序漸進,照著政府及公司的指導生活,你這一輩子就可以高枕無憂,從此過這「幸福快樂」的日子。理查乍聽之下總覺得有點刺耳,這好像和理查所信奉的自由市場機能的信念有點相違背,同時也覺得這樣過的日子未免一點創造力都沒有,一切的事情在你一出生的那一剎那就都已經註定好了,這樣子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日本人的生活不就非常苦悶?
不過似乎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社會及民族性,日本的生活環境都顯得井然有序;「感覺上」很乾淨的樣子。在電車裡上班族都是安靜無聲的,不是在閉目養神就是在看雜誌、玩手機簡訊,很少人在嘻鬧喧嘩,即使有需要講話聊天,大家也是保持輕聲細語,感覺上大家都很有公德心及禮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理查就感覺到日本人的拘謹。而像理查跟我朋友這種台灣人,講話不但肢體動作多、表情又豐富,甚至有時還會不小心地音量過大,在日本的街頭顯得格格不入,一看就知道是外國人,而且這只是兩個台灣人在一起的情況而已,如果是一大群台灣人在一起的話,那真的就像進入菜市場或是鄉下的流水席一般,喧鬧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而像日本東京的車流量雖然大,但大家還是按照標示及號誌的指示而行,但台北街頭的交通常常都是三線道變五線道,大家爭先恐後,就是沒有人願意排隊,甚至在台灣南部,紅綠燈只是參考的裝飾品,基本上沒有人在管的。
理查就在思考,究竟哪一種民族性比較優秀。以前在國外餐廳用餐,有時會有點不願意和台灣旅行團碰在一起,最怕看到台灣人吃Buffet時的那種搶孤心態,尤其是一些年紀稍長的阿公阿媽團常常發生,真的讓人不太想承認自己也來自台灣,心想怎麼大家這麼沒有水準,一點基本的生活禮儀都沒有。可是反過來說,台灣人的這種不守法的精神,也常常是突破既定框架及困局的主要動力來源,台灣的中小企業是過去五十年來台灣成長的主要支撐,這和我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特性有直接關係,大家想盡辦法就是要能賺錢,人人都是董事長總經理,也才創造出台灣企業的規模小、反應快的市場特性。
照這樣說來,日本人的普遍創新力應該不強,大企業操縱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少數人就擁有主導全國的權力。同時國家透過考試及升學制度篩選出年輕一代的精英份子,接替老一輩的統治階層,再由這群人來指導其他階層底下的民眾如何生活及工作,感覺上像是階級嚴謹的螞蟻生態一般,如果在這一層層的篩選過程中被淘汰下來的日本人,好像就沒有翻身的機會,只能一輩子安份守己做低階的工作。如果從G. Hofstede國家文化研究理論來看日本社會,呈現出權力距離很大、社會階級流動不頻繁、個人主義不盛行、對於不確定因素是傾向高度避免的態度等等的特性。而台灣在這幾點方面似乎和日本是處在光譜的另一端,台灣人不團結、沒人願意遵守制度規定,有時可以不擇手段只求能夠出人頭地,對於有高度投資風險的活動;如股票、期貨、樂透等等幾乎是全民運動,大家的冒險犯難精神及動機都很強,社會主流價值是No Game, No Gain,台灣處處都展現比日本更強烈的求生意志,那為何在經濟的發展及表現上台灣仍然落後日本一節呢?
理查還在思索合理的解釋,在日本街頭,理查覺得很悶,好像我是怪物一樣,太過活潑而顯得格格不入。但回到台灣,看到大家不守秩序的二等公民表現又不禁搖頭嘆息,究竟理查心中疑問的答案是什麼,不知道有沒有誰有高明的見解可以來解釋的呢?
------------------------------------------------------------------------------------------------------------------------------------
圖說:東京食品展的某個日本酒攤位,運用日本人的最愛─櫻花來做為攤位的裝飾,一下子整個攤位的日本味就濃厚起來了!
無論如何,來到別的國家,總是要敞開心胸來觀察別人的生活習慣。導遊介紹日本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按步就班,在小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幫你安排好你的人生要怎麼去走,念書的時候師長會指導你要念哪一個科系才會是有前途的,工作的時候上司會要求你按照公司的制度逐級往上爬,並且教導你的私人生活方式,整個社會像是計劃經濟般的循序漸進,照著政府及公司的指導生活,你這一輩子就可以高枕無憂,從此過這「幸福快樂」的日子。理查乍聽之下總覺得有點刺耳,這好像和理查所信奉的自由市場機能的信念有點相違背,同時也覺得這樣過的日子未免一點創造力都沒有,一切的事情在你一出生的那一剎那就都已經註定好了,這樣子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日本人的生活不就非常苦悶?
不過似乎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社會及民族性,日本的生活環境都顯得井然有序;「感覺上」很乾淨的樣子。在電車裡上班族都是安靜無聲的,不是在閉目養神就是在看雜誌、玩手機簡訊,很少人在嘻鬧喧嘩,即使有需要講話聊天,大家也是保持輕聲細語,感覺上大家都很有公德心及禮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理查就感覺到日本人的拘謹。而像理查跟我朋友這種台灣人,講話不但肢體動作多、表情又豐富,甚至有時還會不小心地音量過大,在日本的街頭顯得格格不入,一看就知道是外國人,而且這只是兩個台灣人在一起的情況而已,如果是一大群台灣人在一起的話,那真的就像進入菜市場或是鄉下的流水席一般,喧鬧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而像日本東京的車流量雖然大,但大家還是按照標示及號誌的指示而行,但台北街頭的交通常常都是三線道變五線道,大家爭先恐後,就是沒有人願意排隊,甚至在台灣南部,紅綠燈只是參考的裝飾品,基本上沒有人在管的。
理查就在思考,究竟哪一種民族性比較優秀。以前在國外餐廳用餐,有時會有點不願意和台灣旅行團碰在一起,最怕看到台灣人吃Buffet時的那種搶孤心態,尤其是一些年紀稍長的阿公阿媽團常常發生,真的讓人不太想承認自己也來自台灣,心想怎麼大家這麼沒有水準,一點基本的生活禮儀都沒有。可是反過來說,台灣人的這種不守法的精神,也常常是突破既定框架及困局的主要動力來源,台灣的中小企業是過去五十年來台灣成長的主要支撐,這和我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特性有直接關係,大家想盡辦法就是要能賺錢,人人都是董事長總經理,也才創造出台灣企業的規模小、反應快的市場特性。
照這樣說來,日本人的普遍創新力應該不強,大企業操縱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少數人就擁有主導全國的權力。同時國家透過考試及升學制度篩選出年輕一代的精英份子,接替老一輩的統治階層,再由這群人來指導其他階層底下的民眾如何生活及工作,感覺上像是階級嚴謹的螞蟻生態一般,如果在這一層層的篩選過程中被淘汰下來的日本人,好像就沒有翻身的機會,只能一輩子安份守己做低階的工作。如果從G. Hofstede國家文化研究理論來看日本社會,呈現出權力距離很大、社會階級流動不頻繁、個人主義不盛行、對於不確定因素是傾向高度避免的態度等等的特性。而台灣在這幾點方面似乎和日本是處在光譜的另一端,台灣人不團結、沒人願意遵守制度規定,有時可以不擇手段只求能夠出人頭地,對於有高度投資風險的活動;如股票、期貨、樂透等等幾乎是全民運動,大家的冒險犯難精神及動機都很強,社會主流價值是No Game, No Gain,台灣處處都展現比日本更強烈的求生意志,那為何在經濟的發展及表現上台灣仍然落後日本一節呢?
理查還在思索合理的解釋,在日本街頭,理查覺得很悶,好像我是怪物一樣,太過活潑而顯得格格不入。但回到台灣,看到大家不守秩序的二等公民表現又不禁搖頭嘆息,究竟理查心中疑問的答案是什麼,不知道有沒有誰有高明的見解可以來解釋的呢?
------------------------------------------------------------------------------------------------------------------------------------
圖說:東京食品展的某個日本酒攤位,運用日本人的最愛─櫻花來做為攤位的裝飾,一下子整個攤位的日本味就濃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