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7 10:34:00理查

讀王文華的「史丹佛的12堂課之一」一文感想

很久沒有發表關於留學心得的相關文章,看到知名作家王文華先生在2004年1月e天下雜誌所發表的「史丹佛的12堂課之一」一文,不禁讓我又回想起從前在英國Cardiff就讀MBA的種種。

一直以來,Cardiff Business School在全英的研究排行都算是數一數二的學校,也因此在海外招生上總會以此來吸引各國的prospects前來申請,但相對而言也總有一些負面的聲音,批評Cardiff不是間好學校,當然這些聲音包含來自於校內校外的申請學生、現職的在校生、或者是已經畢業的校友。這些缺點多半是認為CARBS的MBA招收300名學生太多、對於申請者的工作經驗沒有嚴格把關;讓部份無經驗的學生入學、招收中國及印度學生太多、大班教學的方式師生互動過少等等的問題。

理查曾經對此強調過,到了研究所這個階段,念書好壞都是自己的責任,學校及老師只是一個學習的環境,能夠得到多少全看個人的努力,因此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能不能有所收獲還是要反求諸己,如果只是去介意學校的人數、組成份子、上課方式等等外在因素,理查會擔心有這樣想法的學生最後所獲得的體驗及知識啟發會比較有限。

而看完王文華在Stanford的經驗也讓理查有更多對於CARBS作法的體認,在Stanford的MBA學生人數也是高達358名,如果照台灣學生習慣的價值認定,是不是Stanford也是一家「學店」呢?Stanford同意讓沒有商業經驗的申請者入學,並稱之為「詩人」以和「商人」來區別,目的是著眼在增加個案討論時,能夠藉由產生不同觀點的刺激,來徹底挖掘發現Case Study的本質及精髓。只要申請者能夠具備商人的特質,個性活潑、外向、喜歡社交、注重玩樂、有積極熱情的個性。不管是哪個國家、什麼背景,只要具有這種社交精神,就具備有從事商業的天份,就可以來就讀MBA課程,和其他有商業實務經驗的同學一同互動上課。同時Stanford的老師也是一開始就把話給講明,念書是學生的個人責任,不是老師的問題。不像傳統台灣學生依賴成性,總想帶著空空腦袋到學校,卻期盼老師能替他們能幫他們把腦袋裝滿再送他們離開學校。

因此對於Cardiff MBA所採取的許多措施,說實在話並不是不對,只是台灣學生們沒搞懂原來國外教育就是這麼一回事,拿錯誤的觀念及標準來做為選校的評量標準,可笑之至!以前在CARBS除了大班上課的Lectures之外,還有時數與Lectures相當的Syndicate及Surgery課程,一週滿堂下來Lectures大概可以上到22個小時以上,因此加上Syndicate及Surgery課程大概可以排滿一整週的全部時間。而這些非Lectures的課程都是側重在小組討論及經驗分享,並且多半以個案的形式進行的課程,這些課程其實才是MBA的精華,但說實話,這些課程我們自己是不是有每堂出席?每一次討論都有全心投入呢?我們自己夠努力從中去儘力學習所有能夠學習的知識嗎?還是大家多在想辦法混畢業呢?知識的追求應該不限於形式、地點、時間、甚至是身份是否還是為學生,如果在非學生身份時還能持續保持追求新知習慣的人,一定能夠理解理查所說「念書是自己責任;學校及老師只是一個環境」的道理了。

畢業之後重回職場,年復一年的工作下來才對於在CARBS所學的知識有更深一層的體驗跟認識,在學校時對所學的還只是懵懵懂懂,對MBA所安排的訓練及課程有何意義及重要性體會只是粗淺的。但愈工作就會愈發現,原來這些安排都是有原因的,那種再把所知所學拿出來回味運用的心情是很難用筆墨形容的。因此理查個人才會覺得,除非你自己非常清楚自己欠缺或要學習的知識是什麼,否則真的不建議大學一畢業的人就一頭往MBA課程鑽,因為在矇著眼的情況下,真的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校判斷,更不能夠充份利用MBA所提供的各項課程。沒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東西之前教貿然出國求學,那麼就算就讀的是名校,可能出來的也是草包一個,反而有辱該校的名聲呢。

2004年1月 e天下雜誌「史丹佛的12堂課之一」
http://64.4.14.250/cgi-bin/linkrd?_lang=TW&lah=3945a8c5589c50273bdd86d25916e7fa&lat=1073438591&hm___action=http%3a%2f%2fepaper%2ecw%2ecom%2etw%2femarketer%2ftrace%2fClickCount%2easp%3flid%3d10368%26SendLogID%3d2388%26uid%3d68729%26userid%3d18
william 2009-03-04 22:30:33

您好!您說的&quot傳統台灣學生依賴成性,總想帶著空空腦袋到學校,期盼老師能把他們的腦袋裝滿在送他們離開學校&quot這句話,很符合現在台灣學生的情況.我必須承認,我的學習模式也是如此,但同時我知道,這樣的學習態度是非常的消極,一點積極都沒有.

版主回應
台灣學生或教育特性會如此發展,我想這是整體教育環境的問題,不論是學生、老師、家長、官員等都有責任,但是前途及知識是你自己的,是好是壞終究是你自己要去面對承擔的,如果想得通這點,你的學習態度就會大大地不同,外界不利的因素對你都不會是困難的 2009-10-05 12: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