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19 01:18:46BASS旅人小威
嘿!祝我快樂...
彷彿有預感長大後我會罹患憂鬱症!
嘿,祝我快樂!
彷彿有預感長大後我會罹患憂鬱症似的,
從小我的生日願望,不求財富,不求健康,
總是默默地期許:「祝我快樂」。
當時我並非祝禱「希望一直就這樣快樂下去」,
亦即快樂不是我的現狀,而是用祈使句的口氣,
表示我覺得不快樂,所以才盼望能享受沒有的東西。
年紀就那麼一丁點大,
你以為我懂得甚麼快不快樂呢?那你可就錯了!
我很早就知道懷憂、操煩是甚麼滋味,
可能因為我很乖巧,父母或老師教的道理不敢忘記,
其中我記得最清楚、實踐得最徹底,
也影響我人生最深的是「未雨綢繆」。
大人們都說凡事要預作準備,像蜜蜂在秋天前辛勤做工,
到了入冬,天寒地凍的時候,才有口糧。
人要向螞蟻、松鼠學習,千萬不要貪玩、偷懶,才有前途。
也許我從小起,
就集中全力在為「未雨綢繆」這句金玉良言鋪路做準備,
所以始終不敢放心玩耍,
滿腦子想的是要有憂患意識,提醒自己:
不但不要預支了明日的快樂,
也要把今日的快樂儲藏起來,以備來日享用。
結果,弄到後來,
舉凡是所有跟快樂有關的感覺,我都照例先擱在一旁,
本想慢慢再回過頭來享受,等到我開始要享樂時,
才發現已逐漸失去了那種能力,
我十足成了「嚴肅有餘,輕鬆不足」的產物,
「不及時快樂」竟因此變成了我的習慣。
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
政府提倡「莊敬自強,處變不驚」,
社會上的娛樂稀少,
我們當時的文化似乎有意無意把「快樂」貶低為一種膚淺的知覺,
鼓勵大家上緊發條,積極務事。
我常自嘲,可能由於成長階段養成的正經八百,
很少開心笑,以致我現在雖近中年,
卻沒有半條魚尾紋,眼角光滑如昔,
這也算「因禍得福」了吧。
所有的聖賢訓示中,還包括「得意忘形」一詞,
同樣頗讓我知所警惕,影響深遠。
在我的身邊,常看見一些同學有出色的表現,
若是太過喜形於色,通常都會引起旁人的背後議論,
甚至漸漸導致人緣不佳。
我們的社會一味歌頌默默做事的人,
敵視那些自我張揚、過度滿意的個性。
誰要是太彰顯,便有所謂的「集體制裁」,
以及大家都不喜歡他!
類似的殺雞儆猴,我見識多了,
自然嚇得不敢得意洋洋,盡力保持謙虛。
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很難對自己滿意,
因為每當做出了一點成績,該滿意的時候,
我總是害怕別人會批評:「瞧瞧他高興成那副樣子,真噁心!」
我唯有行事低調才有安全感,每逢聽見人家的讚美,
反而躲躲閃閃,彷彿做錯了甚麼。
還有一件事影響我一輩子對快樂的觀感,
就是從唸小學開始,我熱衷背成語,
幾乎各種成語故事都讀遍了,可以應用自如。
我喜歡成語那種千鈞一擊的力道,
平常要用一大堆字眼形容的感受,
用成語只要四個字,就可以從容地表達,
而且文氣更優雅、意思更豐富。
在我寫作文時,更是充分迷上了成語。
從小學五年級,我的作文便常被老師在班上當眾宣讀。
有一次導師在批改作文簿時,還將我叫去,
當面查問我其中有一個沒有寫完全的句子。
那是一篇關於遠足的作文,我寫到沿途山巒起伏,
所以用上了一句「千巖競秀」,可能寫太快,漏掉了「秀」字。
導師也許覺得一個才十歲出頭的孩子,怎麼會用這麼深奧的成語?
為了檢查我是否抄襲,還是真的懂得這句成語的含意,
他就臨時出擊考我一考。
我當時很驕傲地回答:「老師,那個漏掉的字是秀」,安然過關。
可是耽溺於成語,卻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後遺症。
因為成語具有濃縮語言精華的特色,化平凡為神奇,
久而久之,它變成我生命哲學的一部份,
使我愛上了提煉過的精緻東西,平常的一般物事便看不上眼。
我覺得快樂也是這樣,瑣碎的、日常的快樂,
我都認為小家子氣,沒甚麼了不起。
我一心看重的是那些精練的、難得的快樂,
非要有那樣的力道才過癮。
所以譬如,和好朋友吃一頓團圓飯,
我覺得好雖好,卻不是甚麼值得一提的快樂。
雨過天晴,看到太陽終於露臉了,
我也只覺得鬆一口氣,但並不會知足喜樂。
就這樣,生活裡有許多原本可以微笑的機會,都被我辜負掉了。
我把快樂的標準定得很高,不及格的通通刷下來,決不寬待。
我甚至相信,為了一點點小事就高興成那樣,
是不成氣候的人才會有的行徑,像個淺碟子,
而極力避免鬧同樣的笑話。
於是,快樂與我漸行漸遠,
我既然不尊重它,終於它也不再理會我了。
以上種種牽扯,都是我人生快樂不起來的主因,
儘管在我身上,綁了這麼多的包袱,逼迫自己遠離快樂,
但是我的內心深處,始終嚮往快樂的滋味。
因此,我最期待過生日,
至少在那一天,壽星是有絕對權利快樂的。
可惜,我的家庭並不富裕,唸小學時甚至算得上清苦,
我從小就沒有真正過生日。
一直到了我升上大學,當了家教,有自己的零用錢,
而且好朋友也多起來,可以呼朋引伴,
我就開始籌備自己的生日派對。
我們的民族性有時假假的,
例如明明喜歡被人重視,期待親友相聚慶祝生日,
但是表面上卻又謅出「避壽」這樣的偽裝行為,
說甚麼不願勞師動眾,還在祝賀的親友面前假裝生氣。
我可管不了這些,
既然喜歡被人重視、祝福的快樂,又何必裝模作樣呢?
於是,我成了最奇特的壽星,每次到了生日前,
我總會出面設計邀請卡、籌辦聚會,
甚至好幾次還想出表演節目,讓好朋友有個好名目同聚一堂。
同學們常常笑著說,從沒有看過像我這樣積極、不避嫌的壽星,
一手包辦自己的壽宴。
後來,在不過生日時,我連一般日子都會買生日蛋糕回家,
在花花綠綠的奶油上插一根大蠟燭,靜靜看著搖曳的燭光,
然後切蛋糕自行大快朵頤。
姊姊說我很奇怪,又沒有人過生日,幹嘛吃蛋糕?
她不會了解我的內心如何渴望快樂,
我像個溺水者,緊抱一條浮木,
即使吃一小塊生日蛋糕,我都深盼感染一點點快樂的餘味。
本文章由 【心靈工坊】 提供
嘿,祝我快樂!
彷彿有預感長大後我會罹患憂鬱症似的,
從小我的生日願望,不求財富,不求健康,
總是默默地期許:「祝我快樂」。
當時我並非祝禱「希望一直就這樣快樂下去」,
亦即快樂不是我的現狀,而是用祈使句的口氣,
表示我覺得不快樂,所以才盼望能享受沒有的東西。
年紀就那麼一丁點大,
你以為我懂得甚麼快不快樂呢?那你可就錯了!
我很早就知道懷憂、操煩是甚麼滋味,
可能因為我很乖巧,父母或老師教的道理不敢忘記,
其中我記得最清楚、實踐得最徹底,
也影響我人生最深的是「未雨綢繆」。
大人們都說凡事要預作準備,像蜜蜂在秋天前辛勤做工,
到了入冬,天寒地凍的時候,才有口糧。
人要向螞蟻、松鼠學習,千萬不要貪玩、偷懶,才有前途。
也許我從小起,
就集中全力在為「未雨綢繆」這句金玉良言鋪路做準備,
所以始終不敢放心玩耍,
滿腦子想的是要有憂患意識,提醒自己:
不但不要預支了明日的快樂,
也要把今日的快樂儲藏起來,以備來日享用。
結果,弄到後來,
舉凡是所有跟快樂有關的感覺,我都照例先擱在一旁,
本想慢慢再回過頭來享受,等到我開始要享樂時,
才發現已逐漸失去了那種能力,
我十足成了「嚴肅有餘,輕鬆不足」的產物,
「不及時快樂」竟因此變成了我的習慣。
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
政府提倡「莊敬自強,處變不驚」,
社會上的娛樂稀少,
我們當時的文化似乎有意無意把「快樂」貶低為一種膚淺的知覺,
鼓勵大家上緊發條,積極務事。
我常自嘲,可能由於成長階段養成的正經八百,
很少開心笑,以致我現在雖近中年,
卻沒有半條魚尾紋,眼角光滑如昔,
這也算「因禍得福」了吧。
所有的聖賢訓示中,還包括「得意忘形」一詞,
同樣頗讓我知所警惕,影響深遠。
在我的身邊,常看見一些同學有出色的表現,
若是太過喜形於色,通常都會引起旁人的背後議論,
甚至漸漸導致人緣不佳。
我們的社會一味歌頌默默做事的人,
敵視那些自我張揚、過度滿意的個性。
誰要是太彰顯,便有所謂的「集體制裁」,
以及大家都不喜歡他!
類似的殺雞儆猴,我見識多了,
自然嚇得不敢得意洋洋,盡力保持謙虛。
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很難對自己滿意,
因為每當做出了一點成績,該滿意的時候,
我總是害怕別人會批評:「瞧瞧他高興成那副樣子,真噁心!」
我唯有行事低調才有安全感,每逢聽見人家的讚美,
反而躲躲閃閃,彷彿做錯了甚麼。
還有一件事影響我一輩子對快樂的觀感,
就是從唸小學開始,我熱衷背成語,
幾乎各種成語故事都讀遍了,可以應用自如。
我喜歡成語那種千鈞一擊的力道,
平常要用一大堆字眼形容的感受,
用成語只要四個字,就可以從容地表達,
而且文氣更優雅、意思更豐富。
在我寫作文時,更是充分迷上了成語。
從小學五年級,我的作文便常被老師在班上當眾宣讀。
有一次導師在批改作文簿時,還將我叫去,
當面查問我其中有一個沒有寫完全的句子。
那是一篇關於遠足的作文,我寫到沿途山巒起伏,
所以用上了一句「千巖競秀」,可能寫太快,漏掉了「秀」字。
導師也許覺得一個才十歲出頭的孩子,怎麼會用這麼深奧的成語?
為了檢查我是否抄襲,還是真的懂得這句成語的含意,
他就臨時出擊考我一考。
我當時很驕傲地回答:「老師,那個漏掉的字是秀」,安然過關。
可是耽溺於成語,卻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後遺症。
因為成語具有濃縮語言精華的特色,化平凡為神奇,
久而久之,它變成我生命哲學的一部份,
使我愛上了提煉過的精緻東西,平常的一般物事便看不上眼。
我覺得快樂也是這樣,瑣碎的、日常的快樂,
我都認為小家子氣,沒甚麼了不起。
我一心看重的是那些精練的、難得的快樂,
非要有那樣的力道才過癮。
所以譬如,和好朋友吃一頓團圓飯,
我覺得好雖好,卻不是甚麼值得一提的快樂。
雨過天晴,看到太陽終於露臉了,
我也只覺得鬆一口氣,但並不會知足喜樂。
就這樣,生活裡有許多原本可以微笑的機會,都被我辜負掉了。
我把快樂的標準定得很高,不及格的通通刷下來,決不寬待。
我甚至相信,為了一點點小事就高興成那樣,
是不成氣候的人才會有的行徑,像個淺碟子,
而極力避免鬧同樣的笑話。
於是,快樂與我漸行漸遠,
我既然不尊重它,終於它也不再理會我了。
以上種種牽扯,都是我人生快樂不起來的主因,
儘管在我身上,綁了這麼多的包袱,逼迫自己遠離快樂,
但是我的內心深處,始終嚮往快樂的滋味。
因此,我最期待過生日,
至少在那一天,壽星是有絕對權利快樂的。
可惜,我的家庭並不富裕,唸小學時甚至算得上清苦,
我從小就沒有真正過生日。
一直到了我升上大學,當了家教,有自己的零用錢,
而且好朋友也多起來,可以呼朋引伴,
我就開始籌備自己的生日派對。
我們的民族性有時假假的,
例如明明喜歡被人重視,期待親友相聚慶祝生日,
但是表面上卻又謅出「避壽」這樣的偽裝行為,
說甚麼不願勞師動眾,還在祝賀的親友面前假裝生氣。
我可管不了這些,
既然喜歡被人重視、祝福的快樂,又何必裝模作樣呢?
於是,我成了最奇特的壽星,每次到了生日前,
我總會出面設計邀請卡、籌辦聚會,
甚至好幾次還想出表演節目,讓好朋友有個好名目同聚一堂。
同學們常常笑著說,從沒有看過像我這樣積極、不避嫌的壽星,
一手包辦自己的壽宴。
後來,在不過生日時,我連一般日子都會買生日蛋糕回家,
在花花綠綠的奶油上插一根大蠟燭,靜靜看著搖曳的燭光,
然後切蛋糕自行大快朵頤。
姊姊說我很奇怪,又沒有人過生日,幹嘛吃蛋糕?
她不會了解我的內心如何渴望快樂,
我像個溺水者,緊抱一條浮木,
即使吃一小塊生日蛋糕,我都深盼感染一點點快樂的餘味。
本文章由 【心靈工坊】 提供
上一篇:"鼓"惑人心的原始檔
下一篇:憂鬱症的主要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