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5 11:46:19雷克斯

三更2 (Three-extremes) 觀後亂想

  以下各部分第一段是從網路copy的劇情摘要,想去電影院看的人可以跳過。

  http://www.msn.com.tw/movie/introduction/002/default.asp

盒葬(Box):

  「幽暗中,有個女人在狹隘的箱子裡痛苦的蠕動著,箱子外傳來鏟子挖動
  地面的聲音,接著只聽見女人恐懼的尖叫聲劃過黑暗,空曠的雪地上有個
  男人正急著掩埋什麼…。女小說家京子(長谷川京子飾),一直受到夢魘困
  擾…。十歲時的京子與雙生姐姐隨父親在馬戲班賣藝,她倆最擅長的表演
  項目是『軟骨美人』,必須把身體裝進小小的盒子裡,但父親十分偏愛姐
  姐,京子憤而把姐姐鎖在盒子裡,卻意外地活活將她燒死!京子從此惡夢
  纏身。這個秘密一直藏於京子心底,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直至今天,京
  子收到一束花和請柬,約會地點正是十多年前姐姐燒死的地方,不見不散…。」

  盒葬以京子的夢開始,以父親在雪地裡獨行的背影做結,強調該夢總是在雪地的某處結束。白寒色調,沒有絲毫溫暖,直到京子見到酷似父親的(取稿的)男子(編輯?),京子才燃起心中火光(在辦公室點燃暖爐那幕)。而京子打開編輯送的音樂盒 (music BOX),流竄而出的音樂裡,京子彷彿遇到當年因意外火災而往生的姐姐,連結了現實和夢境的可能。

  過去種種如幻似真地重現(representation),醒來時京子化上當年父親的妝,在雪地裡找尋自己過去。她當初之所以會把姐姐鎖在箱盒內,很有可能是出於戀父情節 (Electra Complex)而生的嫉妒心理:看到姐姐得到父親的青睞(象徵性的項鍊),以及苦練舞蹈之餘,見到父親和姐姐睡在一起的模樣。盒子的意象,可以追溯到潘朵拉之盒 (Pandora's Box);京子把裝滿各色災難疾病(姐姐?)的盒子蓋上,以為天下從此太平,可獨佔父親,進而與之長相廝守?或許是這樣瞬間冒出的心理,促使京子閉上盒蓋,但而後燒死姐姐的火災卻不是她意料中的。(或順著她戀父的傾向,這也許是她潛意識中所樂見的)

  就因為多年來背負著對姐姐(和父親)的愧疚和愛,當京子收到(桔梗)花束(其花語為「誠實、順從、不變的愛」)和邀請卡時會毅然赴約。赴這約會不只有京子一人,還把觀眾一起拉進京子的(惡)夢裡面。因為在現實中不可能出現死去多年的姐姐仍能活動(更遑論瞪京子),而最後被套上塑膠袋而塞進箱盒內的京子,在被埋葬時往往因為氣窒而驚醒。這次醒後/往生後,京子終於(在精神上)和姐姐合為一體(所以才有最後看似連體人一幕)。


餃子(Dumplings):

  「為了留住青春,女人不惜代價,拉皮、做臉、抽脂、瘦身,吃盡苦頭。
  無法面對年華漸逝的過氣女星艾菁菁(楊千嬅飾),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妖一
  般青春永駐的媚姨(白靈飾),高價向她求來神秘的鮮嫩餃子,為的不止是
  自己的容貌,而是要挽回一生最大的保障──留住富豪丈夫的愛。永遠也
  不老的媚姨親手包的粉嫩餃子,有口皆碑:了解妳的需要,滿足妳的慾望,
  只要嚐上一口,青春就粉嫩粉嫩的回到你的臉龐!你瞧瞧艾菁菁『活脫脫
  年輕了十幾歲』,妳要嚐一口嗎?千機難逢,訂位請早!至於這餃子的秘
  方是個絕對機密…食後如有後遺症概不負責!」

  由於先看過小說原著,再看電影異文 (variant)時,能很快進入情節,進而比較兩者差異。電影主要是加了女學生墮胎和李太懷孕又自行墮胎的插曲,間接強化了食胎回春的荒謬 (absurdity)和迷信(superstition)。

  「就是孽種,才有奇效啊!」當李太發覺身上散發腥味,打電話給媚姨興師問罪時,媚姨這麼說。有沒有回春這回事?有像電影說的這麼簡單嗎?媒體一方面提供娛樂功能,一方面也得注意其教育功能。真的食胎便能永保青春,甚至回春,那相信看過三更二的許多觀眾都躍躍欲試。加了墮胎這插曲,除了以血-中國人所忌諱事物之一-來嚇唬「教育」大眾莫輕易嘗試,也增加李太對保住青春的瘋狂偏執,來區隔電影與真實的世界。

  媚姨最後是在深圳出現,其行跡莫定也讓此月媚閣傳說撲朔迷離。



割愛(Cut):

  「大導演在片場指揮若定,所有演員和工作人員都要聽命於他的指揮。
  習慣了呼風喚雨的導演如果換個立場,一百八十度逆轉變成任人擺佈的
  臨時演員,他是否還能否搏得同樣的好評如潮?名成利就的電影導演RYO
  Ji-Ho(李秉憲飾)有一天回家,驚覺自己被迫參演一齣沒有事先彩排的兇
  殺片,『女主角』是遭挾持的愛妻,她被幾十條細線拉扯著如同傀儡一
  般;『導演』則是神經兮兮的綁匪,令人毛骨悚然的『劇本』竟是一個
  問答遊戲,答錯問題,『導演』叫“ CUT”;妻子立即被割去手指!再
  錯一題,割下的手指丟進果汁機立刻攪成血肉模糊…!雖然是他每天遇
  到最熟悉的佈景和對手戲,但是這場恐怖的戲,該如何演下去?」

  個人欣賞導演的黑色幽默。

  割劇中,當臨時演員闖進導演家中綁架恐嚇導演夫婦時,他說人生本來就沒有道理可循。殺人、砍人手腳等,不一定要有什麼原因,(現在橫行台灣道路的某些青少年不也如此?)怪就怪導演太優秀完美,讓綁匪心裡不平衡。(在這裡提出了良劣可世襲的概念,階級往往被固定住,導致後代貧愈貧、富愈富,良更良、劣更劣)從荒謬殘暴的遊戲中,觀眾可以看到社會的不合理、不理性。

  相信導演主角是愛他妻子的,為配合綁匪,他的演出確實精湛,其中真真假假,勸綁匪剁斷他妻子的手也好(假/真?),坦誠三年婚外情也罷(真/真?),在在都是要綁匪別再加害她。所以最後以漫畫手法,安排綁匪踩滑她斷指上戴的婚戒而被咬死(在主角所導的戲中剛好也有這幕)。

  最後很無厘頭地,主角精神錯亂(否定機制(mechanisms of disvowal)啟動,拒絕相信老婆在外有男人?),在綁匪死後反錯認人而掐死髮妻。曲終人散,演員還不肯回到現實?

  導演確實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