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3 14:14:59龔萬輝.翁婉君

溫德斯用光影和音樂說故事

文:龔萬輝 20050911

鏡頭輕掠過清晨恬靜的城市,藍色的天空被樓層分割成怪異而尖銳的形狀,窗戶透露著房間的泛黃燈光。畫面緩緩地出現了飯店的招牌,白色燈泡組成的一個名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有的燈泡已經損壞了,一顆顆拼湊成殘缺而蒼白的字眼,襯在藍色泛綠的背景裡。Bono正在唱著《The first time》,悠然而溫柔。少年從樓梯口走上了天台,慢步地走向天台的邊緣,他倚在墻邊望向遠方,彷彿正在想著什麼。時間彷彿在一開始就凝滯了。少年就在濃稠的時間裡奔跑起來。(I spend my whole time running. He spends his running after me……)在慢速的時間裡,一切事物卻如脫去了重量的輕盈和美麗。少年奔至樓層的另一端,張開雙肩,飛墜而下。(for the first time, for the first time, I feel love……)即使在對白開始之前,電影開場的片段和音樂,卻已在我的心裡輕輕地敲了一下。

⊙音樂占有重要地位

溫德斯是德國“新電影”運動中的旗手。電影《百萬大飯店》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和溫德斯1987年的《慾望之翼》有不少類似的地方。溫德斯說:「主題都是兩個不知未來的主角,他們在這城市中相遇,引爆一段不確定的愛,只是這次我們把場景建立到這飯店中了。」

故事的劇本是來自於Bono,這位愛爾蘭樂團U2的主唱,早在多年前便已經寫好故事的草稿。《百萬大飯店》無疑是一個音樂和光影相互交織出來的一個成功作品。而常常在溫德斯的電影中,音樂總是占有著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巴黎德州》裡的鄉村音樂或是《樂士浮生錄》裡的爵士樂。《百萬大飯店》甫一開場的《The First Time》選自U2樂團1993年的專輯《Zooropa》,和溫德斯的影像溫柔地融在一起,無須任何對白就觸及了那旋律深處的深沉思緒。

⊙流行文化結合電影美學

早在溫德斯的《直到世界末日》和《咫尺天涯》裡頭,U2樂團便參與了電影音樂的製作。如今Bono除了為《百萬大飯店》創作了劇本,還與老夥伴Daniel Lanois、Brian Eno、爵士樂著名的小喇叭手John Hassell等傑出樂手臨時組成樂隊,譜唱了電影原聲帶中的多首歌曲,總是帶著深邃寂寞的情緒。而另一首Lou Reed的名曲《Satellite Of Love》則由女主角Milla Jovovich親自演唱,雖屬玩票,卻讓人鮮艷不已。

在《百萬大飯店》裡,流行音樂與影像的結合尤其凸顯了一個時代所具有的特殊情境。令人不禁想起了當年法國新浪潮導演高達與滾石合唱團之間的合作。溫德斯與U2樂團的確成功地將流行文化與電影美學結合了。

於是你怎能怪我輕易地就這樣沉醉了呢?《百萬大飯店》如一首詩,在無限悵惘之外卻又敘述了生命的完整。一群被遺忘的人錯置在這樣的時空裡,然而什麼又是醜陋的什麼又是美麗的呢?未來是如此無限哀愁的預感,現實舖陳在蒼涼和殘缺之間,唯獨真摯的愛情猶自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