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5 00:31:20收留黑色羽翼的愛情

台北當代藝術館

週五一早北上台北當代藝術館看展。上週剛好手傷無法遠行,
延到本週請一天特休,趕在展期結束前。
下一次就是9月12日才有新展覽。近三週的休館期。
出了中山捷運站,我發現,我走錯出口。應該在三號出口,是最近的距離。
問了很多路人,都不知道長安西路的方向。
據地圖的印象,方向是背對新光三越往前走,
但不知道是要走幾個路口才會到。

有好心的女子告訴我,下一個路口就是長安西路。
當時的想法是,至少先到了長安西路,再問店家或是路人或是打電話給友人。
詢問詳細的地址、路標。才正打給Amy,
眼前就看到顯眼的廣告旗幟及建築物上的布條。

Wee事先提醒是不能隨意拍照。逛了第一個展示空間後,問了工作人員。
填寫攝影證之後,能自由的在公開的展示空間內拍照。
這次拍照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站立鮮少蹲下甚至坐在地上
幾個小時下來,只見到我一個人右手臂上掛有橘黃色的攝影證。
規定是不能使用腳架,我剛好也沒帶腳架。不知道是運氣差或是運氣好。
閃光燈更是各展區的大忌。

很難得有機會拍「當代藝術」。符合這世代或者只是符合這一年的潮流嗅覺。
用各種尺寸、材質、影像、照片或者只是陳述一種具體光和影。
我最喜歡的兩個展示空間。掛滿統一尺寸的玻璃框架,
厚薄、距離、層次、吊掛的高度的不同。
我們透過「裡面」的玻璃透視窗框外街上人來車往的景致。
見到的,還是我們親眼見到的嗎?
我不敢肯定。

人與人也是,透過標準、條件、成見種種定義。也可以說是種種形容。
我們見到的一切,都能簡單的分類為好、壞、灰色區嗎?
「當代」換個角度看,也等於是容易被取代的消耗品。
下一個世代、下一年,會有新的立場、新的價值觀,引導全新的當代。

另一展示空間是以約3米高的木框架,外包覆純白色織品區隔成曲折走道。
忍不住坐下取景,拍到一半,剛好有其他參觀者進入,起身讓她們通行。
我喜歡看展覽品,也喜歡看人,喜歡看她們專心注目著展示品的表情及動作。
不禁側拍了幾張。

很多事,我們愈想要的,愈不想要的,我們都很難盡如人意。
有時候,我們不預期會發生什麼事,會見著什麼人。
但往往出人意表的驚喜。
當下保留的照,當下按下delete的照,不見得是最好或是最不好的照。
也許沒有腳架的關係,很容易造成模糊。

回顧所有拍下的照片,發現有幾張保留的,還不如當時刪除的。十分可惜。
當下開口提出想側拍一事及理由,會有更好的開始或是結束?應該吧?!
愈是過度的預期,都不會出現。無形的,莫名的失落感。

人和人的相逢,很難說個準。
如果我不是搭上8月22日10點20到站的莒光號,
不是在近11點的時候到當代藝術館,
我能見到當時見到的人嗎?或許見不到。
在上一週成行的話,見到的,帶給我的感受,
不是我坐在電話前寫網誌能想到的。
可以確定,藝術館不比大安森林公園。不是每個人都有念頭或是親自去一趟。
下一次,我不會請特休前往。算算還有4天的特休。

上一篇:低調

下一篇: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