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1 23:56:13張耀仁

第六課:尋找唐先生(廣告文本類型分析)

 

廣告裡的旁白這麼說著:「這位是唐先生,五年前,他意外的打破了太太最寶貝的蟠龍花瓶。自從那天起,他的生活就變了,他希望在做不完的家事中,努力洗滌自己的罪惡。終於有一天,唐先生上了ebay的網站,竟然找到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花瓶,他們一同慶祝生命的新起點──」

 

這是2003年火紅一時的廣告,它讓所有人都記住了舞台劇演員樊光耀,也讓所有人都記住了唐先生,更重要的是,它讓原本閱聽人不那麼熟悉的品牌幾乎變成了「領導品牌」,逼得原本位居龍頭的Yahoo!奇摩拍賣不得不作出反擊。

 

為什麼區區一則廣告,卻令市場起了波瀾?甚至讓閱聽人念念不忘:「媽!我阿榮啦!」這是藥品廣告。「全國電子,足感心耶。」這是3C公司廣告。「認真的女人最美麗。」這是信用卡廣告。還有更多更多的例子,它們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無論是電影、電視劇等都有這類「金句」令人朗朗上口,它暗示我們:媒體影響力之大,不僅勾起閱聽人的購買欲,還成為左右品牌形象的推手。

 

那麼,媒體究竟如何組織內容影響我們?

 

也就是故事(story)──任何傳播內容都可以視為「說故事的過程與結果」──亦即傳播敘事的一環。媒體透過說故事的方式,運用適當的符號象徵系統,例如西裝象徵專業、玫瑰代表愛情、雙B轎車等於富貴等,創造一則又一則感動我們、引導我們並建立價值觀的故事。所謂故事是指在時間的序列中,安排一連串事件的表述。也因此,故事具備了幾個基本條件:時間,事件與解決,邏輯性。時間,關乎人物行動的年代,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行動習慣;事件與解決,關乎衝突與解答的過程,不同的解答方式帶來不同的結果;邏輯性,與行動的先後次序有關,也就是一個人做事的方法必須合理,否則將被視為「無厘頭」(nonsense)。

 

所以回到唐先生的故事,元素如下:時間,五年前;事件與解決,唐先生打破了太太最心愛的花瓶,必須設法解決;邏輯性,唐先生為了道歉做家事,並努力找出一模一樣的花瓶來補償太太。在婚姻以及愛裡有衝突、有行動、有解決,幾乎閱聽眾愛看的故事元素都具足了,看似簡單,但四十秒內要將唐先生與唐太太的形象深植人心,不單故事要說得好,還必須加上畫面的經營,包括唐先生的穿著品味(白襯衫,象徵中產階級)、休閒嗜好(國標舞,象徵有閒有錢)、家具擺設(舶來品,象徵西化教養),也就是傳播敘事裡所謂的「論述」(discourse)效果。

 

如此一來,唐先生走出廣告、走進閱聽眾的心底,成為活生生的一個人物,也成為雅虎拍賣如法炮製的對象,當廣告以同樣低沉的口吻敘述:「就在花瓶再度破碎的那一刻,唐先生知道這一次代誌大條了。他被趕出家門,從此流落街頭,可憐的唐先生不斷思念他心愛的妻子,也不斷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每一次看到觸景神傷的畫面,唐先生的心又再碎一次。唐先生這一天來到網咖,看到大家都在上Yahoo!奇摩拍賣──」

 

至此,聰明的你,依據時間、事件與解決、邏輯性等元素,應該知道誰的故事說得精彩,誰的故事最終沒能讓你留下印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