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3 02:06:48耀小張
【一點一滴陷入無法挽回的黑色流沙底】有求
——原載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聯合報》<聯合副刊>
(本文獲二○○四年第三屆宗教文學獎散文三獎)
他坐在那裡,雙掌來回摩娑著,眉頭緊皺,圓潤的臉龐透出一股稚氣的憂慮。
客廳裡只扭亮一盞檯燈,依稀的光照可以看出一張沙發、矮凳,矮凳之後是一面斑駁的牆,牆上懸著一幅女人的肖像,看起來像是本地明星,然而輪廓格外深重,頭髮也顯得不合時宜,蓬鬆的樣子使得客廳充滿了鬆垮的調性。
一切都像發泡的皮膚,柔軟地生出一圈一圈的疙瘩,窸窸窣窣的牆漆剝落,令他有一種自己正在衰敗的錯覺。
他把指腹抵在桌面,一捻,污黑的骯髒彷彿四周鋪排一層薄薄的浮塵,從前不覺得這麼突兀,這一刻,他感覺到家裡似乎漸漸漸漸陷入一場無法挽回的黑色流沙。
待會老師就要來做家庭訪問了啊。他在心底這麼焦慮著。
他很想告訴他母親,能不能把那尊供在桌上的四面佛移到別的地方?還有,那些剛剛去完絨毛的梅子是不是該收拾一下了?還有還有,能不能把她身上的那套衣服換一換,現在哪有人還穿得那麼俗豔的?
他母親正在屋外推銷蜜餞,低沉的嗓音傳進他的耳裡:「好吃的泰國蜜餞喔!好吃的泰國蜜餞喔!」
他感到異常「丟臉」。
他甚至希望他母親待會不要在場。
「你這個孩子,怎麼一直躲在裡頭?出來學啊,幫忙做生意、包泰國檳榔嘛,啊?」
他討厭他母親說話的樣子。聲音過於粗糙的,而且口音夾帶著異地的腔調。說起話來往往需要停頓思考,微微外凸的牙齒黏附著微微的光澤,黑色的眼珠突然望向遠方,整個表情看來像極了一名失魂落魄的流浪漢。
他其實非常憂心,他的老師看了他家會怎麼說?
在學校裡,他們都稱呼他母親為「菲傭」——濃眉、深目、尖鼻、黑髮,喜於穿牛仔褲、白色T恤的——他每每憤怒異常,為這樁嘲弄不知打了多少次架,一旦到了訓導處,那些同學們也不過聽聽訓誡,反倒是他成了師長口中的「壞學生」。
一開始他覺得異常傷心,為什麼維護自己的母親,反而落得不被諒解的窘境?甚至連帶被處罰?固然以暴制暴是錯誤的方式,但被放縱的言語暴力,難道就比肢體來得更不具傷害嗎?為什麼沒有人願意聽聽他的解釋呢?
這或許是他格外擔心今天的家庭訪問吧。
也許不,而是純粹不願意被見到那所堅持的、所維護的一面,竟如此落拓——他又看看他母親,她腰上繫著的一條裙袴,瑰麗與黑森手染了一層瑩藍的顏色,使得他母親全身上下散發著華靡而俗氣的異國風情。
平常的時候,他站在店門口幫忙母親販售蜜餞、檳榔——都是一些具有泰國風味的零食——偶爾他會告訴上門的顧客:這是泰國的歌星、這是泰國的報紙、泰國的雜誌,雜誌上有我們這家店的報導喲。
他的表情那樣靈活靈現,不少客人都被他吸引了,紛紛睜大了眼睛。
然而他其實不怎麼喜歡泰國蜜餞,太辣了。反倒是泰國檳榔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首先在一張荖葉上塗抹白灰,再加入各式從泰國進口的香料、香油,稍微捲起後,檳榔就成形了。儘管和本地檳榔相較,少了其中的檳榔籽,但荖葉的氣味被香料提引得更為甘甜,也更能振奮神經。
他們住在這條街上,街道狹窄,兩旁大部分是低矮的住宅,那些高拔起來的大樓都是後來興建的。不知情的人們走進街裡,以為到了東南亞一帶的異國:各式各樣販賣滇、緬菜餚的招牌,帶點酸、帶點辣的奇特氣息,皮膚黝黑的小販露出潔白的牙齒朝他們笑,店裡擺設簡陋,然而每每卻座無虛席。
從小,他在這條街長大,總以為世界就是這副模樣:人們以一種快速的音調交談,偶爾談起昔時的戰爭紛紛搖頭,甚至埋怨政府到這一刻還未給予他們一張身分證明。
他們吃哨子麵、喝摩摩喳喳、喝椰汁西米露,一年四季,這裡總是蒸騰著炎熱的南洋風,或者初春時刻,他們彼此潑水、兀自尖叫,成為那些觀光客的獵奇對象。
偶爾午后醒來,躺在燥熱的床鋪上,汗水自額角緩緩流淌,像蛇,一扭一扭抓住他的觸覺。他聽見他母親禮佛的誦經聲,遙遠的、細微的低喃,檀香鑽入他的鼻息,突然地,「噹」一聲的敲擊令他心頭一振!這時候,他母親喚他進入客廳,拿起供桌上的水,要他仰頭喝盡。
他懵懵懂懂喝了,看見他母親眼角含淚地望著他。
「以後就只能靠你們自己了……」他母親說。
初始,他不懂為什麼他母親突然說著說著,眼眶紅了起來?這條街上的人們,乍看之下,會誤以為他們是異地來此討生活的「外國人」,然而仔細分辨——黃皮膚、黑眼珠、黑頭髮——臉部的輪廓儘管深縱,說話也許帶著口音,但他們其實都是當年輾轉退守到滇緬一帶的國軍後裔,來台後,被安排住進這條巷子,成了最不被重視的「新移民」。
「所以啊,」他母親說:「要好好讀書知不知道?」
他母親在佛像前放上一碗爆香米:「不然,我們也沒有其他地方可去了……在這裡,人家以為我們是外地來的,去到泰國、緬甸,人家又說我們是『華僑』……」
「反正,你要好好念書就是了,知道嗎?」
他乖順地點點頭。
他母親的臉龐在黑闇裡看來異常蒼老。
供桌上的四面佛有一雙細長的眼睛,稍不留意,彷彿一雙人眼注視著他。他微微吃了一驚,朝四面佛雙掌合十,嘴裡喃喃祈求能夠在這一次的模擬考獲得高分。
他母親笑著,你又忘了什麼?
他同樣笑著,始終無法記住自己究竟參拜完哪一面的佛像?
從小,他就被母親告誡,四面佛代表四種佛行: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而且四面佛跟其他神明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許願之後,如果達成心願,必得還願。
他不明白他母親為什麼如此嚴肅,說話的神情彷彿飽含了非得捍衛什麼不可的情緒。
他經常看著四面佛,看得出神了。
有幾次,在學校照例和人起了衝突,回到家,他哭著祈求四面神能夠懲罰那些同學,奇怪的是,重覆的羞辱場景總會一再上演,使得他對於這樣的一尊佛像,浮升起一絲絲失望的情緒。
而這一刻,他生活在這條街上——這條不被重視、也不被輕忽的街道,人們來這裡通常是為了吃飯與遊樂,很少人注意到他們微笑的臉上,流露出困頓的神色——那樣進退維谷,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定位,這一群人呵。
他又看了一眼指示牌上的字眼:華新街——指的不知是「新華人」抑或「新中華」?
他的腦海中又浮現了那些嘲笑扭曲的嘴臉,他不由得握緊了拳頭。
客廳裡依舊只有一盞燈。他凝視著四面佛,雙掌來回摩娑,一顆心怦怦直跳。
他為什麼這麼緊張呢?這樣一尊的四面佛,從遠方來到這個看似異地的所在,祂也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嗎?也有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的無可奈何嗎?
這時候,他母親已經在外頭和老師寒喧起來了。
他站起身子,撢撢桌面、整整自己的衣服,臨去前,朝四面佛拜了拜,然後取下桌上的一杯水喝盡了。
「喂!你這個孩子——」他母親的聲音老遠就聽到了。
然後,他快步地跑下樓,然後,他發現屋外的陽光竟如斯亮晃。
(本文獲二○○四年第三屆宗教文學獎散文三獎)
他坐在那裡,雙掌來回摩娑著,眉頭緊皺,圓潤的臉龐透出一股稚氣的憂慮。
客廳裡只扭亮一盞檯燈,依稀的光照可以看出一張沙發、矮凳,矮凳之後是一面斑駁的牆,牆上懸著一幅女人的肖像,看起來像是本地明星,然而輪廓格外深重,頭髮也顯得不合時宜,蓬鬆的樣子使得客廳充滿了鬆垮的調性。
一切都像發泡的皮膚,柔軟地生出一圈一圈的疙瘩,窸窸窣窣的牆漆剝落,令他有一種自己正在衰敗的錯覺。
他把指腹抵在桌面,一捻,污黑的骯髒彷彿四周鋪排一層薄薄的浮塵,從前不覺得這麼突兀,這一刻,他感覺到家裡似乎漸漸漸漸陷入一場無法挽回的黑色流沙。
待會老師就要來做家庭訪問了啊。他在心底這麼焦慮著。
他很想告訴他母親,能不能把那尊供在桌上的四面佛移到別的地方?還有,那些剛剛去完絨毛的梅子是不是該收拾一下了?還有還有,能不能把她身上的那套衣服換一換,現在哪有人還穿得那麼俗豔的?
他母親正在屋外推銷蜜餞,低沉的嗓音傳進他的耳裡:「好吃的泰國蜜餞喔!好吃的泰國蜜餞喔!」
他感到異常「丟臉」。
他甚至希望他母親待會不要在場。
「你這個孩子,怎麼一直躲在裡頭?出來學啊,幫忙做生意、包泰國檳榔嘛,啊?」
他討厭他母親說話的樣子。聲音過於粗糙的,而且口音夾帶著異地的腔調。說起話來往往需要停頓思考,微微外凸的牙齒黏附著微微的光澤,黑色的眼珠突然望向遠方,整個表情看來像極了一名失魂落魄的流浪漢。
他其實非常憂心,他的老師看了他家會怎麼說?
在學校裡,他們都稱呼他母親為「菲傭」——濃眉、深目、尖鼻、黑髮,喜於穿牛仔褲、白色T恤的——他每每憤怒異常,為這樁嘲弄不知打了多少次架,一旦到了訓導處,那些同學們也不過聽聽訓誡,反倒是他成了師長口中的「壞學生」。
一開始他覺得異常傷心,為什麼維護自己的母親,反而落得不被諒解的窘境?甚至連帶被處罰?固然以暴制暴是錯誤的方式,但被放縱的言語暴力,難道就比肢體來得更不具傷害嗎?為什麼沒有人願意聽聽他的解釋呢?
這或許是他格外擔心今天的家庭訪問吧。
也許不,而是純粹不願意被見到那所堅持的、所維護的一面,竟如此落拓——他又看看他母親,她腰上繫著的一條裙袴,瑰麗與黑森手染了一層瑩藍的顏色,使得他母親全身上下散發著華靡而俗氣的異國風情。
平常的時候,他站在店門口幫忙母親販售蜜餞、檳榔——都是一些具有泰國風味的零食——偶爾他會告訴上門的顧客:這是泰國的歌星、這是泰國的報紙、泰國的雜誌,雜誌上有我們這家店的報導喲。
他的表情那樣靈活靈現,不少客人都被他吸引了,紛紛睜大了眼睛。
然而他其實不怎麼喜歡泰國蜜餞,太辣了。反倒是泰國檳榔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首先在一張荖葉上塗抹白灰,再加入各式從泰國進口的香料、香油,稍微捲起後,檳榔就成形了。儘管和本地檳榔相較,少了其中的檳榔籽,但荖葉的氣味被香料提引得更為甘甜,也更能振奮神經。
他們住在這條街上,街道狹窄,兩旁大部分是低矮的住宅,那些高拔起來的大樓都是後來興建的。不知情的人們走進街裡,以為到了東南亞一帶的異國:各式各樣販賣滇、緬菜餚的招牌,帶點酸、帶點辣的奇特氣息,皮膚黝黑的小販露出潔白的牙齒朝他們笑,店裡擺設簡陋,然而每每卻座無虛席。
從小,他在這條街長大,總以為世界就是這副模樣:人們以一種快速的音調交談,偶爾談起昔時的戰爭紛紛搖頭,甚至埋怨政府到這一刻還未給予他們一張身分證明。
他們吃哨子麵、喝摩摩喳喳、喝椰汁西米露,一年四季,這裡總是蒸騰著炎熱的南洋風,或者初春時刻,他們彼此潑水、兀自尖叫,成為那些觀光客的獵奇對象。
偶爾午后醒來,躺在燥熱的床鋪上,汗水自額角緩緩流淌,像蛇,一扭一扭抓住他的觸覺。他聽見他母親禮佛的誦經聲,遙遠的、細微的低喃,檀香鑽入他的鼻息,突然地,「噹」一聲的敲擊令他心頭一振!這時候,他母親喚他進入客廳,拿起供桌上的水,要他仰頭喝盡。
他懵懵懂懂喝了,看見他母親眼角含淚地望著他。
「以後就只能靠你們自己了……」他母親說。
初始,他不懂為什麼他母親突然說著說著,眼眶紅了起來?這條街上的人們,乍看之下,會誤以為他們是異地來此討生活的「外國人」,然而仔細分辨——黃皮膚、黑眼珠、黑頭髮——臉部的輪廓儘管深縱,說話也許帶著口音,但他們其實都是當年輾轉退守到滇緬一帶的國軍後裔,來台後,被安排住進這條巷子,成了最不被重視的「新移民」。
「所以啊,」他母親說:「要好好讀書知不知道?」
他母親在佛像前放上一碗爆香米:「不然,我們也沒有其他地方可去了……在這裡,人家以為我們是外地來的,去到泰國、緬甸,人家又說我們是『華僑』……」
「反正,你要好好念書就是了,知道嗎?」
他乖順地點點頭。
他母親的臉龐在黑闇裡看來異常蒼老。
供桌上的四面佛有一雙細長的眼睛,稍不留意,彷彿一雙人眼注視著他。他微微吃了一驚,朝四面佛雙掌合十,嘴裡喃喃祈求能夠在這一次的模擬考獲得高分。
他母親笑著,你又忘了什麼?
他同樣笑著,始終無法記住自己究竟參拜完哪一面的佛像?
從小,他就被母親告誡,四面佛代表四種佛行: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而且四面佛跟其他神明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許願之後,如果達成心願,必得還願。
他不明白他母親為什麼如此嚴肅,說話的神情彷彿飽含了非得捍衛什麼不可的情緒。
他經常看著四面佛,看得出神了。
有幾次,在學校照例和人起了衝突,回到家,他哭著祈求四面神能夠懲罰那些同學,奇怪的是,重覆的羞辱場景總會一再上演,使得他對於這樣的一尊佛像,浮升起一絲絲失望的情緒。
而這一刻,他生活在這條街上——這條不被重視、也不被輕忽的街道,人們來這裡通常是為了吃飯與遊樂,很少人注意到他們微笑的臉上,流露出困頓的神色——那樣進退維谷,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定位,這一群人呵。
他又看了一眼指示牌上的字眼:華新街——指的不知是「新華人」抑或「新中華」?
他的腦海中又浮現了那些嘲笑扭曲的嘴臉,他不由得握緊了拳頭。
客廳裡依舊只有一盞燈。他凝視著四面佛,雙掌來回摩娑,一顆心怦怦直跳。
他為什麼這麼緊張呢?這樣一尊的四面佛,從遠方來到這個看似異地的所在,祂也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嗎?也有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的無可奈何嗎?
這時候,他母親已經在外頭和老師寒喧起來了。
他站起身子,撢撢桌面、整整自己的衣服,臨去前,朝四面佛拜了拜,然後取下桌上的一杯水喝盡了。
「喂!你這個孩子——」他母親的聲音老遠就聽到了。
然後,他快步地跑下樓,然後,他發現屋外的陽光竟如斯亮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