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8 08:48:57rene
苦 賦
人一生或多或少都必須經歷過一些考驗,而能不能衝破這些考驗端看此人的智慧和韌性;在與考驗斡旋的同時難免會產生些苦痛,而這些苦與痛有時會隨著時間而消逝,也有些已超越個人能承受的程度,進而深深的刻在自己的靈魂深處,成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有人說:「人生最悲之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句話用在全天下的父母身上,絕對貼切,無論是在電視上或是親眼見到白髮蒼蒼的父母忍痛含悲地送走正值壯年的子女,莫不教人動容,真覺的此句話道盡當事者的心聲;然而,在讀到屈原所云的「悲莫悲兮生別離」,才恍悟雖說死別很苦,那種愀心之苦亦非尋常,然則「生別」之苦應不下於死別,試想一生都不得相見之苦,與死別又有何異?
屈原在<哀郢>中寫下:「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憂其相接。」憂患意識是屈原作品的特色及其作品的深層意涵,也開啟了古典文學中「不遇」文學的開端;「不遇」是中國文人最大悲嘆,不仕者自嘆不遇,已仕者亦會因遭貶而心生不遇之感。
楊建文《中國古典悲劇史》提到,「風雅中的悲劇意識是”人生的失落”,屈騷是”理想的破滅”,漢賦是”文人不遇的悲怨”,《史記》是”反觀歷史的共鳴”,建安文士是”世事之慷慨”。」其中反映了 中國傳統文學中不遇文學的脈絡,可惜的是即便標榜自由民主的現代,仍有不少有志難伸的高遠之士;而李白所云:「哀怨起騷人。」正道盡了「士不遇」之苦。
袁枚在<祭妹文>中寫道:「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尤以後兩句貼切說中古今婦女「遇人不淑」之苦。古時的婦女以夫為天,自身的幸福與否全掌握在丈夫手裡;及至號稱「男女平等」的現在,仍脫不了傳統的「男尊女卑」的觀念,雖說遇人不淑的女性仍屬多數,但也有少數男性案例產生,這正是現代婚姻制度裡的吊詭現象,並非是兩性平等使然,更大部份是「人心思異」的狀況,男女亦同。
在所有的苦之中最讓人無助的恐怕是「病痛之苦」,病痛會消磨一個人的體力甚而打擊其求生意志;可笑的是無論多高明的醫術,仍無法絕對抑制不斷突變或新生的病毒,絕大部份的治癒因素仍須仰賴病患自身的求生意志,因此才會有癌末患者奇蹟似地抗癌成功的案例;病痛最可怖的地方,它不但戕害病患的身體,同樣也摧殘著病患與其家人的心靈,才有「久病床前無孝子」此類俗語,而其中最折磨的莫過於知道自己大限之日將近卻無能為力。
還有一種更慘絕人寰的當數戰亂了,每每發生戰爭時,人民不只飽受家園被毀之苦,還要面對和親人的生離死別,尤以杜甫的春望用寥寥幾字就精準說出戰地人民的的心聲,「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惜的是好戰的人類跟政客從不記取教訓,發展更多殺人於瞬間的可怕的武器。讓「戰亂之苦」不斷荼毒著無助的人民。
對一個以搖筆桿為生的作家或是大師級的導演而言,最可怕的莫過於「江郎才盡」吧,他因自身的才華功成名就,享盡光環。有朝一日自己的文章或電影無法引起讀者或觀眾的共鳴,在掌聲停歇之後的寂寥與落寞,恐怕更是難挨。
其實人世間的許多苦,難免對人的身體有所傷害,但最深最難抹除的是心靈上的折磨,「苦」從實質上而言是一種抽象名詞;也因個人的感受度的不同,而有輕重之分。
佛家有云:「苦海無邊。」因此有人說:「人一出世就是來受苦的。」本人不太能接受這類說法,我相信面對苦痛的挑戰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具意義,也添加更多年老可回憶的資料,因此我相信,我們不是為還債才來走這一遭的,我們面臨各式各樣的苦,就是為了迎接在克服苦難之後的快樂,這才是真正快意的人生。
有人說:「人生最悲之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句話用在全天下的父母身上,絕對貼切,無論是在電視上或是親眼見到白髮蒼蒼的父母忍痛含悲地送走正值壯年的子女,莫不教人動容,真覺的此句話道盡當事者的心聲;然而,在讀到屈原所云的「悲莫悲兮生別離」,才恍悟雖說死別很苦,那種愀心之苦亦非尋常,然則「生別」之苦應不下於死別,試想一生都不得相見之苦,與死別又有何異?
屈原在<哀郢>中寫下:「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憂其相接。」憂患意識是屈原作品的特色及其作品的深層意涵,也開啟了古典文學中「不遇」文學的開端;「不遇」是中國文人最大悲嘆,不仕者自嘆不遇,已仕者亦會因遭貶而心生不遇之感。
楊建文《中國古典悲劇史》提到,「風雅中的悲劇意識是”人生的失落”,屈騷是”理想的破滅”,漢賦是”文人不遇的悲怨”,《史記》是”反觀歷史的共鳴”,建安文士是”世事之慷慨”。」其中反映了 中國傳統文學中不遇文學的脈絡,可惜的是即便標榜自由民主的現代,仍有不少有志難伸的高遠之士;而李白所云:「哀怨起騷人。」正道盡了「士不遇」之苦。
袁枚在<祭妹文>中寫道:「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尤以後兩句貼切說中古今婦女「遇人不淑」之苦。古時的婦女以夫為天,自身的幸福與否全掌握在丈夫手裡;及至號稱「男女平等」的現在,仍脫不了傳統的「男尊女卑」的觀念,雖說遇人不淑的女性仍屬多數,但也有少數男性案例產生,這正是現代婚姻制度裡的吊詭現象,並非是兩性平等使然,更大部份是「人心思異」的狀況,男女亦同。
在所有的苦之中最讓人無助的恐怕是「病痛之苦」,病痛會消磨一個人的體力甚而打擊其求生意志;可笑的是無論多高明的醫術,仍無法絕對抑制不斷突變或新生的病毒,絕大部份的治癒因素仍須仰賴病患自身的求生意志,因此才會有癌末患者奇蹟似地抗癌成功的案例;病痛最可怖的地方,它不但戕害病患的身體,同樣也摧殘著病患與其家人的心靈,才有「久病床前無孝子」此類俗語,而其中最折磨的莫過於知道自己大限之日將近卻無能為力。
還有一種更慘絕人寰的當數戰亂了,每每發生戰爭時,人民不只飽受家園被毀之苦,還要面對和親人的生離死別,尤以杜甫的春望用寥寥幾字就精準說出戰地人民的的心聲,「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惜的是好戰的人類跟政客從不記取教訓,發展更多殺人於瞬間的可怕的武器。讓「戰亂之苦」不斷荼毒著無助的人民。
對一個以搖筆桿為生的作家或是大師級的導演而言,最可怕的莫過於「江郎才盡」吧,他因自身的才華功成名就,享盡光環。有朝一日自己的文章或電影無法引起讀者或觀眾的共鳴,在掌聲停歇之後的寂寥與落寞,恐怕更是難挨。
其實人世間的許多苦,難免對人的身體有所傷害,但最深最難抹除的是心靈上的折磨,「苦」從實質上而言是一種抽象名詞;也因個人的感受度的不同,而有輕重之分。
佛家有云:「苦海無邊。」因此有人說:「人一出世就是來受苦的。」本人不太能接受這類說法,我相信面對苦痛的挑戰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具意義,也添加更多年老可回憶的資料,因此我相信,我們不是為還債才來走這一遭的,我們面臨各式各樣的苦,就是為了迎接在克服苦難之後的快樂,這才是真正快意的人生。
上一篇:兩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