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5 02:17:08瘞
文學與突破性
其實沒有讀過文學相關理論,但是上課既然聽到了,就嘗試說服自己說說吧。
文學總是在是著突破某種界線 ; 就算安於現今紀錄方式以及”文以載道”或者更傳統的方式,也是一種事物表象與符號表象之間的轉換 ; 你便突破了,因為更久以前這樣的積極性是不存在的。
人們需要更牽強的理由說服自己 ; 不管是用假設存在的最純粹的理性,還是最氾濫的溢美。文學總是再追究人性間的變化,儘管就那麼一點,整個社會文化脈絡都會被牽扯近來 ; 於是又因於我們對於紀念性的敏感,書店成為一所紀念性的墳塚(也許我們是裡面的遊魂,徘徊以及漂泊實為價值的鬼影)。
前衛者,是個翻譯的不錯的字。
前,先於的,於是整個時間的座標方向是設定未來為前的 ; 雖然當下本身並沒有未來可言,但是相較於過去的景緻,這些目的者,竟顯得不同於當下。衛,我猜測是衛道的,這麼說來此字其實具有攻擊性 ; 你的超越(surpass)建立在一自我保衛的價值的凌駕上,眾多的前衛者參雜在一個普遍保守的文化裡緻中,悄悄地以自身差異性改變某些文化的特質。科學也是如此的,只是無法或者尚未牽扯到人性或者本體問題,所以進步顯得較快,可惜在某些議題上例如陶莉羊或複製人,他們總是把問題丟給倫理學家或者人性,而幾乎沒有什麼進步。
我承認我有種維護社會學科的心態,看我這樣就知道的(笑)。Edward O. Wilson寫的知識大融通是一本大爛書,我承認科學方面是寫得不錯,因為那本來就是他的專長。但,知識不是科學,也不是要你用科學的角度詮釋人文學科(你可以詮釋,不過我可以遵循我厭惡的本質),社會哲學家的悲觀或者虛無不是作者能夠想像的 ; 一中其實包含不得已的樂觀,而社會哲學者也從未放棄追尋,只是人們往往放棄他們。用科學的方式來解釋社會與人文不是錯誤,只是脫離我們所能接受的本質 ; 如果有效的紀錄水,潮起潮落能使人較為了解這個屬於其的形象,那麼氫與氧的問題顯然最好用的也只是將來的氫氣車,那是我們真正欲求的嗎?有點糟糕,又離題了。就此打住以後再談。
建築也搞前衛 ; 一種施工方式跟形象(不管是怎麼被解釋的,意圖,早已消失於水泥冷硬時),現代建築師普遍很喜歡德西達的東西,因為眼前就有一塊大好理論的參照(解構主義),既不用自己鑽研太多驅之前衛的思想本文(本身領域的讀到眼睛都爛了),也不用太過巧思如何超越當代建築,只要在”跟上前衛思想的理緻上”速度快一點就很新奇的。
文學的腳步常常在哲學之後 ; 哲學領域實與日常文化之間有段距離,其思辨的方式可以只限於其領域而無須考慮到廣大人們的價值效應或者限制,而建築則額外受到建築工法以及其餘法律的限制。
我在寫什麼?感覺有點怪怪的。
文學總是在是著突破某種界線 ; 就算安於現今紀錄方式以及”文以載道”或者更傳統的方式,也是一種事物表象與符號表象之間的轉換 ; 你便突破了,因為更久以前這樣的積極性是不存在的。
人們需要更牽強的理由說服自己 ; 不管是用假設存在的最純粹的理性,還是最氾濫的溢美。文學總是再追究人性間的變化,儘管就那麼一點,整個社會文化脈絡都會被牽扯近來 ; 於是又因於我們對於紀念性的敏感,書店成為一所紀念性的墳塚(也許我們是裡面的遊魂,徘徊以及漂泊實為價值的鬼影)。
前衛者,是個翻譯的不錯的字。
前,先於的,於是整個時間的座標方向是設定未來為前的 ; 雖然當下本身並沒有未來可言,但是相較於過去的景緻,這些目的者,竟顯得不同於當下。衛,我猜測是衛道的,這麼說來此字其實具有攻擊性 ; 你的超越(surpass)建立在一自我保衛的價值的凌駕上,眾多的前衛者參雜在一個普遍保守的文化裡緻中,悄悄地以自身差異性改變某些文化的特質。科學也是如此的,只是無法或者尚未牽扯到人性或者本體問題,所以進步顯得較快,可惜在某些議題上例如陶莉羊或複製人,他們總是把問題丟給倫理學家或者人性,而幾乎沒有什麼進步。
我承認我有種維護社會學科的心態,看我這樣就知道的(笑)。Edward O. Wilson寫的知識大融通是一本大爛書,我承認科學方面是寫得不錯,因為那本來就是他的專長。但,知識不是科學,也不是要你用科學的角度詮釋人文學科(你可以詮釋,不過我可以遵循我厭惡的本質),社會哲學家的悲觀或者虛無不是作者能夠想像的 ; 一中其實包含不得已的樂觀,而社會哲學者也從未放棄追尋,只是人們往往放棄他們。用科學的方式來解釋社會與人文不是錯誤,只是脫離我們所能接受的本質 ; 如果有效的紀錄水,潮起潮落能使人較為了解這個屬於其的形象,那麼氫與氧的問題顯然最好用的也只是將來的氫氣車,那是我們真正欲求的嗎?有點糟糕,又離題了。就此打住以後再談。
建築也搞前衛 ; 一種施工方式跟形象(不管是怎麼被解釋的,意圖,早已消失於水泥冷硬時),現代建築師普遍很喜歡德西達的東西,因為眼前就有一塊大好理論的參照(解構主義),既不用自己鑽研太多驅之前衛的思想本文(本身領域的讀到眼睛都爛了),也不用太過巧思如何超越當代建築,只要在”跟上前衛思想的理緻上”速度快一點就很新奇的。
文學的腳步常常在哲學之後 ; 哲學領域實與日常文化之間有段距離,其思辨的方式可以只限於其領域而無須考慮到廣大人們的價值效應或者限制,而建築則額外受到建築工法以及其餘法律的限制。
我在寫什麼?感覺有點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