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0 00:47:10瘞
流行、販賣與相片、膚淺以及美學
五個互相有關聯的詞又不太關聯的詞。
Alice Walker的短篇小說
變向的價值是否出現違逆?作者得過Pulitzer Prize,顯然是以一個滲透自身文化的文學作者自居,從母親的角度,間接批判所謂的「風行」根本不了解純粹事物的根本性格。的確,Dee所呈現是變異的,從崇尚白人直髮到誇張地恢復頭髮本質、從厭惡那種貧窮,到反過來讚嘆那些東西的「美」。以此我聯想到「出走」與「走出」的差別 ; Dee是一個出走人,她連自己是以誰命名為紀念都不太清楚,反倒是妹妹Maggie對那些家族的歷史認識頗深。Dee追尋炫耀的腳步,於當代認同的多出數眼光中存活,懸浮地替換價值,以至於對於那些器物她知道照相以及擺設,對於其文化脈絡中的價值渾然不知。Maggie是等待走出的人,結尾分離時在Dee不斷重複地說「這東西是美的。」她似乎有了新的期待 : 只因品嚐那種享受生活的另一種感受而把生活用品(everyday use)視為真正屬於其美的東西。
販賣,然而事實上打破了這種純粹的兩種解釋,殘酷地、極為殘酷地,北歐人把自己的生活模式拿來作為觀光資本財 ; 享受那種悠閒生活是要花鈔票的。這麼說真正了解自己最初文化者,都過著窮苦的生活(因為那往往才是文化最初的狀態)?時代與其同等關係的價值是不斷轉換的,那麼不斷轉換的意義是什麼?而停止轉換的意義又是什麼?
價值是一種銘記,如同對於本文(文字)可以在各個時期的思想中表現出不同意義一樣,「銘」是刻鑿以茲紀念哀悼瞬時逝去的本文的屍體,人們的解釋仍不斷加諸,使之在時代中不斷釋放,而往往是緩慢而令人不覺的。總之文化過度頻繁交流與影響的結果,造成差異性擴延,這些流竄在文化與價值中的差異性不斷地交互碰撞,不斷地燃起花火也不斷地造成熄滅,同時加速了差異,如同歷史一般 : 歷史已經快到橫向的(空間位置)、縱向的(時間位置)事件全部撞擠為一團,於是模糊的地帶產生,我們不再感覺到有歷史,歷史已經因為內爆而奄奄一息。同樣的話語加諸在此差異性中,跟隨流行美學而不斷突變的往往沒有發現此一世界,早就是已經是美學的骷塚了,我們不斷地設計,不斷地強調任何事物的美,而無止慾的追求,塞滿,追求,塞滿,好像所有的高潮跟空虛都連在一起成為一種怪異的延宕。
於是有人因嚮往那種不自覺得緩慢的變異而寫下本篇小說 ; 事實上Alices女士自己本身也是患於此疾的受害人氏吧!這乃是她的回首,她的在囫圇擠入一堆當世價值以及文學意象中自我掙脫的一種方式 ; 母親的語言是多麼的粗俗卻帶有無可狀名的親切性,Alice以此表達對於自己一部份的Dee式價值感到悲哀,而悄悄保守那些屬於母親記憶的以及屬於Maggie的。
我們在兩者之間沉淪,事實,真是無可名狀。
我還是挺膚淺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