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7 21:58:28雅雅
韓德爾
神劇之父
韓德爾與巴哈並稱為巴洛克音樂裏最偉大的作曲家 .
和巴哈同年出生 , 而且相差不到一個月的韓德爾 , 2 月 23日出生在德國中部的哈勒 ” Halle ” . 他從小便顯露出音樂的才華 , 但是他外科醫生兼村長的父親卻認為音樂是最低級的職業 , 從小便禁止他學習音樂 , 並將韓德爾培養成律師 . 可是當年幼的韓德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閣樓有架古鋼琴後 , 便不顧父親的反對每天深夜偷偷溜到閣樓去練習 .
1694 年韓德爾 9 歲時開始正式與當時聖母教堂管風琴師 F . W . Zachow 學習管風琴及主要樂器的演奏法和作曲 . 11 歲時就可以代替老師出任務了 . 目前留下他最早的作品也就是為兩隻雙簧管 ” Oboe ” 和數字低音 ” Basso Continuo ” 所寫的六首奏鳴曲 .
1702 年他成為 Halle 大教堂的管風琴師 , 同時也為教會譜寫每個星期天要用的彌撒曲 . 不久他移到當時的歌劇之都漢堡定居 , 到歌劇院的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 , 除了賺取生活費之外還努力學習歌劇作曲 . 1705 年他便發表了兩齣歌劇 , 1706 年他離開漢堡到義大利去 , 這段時間剛好是羅馬教皇禁止歌劇演出 , 而在盛行教會音樂的時期 , 可是影響韓德爾最多的還是威尼斯的歌劇及史卡拉第 ” Alessendro & Domenico Scarlatti ” 父子與柯賴里 ” Arcangelo Corelli ” 的音樂 .
從義大利回國後韓德爾出任漢諾威王侯的宮庭樂長 . 不料一趟倫敦之旅 , 卻變成他生命中一個巨大的轉捩點 . 當時的倫敦是音樂的消費大都市 , 英女王非常欣賞韓德爾的作品 . 旅遊完畢回國後不久 , 又再度遠赴英國 , 一住便是數年 . 雖然漢諾威王侯一再催促他回去 , 他卻把命令當耳邊風 , 而在英國逍遙自在地過日子 .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 英女王駕崩後漢諾威王侯繼承英國王位 , 即使精明如韓德爾也莫可奈何 . 因此 , 在這時節有人傳說他為了討好新王 , 做了一首 ” 水上音樂 ” 讓新王於遊泰晤士河時欣賞 .
1709 年底他在威尼斯發表了他的首部義大利歌劇 ” Agrippina ” 之後大獲成功 , 也使他在歐洲音樂界一舉成名 . 1717 年他譜寫有名的 ” 水上音樂 Water Music ”,這首曲子深受當時喬治一世的喜愛 . 1717 年他成立皇家音樂學會 , 曾到各處去尋找歌劇歌手 , 在一次特別的機會但因一日之差而失去與巴哈見面的機會 . 在這段期間他不眠不休地為工作忙碌 , 婚姻也一直無法確定 , 後來他受聘為英國宮廷教堂樂長 , 一生都一直過著獨居生活 . 他在倫敦期間譜寫了大約40齣歌劇 , 1741 年他只花了 24 天便譜出神劇 ” 彌賽亞 Missiah ” . 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首演時大受好評 . 1749 年為了慶祝和平而作的 ” 煙火音樂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 是他晚年的傑作 .
韓德爾經常被人提出來與巴哈相比較 . 同樣出生於德國中部 , 巴哈從未離開德國一步 , 而韓德爾經常到外地旅行 , 並定居於英國 . 巴哈結婚兩次 , 孩子一大群 , 而韓德爾卻終生未娶 . 除了倔強不屈的性格相同以外 , 其他則完全相反 . 在作品上 , 韓德爾偏向於旋律性 , 聲樂性 , 注重音的要素 ; 而巴哈則注重曲子的構成 , 器樂性及音重疊的要素 .巴哈與韓德爾互相傾慕 , 也很想見面 , 但因二人均忙於自己的事業 , 終於未曾相見 , 在音樂史上留下一個遺憾 .
羅曼 . 羅蘭所著的 ” 韓德爾的風采 ” 一書中曾有一段描述韓德爾的趣話 : 韓德爾被稱為大熊 , 他的肩膀寬大 , 身材肥胖 ...... 走路時兩腿張開 , 左右搖擺 , 上身挺胸 , 頭部後仰 , 頂著大號假髮 , 濃密的捲髮垂在肩上 , 臉長如馬 , 到了晚年卻變成牛臉...... . 韓德爾的性格豪爽磊落 , 富有幽默感 , 是個豪傑型人物 .
韓德爾的作品以神劇 ” 彌賽亞 ” 最為不朽 , 這是當他陷於逆境深淵時僅僅花了兩週便寫成的 . 著名的第四六曲 ” 哈利路亞聖詠 ” 首演時 , 喬治二世因為太感動了而起立致敬 . 因此一直到今天 , 凡是在演奏此曲時觀眾們都會很自然地肅立 . 第一四曲是田園曲 , 據說第二三曲是韓德爾一邊流淚一邊寫下女低音獨唱部分 . 最後裝飾用的阿門聖詠 , 每一小節都很優美 , 不愧是世界名曲 .
器樂曲以作品三、作品六最負盛名 . 各由十二首曲子所組成 , 合奏協奏曲就像韓德爾的人一樣大方而愉快 . 作品三並加上他所喜愛的雙簧管 , 造成豐富的色彩 , 但是就內容而言則以只有絃樂的作品六比較充實 .
室內樂方面則有熟悉的古鋼琴曲 ” 快樂的鐵匠 ” , 六首小提琴奏鳴曲及十首木管奏鳴曲均很著名 .
歌劇作品以含有優美的獨唱曲最緩板之 ” 西羅 ” 及包括合唱曲 ” 喜見勇者歸 ” 之 ” 馬卡貝利之猶太 ” 較為著名 , 如今這兩齣歌劇都不會被從頭到尾公演 , 只擷取其中之精華而已 .
管絃樂以 ” 水上音樂 ” , ” 王宮煙火音樂 ” 等受到大眾喜愛 , 原來這兩首曲子均是在室外演奏的 , 現在我們聽到的都已改編成演奏會上所使用 . 使用響亮的管樂器及大鼓 , 尤其為了慶祝和平祭典所寫的 ” 王宮煙火音樂 ” , 首演時動用了一百支以上的管樂器來對抗大炮及煙火 . 這種戶外音樂真正表現了他的性格 , 也是他偉大功績之一 .
韓德爾晚年才得到倫敦市民的支持 , 很湊巧 , 他也和巴哈一樣染患眼疾 . 雖然延聘如泰勒般的名醫開刀治療 , 仍然失敗 , 幾乎變成瞎子 . 這位醫生過去曾為巴哈開過兩次刀均失敗 , 有庸醫之稱 . 當韓德爾在寫 ” 哈利路亞 ” 時曾大聲喊叫 : 我看到天堂了 ! 他並盲目指揮 ” 彌賽亞 ” , 1759 年 4 月 6 日在演奏中途因頭痛而昏倒 , 八日後去世 . 他的遺體被運往英國 , 埋葬於西敏寺教堂 .
韓德爾的音樂作品
1. 舞台音樂
他的作品數量最多的是歌劇,多達四十多部。他的歌劇被埋沒了約兩百年之久,直到1920年至1930年在德國才被人發現他的價值,其中以林納多(Rinaldo),忠信的牧人(Il pastor fido),艾斯奧(Ezio)等十多部歌劇得到以重生。他的歌劇沿用古代拿坡里歌劇的形式,採用了綜合的手法,而非近代的分解手法。他使每一個主要角色都有他特有的抒情調,由六,七個不同的抒情調來表現出這個角色的特點。戲劇的動作則以樸實的朗誦調或伴奏處理,它們追隨着劇情的突變而迅速變化。抒情調或二重唱只用來作抒情的表露,而非戲劇性的動作,它們是情感的寄托。他對聲樂的處理,採用意大利式的美聲唱法。由於歌劇的劇本不合時代,當代人們對它的興趣不大,但歌劇中的意樂卻是很美的。
2. 神劇
韓德爾的歌劇只代表了它們在音樂史發展的一面,但他的神劇卻是音樂史中登峰造極的作品。他的神劇作品共有二十一部,當中最著名的是彌賽亞(Messiah, 1742 ),其他現在仍經常演唱的,還有埃及的以色列人(Israel in Egypt, 1739),馬加比猶太(Judas Maccabeus, 1747),掃羅(Saul, 1739),參孫(Samson, 1743),約書亞(Joshua, 1748)和所羅門(Solomon, 1749)等。此外,還有兩首德文的受難曲,一百首義大利文的清唱劇,二重唱,抒情調等等。
3. 管絃樂作品
最著名的是水上音樂(Water Music)和皇家煙火音樂(Fireworks Music)。此外,尚有二十首為管風琴與管絃樂的協奏曲,二十首大協奏曲,四十首奏鳴曲,三重奏等,還有一些為大鍵琴的樂曲等。
韓德爾的音樂雖有超人般巨大的感覺,但洋溢着人情味與親切感。他的音樂呈示出天籟般的美感與氣質,他不着意於表面的精緻化,而在探求內在的深度。在平淡中洋溢出偉大和雄渾的力量。
他的音樂風格結構是多元性的,有義大利,法國,和德國音樂成份混合在一起。他的和聲屬自然音階性質,較少轉調;旋律方面的裝飾隨着巴洛克時代趨勢使然;節奏着重強音,使人容易瞭解;並常使用對比色彩。至於樂句的長度一般比巴赫的樂句更長;但旋律常具有可歌性。在合唱音樂方面,男高聲部和男低聲部的音域處理,常有高於女高聲部和女中聲部的現象;樂曲中最後的終止式時會在一休止後出現。他的合唱曲常具有重要的地位,以主調音樂風格為主。
在1685年世界誕了三位偉大的音樂家:韓德爾(G. F. Handel, c.1685-1759),巴赫 (J.S. Bach, c.1685-1750),史卡拉蒂(D. Scarlatti, c.1685-1757)。其中巴赫及韓德爾的作品呈現出巴洛克時代音樂的頂峰。巴赫和韓德爾都是德國人,晚年時同樣雙目失明。巴赫一生只局限於不超過四百里的地域上生活,專注於家庭生活和工作;而韓德爾一生單身,他的生活範圍極廣,常週遊列國,他的生活多面對其他俗事,沒有家庭生活。
巴赫和韓德爾都是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但巴赫著有大量的管風琴作品,韓德爾的的管風琴作品卻是不多。
巴赫喜回顧過去,以複音音樂風格創作作品;韓德爾則瞻望將來,多用主調音樂風格。他們兩位皆是巴洛克時代複音音樂的大師。
韓德爾與巴哈並稱為巴洛克音樂裏最偉大的作曲家 .
和巴哈同年出生 , 而且相差不到一個月的韓德爾 , 2 月 23日出生在德國中部的哈勒 ” Halle ” . 他從小便顯露出音樂的才華 , 但是他外科醫生兼村長的父親卻認為音樂是最低級的職業 , 從小便禁止他學習音樂 , 並將韓德爾培養成律師 . 可是當年幼的韓德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閣樓有架古鋼琴後 , 便不顧父親的反對每天深夜偷偷溜到閣樓去練習 .
1694 年韓德爾 9 歲時開始正式與當時聖母教堂管風琴師 F . W . Zachow 學習管風琴及主要樂器的演奏法和作曲 . 11 歲時就可以代替老師出任務了 . 目前留下他最早的作品也就是為兩隻雙簧管 ” Oboe ” 和數字低音 ” Basso Continuo ” 所寫的六首奏鳴曲 .
1702 年他成為 Halle 大教堂的管風琴師 , 同時也為教會譜寫每個星期天要用的彌撒曲 . 不久他移到當時的歌劇之都漢堡定居 , 到歌劇院的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 , 除了賺取生活費之外還努力學習歌劇作曲 . 1705 年他便發表了兩齣歌劇 , 1706 年他離開漢堡到義大利去 , 這段時間剛好是羅馬教皇禁止歌劇演出 , 而在盛行教會音樂的時期 , 可是影響韓德爾最多的還是威尼斯的歌劇及史卡拉第 ” Alessendro & Domenico Scarlatti ” 父子與柯賴里 ” Arcangelo Corelli ” 的音樂 .
從義大利回國後韓德爾出任漢諾威王侯的宮庭樂長 . 不料一趟倫敦之旅 , 卻變成他生命中一個巨大的轉捩點 . 當時的倫敦是音樂的消費大都市 , 英女王非常欣賞韓德爾的作品 . 旅遊完畢回國後不久 , 又再度遠赴英國 , 一住便是數年 . 雖然漢諾威王侯一再催促他回去 , 他卻把命令當耳邊風 , 而在英國逍遙自在地過日子 .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 英女王駕崩後漢諾威王侯繼承英國王位 , 即使精明如韓德爾也莫可奈何 . 因此 , 在這時節有人傳說他為了討好新王 , 做了一首 ” 水上音樂 ” 讓新王於遊泰晤士河時欣賞 .
1709 年底他在威尼斯發表了他的首部義大利歌劇 ” Agrippina ” 之後大獲成功 , 也使他在歐洲音樂界一舉成名 . 1717 年他譜寫有名的 ” 水上音樂 Water Music ”,這首曲子深受當時喬治一世的喜愛 . 1717 年他成立皇家音樂學會 , 曾到各處去尋找歌劇歌手 , 在一次特別的機會但因一日之差而失去與巴哈見面的機會 . 在這段期間他不眠不休地為工作忙碌 , 婚姻也一直無法確定 , 後來他受聘為英國宮廷教堂樂長 , 一生都一直過著獨居生活 . 他在倫敦期間譜寫了大約40齣歌劇 , 1741 年他只花了 24 天便譜出神劇 ” 彌賽亞 Missiah ” . 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首演時大受好評 . 1749 年為了慶祝和平而作的 ” 煙火音樂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 是他晚年的傑作 .
韓德爾經常被人提出來與巴哈相比較 . 同樣出生於德國中部 , 巴哈從未離開德國一步 , 而韓德爾經常到外地旅行 , 並定居於英國 . 巴哈結婚兩次 , 孩子一大群 , 而韓德爾卻終生未娶 . 除了倔強不屈的性格相同以外 , 其他則完全相反 . 在作品上 , 韓德爾偏向於旋律性 , 聲樂性 , 注重音的要素 ; 而巴哈則注重曲子的構成 , 器樂性及音重疊的要素 .巴哈與韓德爾互相傾慕 , 也很想見面 , 但因二人均忙於自己的事業 , 終於未曾相見 , 在音樂史上留下一個遺憾 .
羅曼 . 羅蘭所著的 ” 韓德爾的風采 ” 一書中曾有一段描述韓德爾的趣話 : 韓德爾被稱為大熊 , 他的肩膀寬大 , 身材肥胖 ...... 走路時兩腿張開 , 左右搖擺 , 上身挺胸 , 頭部後仰 , 頂著大號假髮 , 濃密的捲髮垂在肩上 , 臉長如馬 , 到了晚年卻變成牛臉...... . 韓德爾的性格豪爽磊落 , 富有幽默感 , 是個豪傑型人物 .
韓德爾的作品以神劇 ” 彌賽亞 ” 最為不朽 , 這是當他陷於逆境深淵時僅僅花了兩週便寫成的 . 著名的第四六曲 ” 哈利路亞聖詠 ” 首演時 , 喬治二世因為太感動了而起立致敬 . 因此一直到今天 , 凡是在演奏此曲時觀眾們都會很自然地肅立 . 第一四曲是田園曲 , 據說第二三曲是韓德爾一邊流淚一邊寫下女低音獨唱部分 . 最後裝飾用的阿門聖詠 , 每一小節都很優美 , 不愧是世界名曲 .
器樂曲以作品三、作品六最負盛名 . 各由十二首曲子所組成 , 合奏協奏曲就像韓德爾的人一樣大方而愉快 . 作品三並加上他所喜愛的雙簧管 , 造成豐富的色彩 , 但是就內容而言則以只有絃樂的作品六比較充實 .
室內樂方面則有熟悉的古鋼琴曲 ” 快樂的鐵匠 ” , 六首小提琴奏鳴曲及十首木管奏鳴曲均很著名 .
歌劇作品以含有優美的獨唱曲最緩板之 ” 西羅 ” 及包括合唱曲 ” 喜見勇者歸 ” 之 ” 馬卡貝利之猶太 ” 較為著名 , 如今這兩齣歌劇都不會被從頭到尾公演 , 只擷取其中之精華而已 .
管絃樂以 ” 水上音樂 ” , ” 王宮煙火音樂 ” 等受到大眾喜愛 , 原來這兩首曲子均是在室外演奏的 , 現在我們聽到的都已改編成演奏會上所使用 . 使用響亮的管樂器及大鼓 , 尤其為了慶祝和平祭典所寫的 ” 王宮煙火音樂 ” , 首演時動用了一百支以上的管樂器來對抗大炮及煙火 . 這種戶外音樂真正表現了他的性格 , 也是他偉大功績之一 .
韓德爾晚年才得到倫敦市民的支持 , 很湊巧 , 他也和巴哈一樣染患眼疾 . 雖然延聘如泰勒般的名醫開刀治療 , 仍然失敗 , 幾乎變成瞎子 . 這位醫生過去曾為巴哈開過兩次刀均失敗 , 有庸醫之稱 . 當韓德爾在寫 ” 哈利路亞 ” 時曾大聲喊叫 : 我看到天堂了 ! 他並盲目指揮 ” 彌賽亞 ” , 1759 年 4 月 6 日在演奏中途因頭痛而昏倒 , 八日後去世 . 他的遺體被運往英國 , 埋葬於西敏寺教堂 .
韓德爾的音樂作品
1. 舞台音樂
他的作品數量最多的是歌劇,多達四十多部。他的歌劇被埋沒了約兩百年之久,直到1920年至1930年在德國才被人發現他的價值,其中以林納多(Rinaldo),忠信的牧人(Il pastor fido),艾斯奧(Ezio)等十多部歌劇得到以重生。他的歌劇沿用古代拿坡里歌劇的形式,採用了綜合的手法,而非近代的分解手法。他使每一個主要角色都有他特有的抒情調,由六,七個不同的抒情調來表現出這個角色的特點。戲劇的動作則以樸實的朗誦調或伴奏處理,它們追隨着劇情的突變而迅速變化。抒情調或二重唱只用來作抒情的表露,而非戲劇性的動作,它們是情感的寄托。他對聲樂的處理,採用意大利式的美聲唱法。由於歌劇的劇本不合時代,當代人們對它的興趣不大,但歌劇中的意樂卻是很美的。
2. 神劇
韓德爾的歌劇只代表了它們在音樂史發展的一面,但他的神劇卻是音樂史中登峰造極的作品。他的神劇作品共有二十一部,當中最著名的是彌賽亞(Messiah, 1742 ),其他現在仍經常演唱的,還有埃及的以色列人(Israel in Egypt, 1739),馬加比猶太(Judas Maccabeus, 1747),掃羅(Saul, 1739),參孫(Samson, 1743),約書亞(Joshua, 1748)和所羅門(Solomon, 1749)等。此外,還有兩首德文的受難曲,一百首義大利文的清唱劇,二重唱,抒情調等等。
3. 管絃樂作品
最著名的是水上音樂(Water Music)和皇家煙火音樂(Fireworks Music)。此外,尚有二十首為管風琴與管絃樂的協奏曲,二十首大協奏曲,四十首奏鳴曲,三重奏等,還有一些為大鍵琴的樂曲等。
韓德爾的音樂雖有超人般巨大的感覺,但洋溢着人情味與親切感。他的音樂呈示出天籟般的美感與氣質,他不着意於表面的精緻化,而在探求內在的深度。在平淡中洋溢出偉大和雄渾的力量。
他的音樂風格結構是多元性的,有義大利,法國,和德國音樂成份混合在一起。他的和聲屬自然音階性質,較少轉調;旋律方面的裝飾隨着巴洛克時代趨勢使然;節奏着重強音,使人容易瞭解;並常使用對比色彩。至於樂句的長度一般比巴赫的樂句更長;但旋律常具有可歌性。在合唱音樂方面,男高聲部和男低聲部的音域處理,常有高於女高聲部和女中聲部的現象;樂曲中最後的終止式時會在一休止後出現。他的合唱曲常具有重要的地位,以主調音樂風格為主。
在1685年世界誕了三位偉大的音樂家:韓德爾(G. F. Handel, c.1685-1759),巴赫 (J.S. Bach, c.1685-1750),史卡拉蒂(D. Scarlatti, c.1685-1757)。其中巴赫及韓德爾的作品呈現出巴洛克時代音樂的頂峰。巴赫和韓德爾都是德國人,晚年時同樣雙目失明。巴赫一生只局限於不超過四百里的地域上生活,專注於家庭生活和工作;而韓德爾一生單身,他的生活範圍極廣,常週遊列國,他的生活多面對其他俗事,沒有家庭生活。
巴赫和韓德爾都是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但巴赫著有大量的管風琴作品,韓德爾的的管風琴作品卻是不多。
巴赫喜回顧過去,以複音音樂風格創作作品;韓德爾則瞻望將來,多用主調音樂風格。他們兩位皆是巴洛克時代複音音樂的大師。